At Your Command 聽候您的差遣/命令 譯&注:迷路的瓶子 這本書包含了 '表達原則 '的精髓。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把它擴展成一本幾百頁的書。 但這樣的擴展會使這本書的目的落空。 命令要有效——必須簡潔明了: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命令就在這幾個簡單的字里行間, “神說,要有光。 ” 為了遵循這個原則,我也準備在這幾頁里,向你們講述它向我揭示的真相。 --內維爾·戈達德 人能否下達命令并使之成為現實?很明顯,他可以。 人類一直都在決定在他的世界里出現的東西,今天也在決定在他的世界里出現的東西,并將繼續這樣做。 只要人還意識到自己是人,就會繼續這樣做。 在人的世界里,沒有一件事不是先在意識世界里出現過的。你可以否認這一點,但無論你如何努力,你都無法反駁它,因為這個法令是建立在一個不變的原則之上的。 你不能命令事物通過你的語言,或者“大聲的肯定”出現。這種徒勞的重復往往是對相反事實的確認。 法令是在意識中完成的。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意識到自己成為了他命令自己成為的那個人。 啞巴不使用語言就意識到自己是個啞巴,因此,某種層面上,他“命令”自己成為啞巴。
![]() 聲稱它是你的,你將突然改變你的世界從埃及的貧瘠沙漠到迦南的應許之地。 每個人都會想過:所有的事物都是上帝創造的,沒有他,就沒有任何事物是被創造的,但是人類不同意的是上帝的身份。 世界上所有的教會和祭司(等神職人員)都對上帝的身份和真正的性質持不同意見。 圣經毫無疑問地證明了摩西和先知們對上帝的身份和性質有百分之百的共識。 耶穌的生活和教導與古代先知的發現是一致的。摩西發現上帝是人的存在意識,當他宣布這些鮮為人知的話, '我是派我到你們這里來'。 大衛在詩篇中唱道: “你們要安靜,知道我是神。 ” 以賽亞說: “我是耶和華,別無他物。除了我,沒有上帝。在我旁邊沒有神。你雖不認識我,我卻束縛你。我創造光明,又創造黑暗;我創造和平,也創造邪惡。這些事都是我耶和華作的。' 作為上帝的意識在新約中被陳述了幾百次。舉幾個例子: “我是牧羊人,我是門; 我是復活和生命; 我是道路; 我是阿爾法和歐米茄; 我是開始和結束” ; 再一次, “你說我是誰? ” 這并不是說:'我,耶穌,是門。我,耶穌是路',也沒有說 '你說我,耶穌是誰?' 它明確指出:'我是道路'。 對存在的認識是門,生命的表現將通過它進入形式的世界。 ![]()
![]() 意識是復活的力量——復活人類意識到的存在。人永遠是在描繪他所意識到的存在。 這是使人自由的真理,因為人總是自我囚禁或自我解脫。 如果你,當前在閱讀的人,放棄所有你以前對上帝的信仰,堅信只有你自己,并聲稱上帝是你的存在意識——就像耶穌和先知所做的那樣——你將改變你的世界,意識到“我和我的父親是一體的。 ”“我和我的父親是一體的,但是我的父親比我更偉大”這句話似乎很令人困惑,但是如果按照我們剛才所說的關于上帝的身份的話來解釋,你會發現它非常具有啟發性。 意識,作為上帝,就是“父親”。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兒子” ,為他的“父親”作見證。這就像是受孕者和他的概念。設想者永遠比他的概念更偉大,卻永遠與他的概念保持一致。 例如,在你意識到自己是人之前,你首先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然后你意識到自己是男人/女人。 然而,你仍然是一個構思者,比你的構思--人--更偉大。
耶穌發現了這個榮耀的真理,并宣稱自己是與神合一的,而不是人類所塑造的神。因為他從來沒有認出這樣一個上帝。他說、若有人來說、你們看這里、或看那里、不要信他們、因為神的國在你們里面,天堂就在你里面。 因此,當“他去見他的父親”被記錄下來的時候,它是在告訴你,他在意識中升起,達到了他剛剛意識到存在的地步,從而超越了他目前對自己概念的局限性,這個概念被稱為“耶穌”。 在意識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時候,他說: “你應該命令一件事,它就會發生。 ” 這就是他的命令——意識中上升到獲得所渴望的事物的自然狀態。正如他表達的: “我若被舉起,就必吸引眾人到我這里來。 ” 如果我在意識中被提升到所渴望事物的自然狀態,我將吸引該欲望的表現到我這里來。 若不是我里面的父吸引他,沒有人能到我這里來,我和我的父是一體的。' 因此,意識是吸引生命的表現到你身上的“父親”。 它將生命的顯現帶給你。 此時此刻,你正在把你現在意識到的東西引進你的世界。現在你明白了“你必須重生”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對你現在生活中的表現感到不滿,改變它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你的注意力,從你看起來如此真實的事物上移開,并提升意識到你渴望成為的那個人。 你不能服務于兩個主人,因此從一個意識狀態中轉移你的注意力,并將其置于另一個意識狀態上,就是令一個逝去,為另一個活著。 '你說我是誰?'這個問題不是由一個叫 '耶穌 '的人對一個叫 '彼得 '的人說的。 這是一個永恒的問題,是由一個人的真實存在向他自己提出的。換句話說,'你說你是誰?' 因為你對自己的信念--你對自己的看法將決定你在生活中的表現。他說:'你相信上帝--也相信我'。換句話說,你內心的我才是這個上帝。 那么,祈禱就被看作是承認自己是你現在渴望的東西,而不是以接受的方式向一個并不存在的上帝祈求你現在所渴望的。 有得到回應嗎?人們向一個不存在的上帝祈禱。意識到自己的貧窮并向上帝祈求財富,就等于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那就是貧窮。 成功的祈禱必須是索取而不是乞求 因此,如果你期望(祈禱)獲得財富,那么你就應該摒棄貧窮的形象,否認自己感官上的證據,假定自己是富有的。
---上篇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