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立下這7條家規(guī),孩子必有出息(家長請為孩子收藏)[心] 1.沒有經(jīng)過允許,別人的東西不可以亂拿 沒有人會提醒你,你家孩子不懂禮貌,大家只會默默在背后議論父母不會教。 真為孩子好,不想孩子在背后被人指責、被人討厭,父母從小就應該給孩子樹立好規(guī)矩。 沒有經(jīng)過允許,別人的東西不可以亂拿;垃圾不要扔在地上;公共場合不要大聲喧嘩;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喧鬧…… 最好的教育不是擁有高分數(shù),而是刻進骨子里的教養(yǎng)。 2.絕對不能說臟話、做任何不雅的行為 有素質(zhì)的孩子,無論走到哪里都會被大家喜歡和尊重。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huán)境就是澆灌樹苗的水。 作為父母,有責任也有義務(wù)教育孩子,遵守基本的做人規(guī)則。 3.遇見長輩和老師,一定要禮貌地打招呼 在大多時候,父母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的家長,只會催促、強迫孩子跟叔叔阿姨打招呼。 我們當然應該教會孩子懂禮貌,可是禮貌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真正的禮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而不是流于形式的敷衍。 這需要父母耐心引導和培養(yǎng),更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 父母先做好禮貌待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受到熏陶,自然也就變得謙謙有禮了。 4.與別人溝通時,不能打斷別人說話 不管是在任何年紀,隨便打斷別人說話都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 所以,當孩子出現(xiàn)這種行為時,父母要記得告訴孩子,與別人溝通時,不能打斷別人說話。 提醒孩子改變說話的方式,教會孩子學會傾聽,其實也是在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說話有分寸,是孩子將來立足社會的根本。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孩子,才能在人生之路上越走越寬。 5.要為自己的過失和錯誤的行為負責 每個孩子都會做錯事,其實,做錯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掩蓋錯誤,孩子知錯不改。 每一次錯誤,其實都是孩子學習承擔責任的大好時機。 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擔當,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歉意,比一萬句“對不起”更管用。 6.用過的東西、看過的書籍都要放回原位 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好的習慣能推動孩子做出積極改變,從而受益終身。 把用過的東西、看過的書籍放回原位這樣的小事,也能幫助孩子在養(yǎng)成習慣的過程中建立規(guī)則感,形成秩序意識。 幫助孩子養(yǎng)成習慣,歸根到底是幫孩子找到正確的路徑,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 在好習慣中長大的孩子,必然更有使命感,在人際交往中,也更能得到別人的青睞。 7.至少有一項體育愛好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心理發(fā)展其實都是建立在身體發(fā)展的基礎(chǔ)上。 只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有抵擋風雨的能力。 不同的父母,養(yǎng)出來的孩子天差地別。 但唯一肯定的是,有規(guī)矩的家庭,養(yǎng)出來的孩子不會差。 在沒有規(guī)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感恩; 在沒有愛的規(guī)矩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自卑; 在沒有規(guī)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敬畏; 在規(guī)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謙卑和自信。 有規(guī)矩和愛的家庭,才是孩子一生的福氣。[心] 作者:十點小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