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的進化,人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不同的模塊“堆砌”而成的。由內到外有三重大腦:本能腦、情緒腦和理智腦。而理智腦產生的時間最短但最高級,但是跟兩位“老大哥”相比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所以,我們生活中做的大部分決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緒,而非理智。 而本能腦和情緒腦一直被生存的壓力塑造著,所以他們的天性特點就是目關短淺、即時滿足。 現代社會,我們當前面臨的所有關于成長的問題都可以歸結到這兩個天性上:避難趨易、急于求成。 所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和特別想要,但就是做不到的原因,并不是愿望不夠強烈和意志力的事兒,而是我們大腦默認的天性太強大了!大多數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思考,其實都是在對自身的行為和欲望進行合理化。 而成長就是克服天性的過程! 大腦和肌肉一樣,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如果我們習慣感情用事、不假思索,那感性思維就會占據主導;而若是我們習慣經常思考、時常反思,那理性思維就會占據上風。 只要遵循科學的方法持續(xù)練習,就能讓自己的理智腦加速變強。 而理智腦變強的目的不是對抗甚至取締兩位“老大哥”,而是要像一位經理一樣:學習知識,提升認知,運用策略,來激勵“員工”們開開心心、團結一致的干活。 原來,抵制不了誘惑是人類大腦的天性。而改變既有的避難趨易、急于求成的習慣的唯一路徑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識,通過學習去鍛煉自己的理智腦。 這個認知使我重新審視了自己,從而更堅定了想通過學習和提升認知來擺脫想要就是做不到的困境! · 立足長遠,主動走出舒適區(qū); · 為潛在的風險克制自己,為可能的收益延時滿足; · 保持耐心,堅持做那些短期內看不到效果的“無用之事”; · 抵制誘惑,面對舒適和娛樂時,做出與其他人不同的選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