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新蓋了一座房子,在修建門樓時李大哥犯了難,因為李大哥不知道是將門樓修建在院墻左邊好呢?還是修建在院墻右邊好呢? 恰在這時,李大爺前來串門,于是,李大哥便向李大爺征求意見,李大爺說:難道你就沒有聽說過“門樓靠左別靠右,堂屋靠前別靠后”這句俗語嗎?門樓當然應該建在院墻的左邊啊! “什么?咱們農村還有這么一句俗語?我還真的沒有聽說過呢!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什么呢?”李大哥不解地問道。 李大爺回答道:在咱們農村,的確是有這么一句俗語。如果你不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絮叨絮叨。 接下來,李大爺開始給李大哥講解起這句俗語來了。李大爺說: 一、門樓靠左別靠右 門樓是中國的傳統建筑之一。據稱,門樓起源于城門上的城樓。在過去,經常發生各種戰亂,而戰亂一旦發生,敵方勢力便會燒殺搶掠。為了能夠抵御敵方勢力的滋擾,人們便在人口居住比較集中的城鎮周圍修筑起了城墻。不過,城墻只有抵御敵方勢力滋擾的功能,而沒有能夠觀察到敵方勢力動向的功能,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便想到了要在城墻之上修筑一座城樓,用作瞭望敵情。 自從在城墻上修筑過城樓之后,人們隨時都能夠觀察到敵方勢力的動向,從而能夠對敵情做到心中有數,并能夠根據觀察到的情況采取應對敵情的措施。人們覺得在城墻上有一座城樓非常方便。于是,有些達官貴人們在修建自家庭院時便也在大門處修筑了一座類似于城樓的門樓,以便隨時都能夠登上門樓,用以觀察院子外邊的動靜,以防竊賊或強盜侵入。 晉 郭頒在 《世語》中稱: “宣王勒兵從闕下趨武庫,當 爽 門……督曰:'夫人勿憂。’乃上門樓,引弩注箭欲發。” 由此可見,至少,門樓在晉朝時已經存在了。 在剛開始有門樓的時候,其建造位置并不固定。有些家庭將門樓建造在院子的左邊;有些家庭將門樓建造在院子的右邊;還有些家庭將門樓建造在院子的中間。后來,人們普遍認為:“左為上首,門樓,人之頭臉也。”于是,大部分家庭便將門樓建造在了院子的左邊。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大門為虎口,為了擋住虎口,應當在大門樓里邊建造一堵墻用以遮蔽虎口對家人的侵害,而左為上,因此,應該在院子左邊建造一座廂房,而廂房的墻壁恰好能夠代替一堵墻用來遮蔽虎口。所以,大多數人們才把門樓建造在了左邊。不過,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有些勉強。但是,依照規矩來講,大門樓都應該建造在院子的左邊的。如果實在無法在院子左邊建造門樓,起碼,也應該將門樓建造在院子中間,不過,建造在院子中間的門樓需要在進門處另外建造一座影壁墻,用以遮擋大門口。 二、堂屋靠前別靠后 堂屋是中國傳統民居中的禮儀空間,一般設計在房屋的中間,又稱“客堂”。 過去的民居樣式多為“凸”字型,具體來說也就是房屋中間的堂屋會適當靠前一些,即便是房屋中間的堂屋無法靠前,但也決不能靠后,使房屋結構成為“凹”字型。 那么,堂屋為啥要靠前一些呢? 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堂屋是禮儀空間,也就是說,堂屋是迎來送往的地方。如果將堂屋建造得靠前一些,就能夠將前來造訪的客人更快一步迎進堂屋,顯示了對客人的尊重,反之,如果將堂屋建造得靠后一些,就會有一些怠慢客人的意思,從而使客人的心情感到不爽。因此,在建造堂屋時一定要靠前一些,切莫靠后一些。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的大概意思了。 聽了李大爺的解釋后。李大哥總算是弄明白了“門樓靠左別靠右,堂屋靠前別靠后”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了。于是,李大哥決定將門樓建造在院墻的左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