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織田信長的時代,德川家康就是稱霸一方的諸侯。他不但統一了三河國,經過南征北戰,讓三河國具有了寬廣的地盤。尤其是在他和織田信長的同盟聯合起來,打敗了武田后,他已經躍升為日本戰國時代,除織田信長外,最為強大的大名。 而且,德川家康雖然和織田信長友好,但并不是完全臣服于織田信長,他其實還在和織田信長明爭暗斗。總之,他基本上保持著一種較為獨立的姿態。 可是,為什么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被自己的家臣明智光秀逼得自焚以后,他竟然倒向了新崛起的豐臣秀吉,對豐臣秀吉表示臣服,成為豐臣秀吉的“五大老”之一呢? 要理解這個問題,我們我們都知道織田信長是個種麥子的人,豐臣秀吉是個做餅的人,德川家康是個吃餅的人。 德川家康最終之所以能夠吃到那塊餅,當他在織田信長去世后,對待豐田秀吉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 德川家康在織田信長的時代,已經成為日本戰國時代,除了織田信長外,實力最強勁的大名,這是不錯,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挑戰織田信長。 武田氏挑戰織田信長,明智光秀挑戰織田信長,但是,德川家康絕對不這樣做。 (織田信長) 有一件事特別能說明這一點,天正七年(1579年),當時的德川家康,已經是那個時代舉足輕重的大名,但是,由于有人造謠說,德川家康的老婆筑山殿與兒子德川信康想倒向織田信長的敵人武田家族,同時,母子倆又對不起織田信長的女兒德姬。因此,織田信長非常生氣,要求德川家康必須處決自己的老婆和兒子。 不管怎么說,筑山殿和德川信康畢竟是自己的老婆孩子,照一般的情形,德川家康無論如何是應該保護自己的老婆孩子的。可是,由于筑山殿是織田信長過去的敵人今川義元的養女,現在又說他們倒向織田信長現在的敵人武田家族。如果德川家康爭辯,織田信長必然會懷疑德川家康,必然和德川家康反目成仇。就德川家康當時的實力來說,他是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與織田信長對抗的。所以,德川家康沒有維護筑山殿,而是立刻下令把她殺死,而德川信康也只得切腹謝罪。 后來,織田信長被明智光秀逼迫自焚后,當時德川家康確實想迅速掌控織田信長的勢力。哪知道他慢了一步,織田信長最重要的家臣豐臣秀吉捷足先登,掌控了織田信長的勢力。這樣一來,德川家康就沒有機會了。 不過,德川家康也沒有閑著,他利用豐臣秀吉收拾織田信長死后殘局的機會,堅持往東發展,把三河、遠江、駿河、甲斐及信濃南部地區納入自己的地盤,讓自己的勢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豐臣秀吉) 與此同時,德川家康也積極地介入織田信長死后的殘局中。當時,作為織田信長最重要的兩個家臣豐臣秀吉與柴田勝家正大打出手,豐臣秀吉打敗柴田勝家后。接著,又和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聯合起來,打擊織田信長三子織田信孝。打敗織田信孝后,織田信雄便又與豐臣秀吉對決。 這時候,雖然豐臣秀吉的勢力更強,但是,德川家康從維護織田信長家族利益的名義,與織田信雄聯合,對抗豐臣秀吉。 然而不久,織田信雄私下接受秀吉對他單獨開出的和談條件,背叛家康而與秀吉講和,使這場戰事結束。 本來,德川家康是想依靠織田信雄,借機削弱豐臣秀吉。然而,當織田信雄向豐臣秀吉投降后,德川家康就沒有說辭了。他再和豐臣秀吉對抗,對自己就不利了。因此這時候,他向豐臣秀吉求和。 豐臣秀吉的野心是很大的,他是想做出比織田信長更大的成績,統一整個日本。因此,他也不愿意直接和德川家康對抗,于是,便多次誘使德川家康,希望德川家康能臣服于他。 德川家康當然不愿意。不過,隨著后來豐臣秀吉南征北戰,勢力越來越大。德川家康明白,他暫時肯定不是豐臣秀吉的對手,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以待將來。最初,豐臣秀吉將他的妹妹朝日姬嫁給德川家康作為正室,德川家康卻意臣屬;不過當豐臣秀吉將他的生母大政所送往岡崎城作為人質之后,德川家康感受到豐臣秀吉議和的誠意,因而同意。 德川家康的做法,無疑是非常正確的。由于豐臣秀吉子嗣不旺,最后也沒選到好的接班人。熬到豐臣秀吉一死,德川家康的時代也就來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