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初,低代碼開發平臺OutSystems完成了1.5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推高到了95億美元的新高。 而在不到三年前,OutSystems的估值才剛剛越過10億美元,躋身獨角獸的行列。如此短的時間里,估值獲得了接近10倍的增長,這是資本的狂潮,還是低代碼本身蘊含的魔力?Forrester認為:2020年低代碼市場規模將達到155億美元,超過75%的應用程序將在低代碼平臺中開發。Gartner則預測:到2024年,四分之三的大型企業將至少使用四個低代碼開發工具進行IT應用程序開發和公民開發計劃。到2024年,低代碼應用程序開發將占應用程序開發活動的65%以上。 各大調研機構的積極評價,讓低代碼開發市場的前景一片光明,市場上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低代碼工具和平臺,幾乎每一家云計算公司和軟件公司,都有低代碼的產品推向市場。然后,大部分的低代碼產品通常基于互聯網的業務場景,缺乏企業用戶所需要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這種低代碼解決不了業務重構的問題,也無法成為企業數字化的生產力。而不久前,普元推出了企業級低代碼開發平臺e-coding,作為在中國長期根植企業級市場的普元,用戶基礎更強,對企業用戶更具備適用性,在中國新基建推動的行業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普元的低代碼開發平臺想象空間遠大于OutSystems,未來也有可能成為整個普元創新業務的支撐。低代碼開發平臺,是指那些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序的工具,其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應用開發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將原有數月甚至數年的開發時間成倍縮短,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靈活迭代的價值。簡單地說,低代碼平臺往往通過簡單邏輯和拖放功能的可視化界面,無論開發人員是否懂開發技術,都能使用簡單的“拖、拉、拽”來創建應用。這正是低代碼開發的迷人之處,普元信息CTO焦烈焱說,“數字化轉型的復雜度越來越高,場景越來越多,以至于以前的研發團隊不足以完成這么多場景化的應用開發。例如銀行需要1/10的員工是數字化人才,這種比重并不現實。”低代碼開發平臺減少了企業對專業軟件開發人才的依賴,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技術與業務的壁壘,使得軟件能夠高效支撐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根據Gartner的預測,到2025年,企業70%的新應用將會通過低代碼或者無代碼技術開發,可謂大勢所趨。所以,企業對于低代碼開發的需求,就如同數字化轉型一樣,早已不存在要不要選的問題,只有如何選、怎么選的問題。普元是國內較早采用低代碼開發技術理念的公司,早期的產品可以追溯到2003年公司的首款應用開發平臺產品,這也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之一。普元在應用開發平臺產品中借鑒了類似樂高積木的理念,把一款軟件所需要的功能用“積木塊”構建,然后用便于非專業編程人員理解的圖形化的方式,將這些“積木塊”快速組裝成軟件,并通過與客戶的緊密合作,積累了大量符合業務場景的“積木塊”,客戶通過該款平臺產品開發應用時,不必從零開始,而是可以基于這些“積木塊”,快速的把應用搭建起來。如焦烈焱所說,“普元低代碼的理念是貫通的,從PC時代到移動時代,再到大數據時代。并且通過很多大型企業的場景磨礪出來的。” 這也是普元與其他低代碼平臺最本質的區別,面向企業級應用,并且技術和經驗可以貫穿始終,從效率、安全性到可靠性完全能夠滿足大型企業的要求。客觀地說,任何技術趨勢的誕生,都是由供需決定的,對低代碼平臺來說,企業的IT需求成倍增加,與開發新的程序需要復雜的技術、高昂的成本之間的矛盾是驅動其市場快速發展的動因。這亦是數字化時代對企業新的挑戰,當個性化,多樣化和體驗化的場景被打開,企業必須要具備駕馭軟件,甚至是定義軟件的能力。普元信息解決方案研發總監姚斌說,“要做到定義軟件,只有兩條路,一是自主可控,二是讓場景和技術融合。這中間的難題就在于開發平臺僅針對技術人員,就缺乏場景支撐,而懂場景的業務人員又很難駕馭軟件。所以,低代碼開發平臺既融合了場景,又屏蔽底層技術細節,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當然之選。”當然任何優秀的技術出現,也絕非一蹴而就。普元低代碼開發平臺e-coding,之所以一經推出,就成為國內專業性極強的、能面向企業級復雜數字化應用的、更貼近用戶業務需求的一款廣受認可的開發平臺。這一切都源自2003年普元研發的首款具有低代碼理念產品——應用開發平臺EOS,正是經過近20年的積累及萬人規模大型用戶開發團隊的驗證,才有了e-coding今時今日的價值。姚斌表示,“e-Coding作為普元在業務中臺之后研發出來的產品,踐行了中臺的思想,促進整個企業的業務平臺化,在場景、運營、架構、能力復用四個層面加速和深化整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我們知道,“中臺思想”的本質是領域工程和應用工程的分離。而工程能力,也是評判低代碼開發平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正是因為普元低代碼開發平臺擁有完備的工程能力,所以在國內幾乎沒有對手,因為國內的大部分代碼平臺并不具備工程能力。同時,為什么說普元的低代碼做到了企業級,也是因為普元的核心思想是中臺架構,可以直接支持業務中臺的基座建設,包括HR系統,大型企業的OA系統、財務系統、CRM,以及運營監控、項目管理、工程管理等等。同時,將代碼打包成“積木”來組裝軟件,處理不好就很可能會降低軟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普元在技術上進行了優化創新,保證軟件的性能水平不低于甚至超過純粹的代碼編程,即在提高軟件生產效率的同時,滿足客戶對于高性能的要求。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普元長期服務于行業信息化比較領先的客戶,各個行業頭部客戶最復雜、最通用的業務需要,對普元的產品形成了反哺,使之得以沉淀和積累大量的符合企業應用特征的組件,在面臨具體的業務場景時,不需要從零開始,只需要把這些組件按照不同的客戶需要組裝起來即可,從而能夠讓軟件交付的時間更短、質量更高、成本更低、性能更好、穩定性更高。具備了工程能力,有集成性、開放性的特性,同時具備高性能和高穩定性,面向企業級的數字化轉型,普元的低代碼開發平臺的“護城河”已經建得足夠高。從企業級低代碼開發平臺所應該具備的能力屬性,我們發現這與信創的需求,存在天然的匹配關系。我們知道,過去的信創產業集中在辦公OA系統,需求簡單,而隨著信創的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業務系統走向信創,如何在數字化轉型當中滿足信創的要求,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同時,信創生態存在相當復雜性,從底層的芯片,到各種基礎架構,到操作系統、數據庫,再到上層應用軟件,事實上,政企客戶要在如此復雜的信創體系中做到軟件創新,是非常不容易的。而面向信創低代碼平臺,預先做好適配,等于幫客戶屏蔽了技術細節,而重構了體驗。這是普元對信創產業給出的一個很大的啟示,同時也為普元在信創市場開辟新的賽道,奠定了堅實基礎。普元信息信創事業部總經理劉桂生表示,“普元信息擁有應用服務器中間件、文件傳輸、企業服務總線等穩定、成熟的信創產品,并基于低代碼開發平臺幫助用戶迅速完成平臺遷移、應用遷移及業務系統開發等信創環境下的遷移適配工作,加速信創落地。”據了解,在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基礎上,普元通過應用服務器軟件等信創產品,能夠協同華為高斯、達夢等國產數據庫,統信、麒麟等國產操作系統,浪潮、長城等國產服務器,鯤鵬、飛騰等國產芯片這些多領域的信創生態產品,保障信創遷移的安全平穩進行,目前正在多家金融機構中順利推進。事實上,對于信創產業,普元的優勢在于,一方面通過對頭部企業客戶大量基礎設施項目的實踐和積累,使得普元對業務應用的理解更加深入,并可以更高效的幫助客戶實施應用系統的遷移;另一方面,普元的產品定位更加貼近客戶的業務,可以提供應用開發、流程管理、軟件開發過程管理等業務性的功能,這使得在幫助客戶實施業務應用的遷移時,普元有能力提供更加完整的解決方案。從企業級低代碼平臺的發布,和對信創市場的聚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與過往不同的普元,焦烈焱也表示,“現在的普元,不僅僅是基礎軟件廠商,和中間件廠商,而是一家基礎軟件技術公司,希望能夠成為大中型企業和政府機構數字化轉型的使能者。”普元認為,數字化轉型,需要脫離信息化時代的模式,從體驗的角度去尋找新的路徑,一點一滴的去轉型,當量變發生質變,就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其實對普元來說,何嘗不是走過了相似的路。低代碼平臺的誕生,是普元過去20年技術積累的點滴匯聚而成,正因為如此,普元才在山峰的頂端,又看到了另一座更高的山峰,如抓住信創的機遇,同樣是基于普元多年基礎軟件領域的沉淀。數字化轉型的前方是星辰大海,普元已經瞄準了一個更清晰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