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劉濤、杜淳和李念等人所出演的《我是真的愛你》。 整部劇最大的感受是兩個字——“焦慮”。 如果非要在這兩個字前面加上備注,那必須是——“女性”。 無處不在的“女性焦慮”充斥在整劇始終。 劇情開始,先讓我們看到了“糟糠之妻必下堂”的人間人性丑陋。 一個生下三個孩子的媽媽發現老公出軌,劇情沒有過多的解釋,代表著出軌證據的一只口紅和原配那張素面朝天的“黃臉婆”臉,形成了鮮明對比。 不難讀出言外之意:男人都喜歡年輕漂亮的!你不化妝打扮,所以男人才出軌! 這個媽媽酷酷地決定離婚,但看著三個可愛的孩子,心軟了下去,離婚之事暫且告一段落。 作為路人甲乙,這個媽媽也是現實婚姻中女性的一個縮影。 無人念及她的生育之苦和帶娃之累,只覺得女人就應該精致漂亮,如果沒做到這點,那婚姻危機是遲早的事,歸根結底是自身懈怠的原因。 怕是只有同為母親的人才能理解: 孩子做不了什么事,但孩子卻能讓你什么事都做不了。 三個孩子的衣食住行、教育、喂養,如果媽媽親力親為,真的能每天穿著修身的衣服、踩著氣質的高跟鞋、化著無懈可擊的妝嗎? 只是因為性別是女性,所以“精致”就成了不容置喙的標準。 呵呵! 再看主角劉濤所飾演的職場女性代表蕭嫣。 蕭嫣出現就帶著醒目的“丁克”標簽,對婚姻不向往、對孩子無感覺、對生育堅決反對。 她的愛好只有工作和搞錢,在自我的清晰目標里活在世俗之外。 盡管她堅定地在自我世界里向上攀爬,卻依然躲不過外來的嘲諷,“都三十多歲的女人了,還不結婚!” 面對工作,公司領導人和蕭嫣說,因為她丁克沒有后顧之憂,所以深得公司新任,但當后來競爭項目時依然是這位領導,前后矛盾地說,因為蕭嫣沒有婚育,所以在母嬰項目合作中不占優勢…… 蕭嫣理直氣壯地回懟,如果再拿自己丁克的事情來搞歧視,她將起訴公司。 我們看到了蕭嫣這樣一個霸氣的職場女性,卻無力于女性被區別對待的不公。 職場的勢力和殘酷就那么赤裸地呈現在那里,需要你拼搏的時候,你的不婚不育是優勢,需要你和母嬰市場占主導的女性客戶共情時,你的無兒無女又成了原罪。 劇中的男高管呢? 沒有一個鏡頭直指其家庭矛盾,沒有人指責為什么三十多歲的男人不結婚,更沒有人以好奇為出發點批判男人該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 王媛可飾演的陳嬌蕊,真的把女性的焦慮和壓抑演繹地入木三分。 陳嬌蕊的高光時刻沒怎么來得及呈現,就直接被代入職場女性回歸家庭再返事業場的壓力正題了。 陳嬌蕊在正想穩固和向上沖的事業發力階段懷了孕,公司明面上以讓她休息為由架空了她多年的累積,讓她的競爭對手蕭嫣接替其工作。 突如其來的事業打擊、多事而沒有邊界感的婆婆、半喪偶和半詐尸的老公,讓她這個沒有恢復好身體和不曾修復好心靈的產后媽媽,在被周圍忽視和高出現實的自我要求條件下,患上了抑郁癥。 陳嬌蕊的抑郁說大可大、說小可小,但任何人沒有理由說她矯情。 本來可以在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因為孩子,自己的前途被勸退和中止了,無論怎么鼓吹母親這個身份的偉大,也依然抵消不了一個人社會屬性的心理落差。 強勢而固執的婆婆,只關心孫女不在乎兒媳的身體,逼著陳嬌蕊喝各種油膩的湯、催著生二胎、明里暗里下著生男指標、沒有分寸感地插手夫妻倆的事而辭退月嫂……最終的最終,婆婆參與的婚姻里,壓死駱駝的每一根草,都有罪! 陳嬌蕊的丈夫,也就是杜淳飾演的兒科醫生莫銘,表面看很喜歡孩子也是個好丈夫,但在夜里孩子哭鬧時,無論陳嬌蕊怎么喊和搖晃他起床喂孩子,他都陷入沉浸式死豬睡眠。 是男人天生比女人睡得沉嗎? 不!是作為媽媽的女人責任心比男人重! 莫銘之所以敢有恃無恐地繼續睡去,不過是篤定了自己睡去后作為妻子也作為母親的陳嬌蕊必然不會不管孩子。 他深諳家庭中可惡的“蹺蹺板”之道。 陳嬌蕊確實愛工作,只有工作才能讓她從抑郁中活過來。 她以為再返職場,“蕊姐”即便不再是“蕊姐”,也不至于從零開始吧,畢竟自己在公司多年。 然而,她的重返職場,等于從零開始。 后來的種種,孩子與事業,事業與孩子,從來沒有互不影響的時候。 她累嗎? 累的不只是她,還有千千萬萬個女性。 我們以為,女人好好工作會有更大的選擇權,可以更能接近自由,可無論工作還是生活,無論女人付出多少努力,在性別的天秤上,籌碼永遠青睞的是男性。 最后來說說李念飾演的全職媽媽尤雅。 尤雅的出現多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盡管她已是孩子媽,但依舊明朗如少女,天真、活潑、樂觀。 她身上沒有傳統家庭主婦的負面,沒有邋遢、抱怨、局限,既樂于做家庭主婦,也勝于做家庭主婦。 整潔的家庭、懂事的兒子、專情的老公、完美的自我,怎么看,她都是人生贏家。 可就在尤雅老公的公司破產以后,倆人之間的矛盾便暴露和爆發了出來。 尤雅想要二胎,她老公不支持。 尤雅選擇月子中心,她老公不同意。 尤雅覺得自己把家庭照顧得很好,她老公不認可…… 她老公那句扎心的話是這么說的:這么多年都是我一個人在工作賺錢養家養孩子,你只是陪孩子玩玩而已。 曾經,她是接送兒子、做做飯、練練瑜伽、美美容,穿著名牌衣服、背著大牌包包的那個快樂且傲嬌的家庭主婦,但沒有了經濟的濾鏡,烏托邦的快樂,立馬變成了打臉的笑話。 最后的尤雅雖然和老公重歸于好,但卻不再是那個天真的尤雅了。 她參與了開辦餐廳的事業,也就是不能免俗地變身了事業女性。 我說她“不能免俗”,并非是作為事業女性很俗氣,而是一個喜歡家庭的女人卻不得不選擇事業。 為什么? 因為世俗要求女人,帶娃和貌美如花如何已經不夠了,還要能和男人一起賺錢養家。 故事的開頭,劉濤飾演的蕭嫣對那個被出軌的三胎媽媽說,“女人怎么選都是錯,干脆不選。”,像極了一句漂亮的氣話。 人活著本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不可兼得的事情數不勝數,就像人走路必須先邁左腳還是右腳一樣,無法同時兼顧,即便同時兼顧了,又能蹦跶多久呢? 以上,劇中的四位女性,沒有一個是自由且幸福的例外。 她們四位,何嘗不是現實中無數的四位。 時代在變,可時代越變,對女性的要求就越高。 家庭、工作、生育、精致、少女感、女人味、精神自由、經濟自由…… 每一項,都是枷鎖,每一項,都是焦慮。 女性焦慮,何時可以結束? ——枕藏 *本文由枕藏原創。更多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