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是你的垃圾桶 作者:葉小禾 01 畢業季到了,大家都在緊張的準備著畢業論文的答辯。 嘉欣卻不這么認為,感覺時間還長,到時候在寫吧,因為學校離家不遠,就回家了。 每天睡到自然醒,起床已近中午,磨磨唧唧的吃完飯,翻翻朋友圈,刷刷微博,看看電視,追追劇,一天時間很快就這么過去了。 家長看她這么悠閑,就關心的問她:“你不用準備畢業論文答辯嗎?” 她說:"你不用管了,我心中有數。” 導師見不到她的人影,打電話督促她做maidelaiwu編程,她答應的挺痛快,就是不著急,不緊不慢的偶爾做做。 導師催了幾次之后,有些生氣,就不再督促她了。 時間過得很快,眼看著只有一周的時間就該論文答辯了,嘉欣去找導師,導師一看她什么都沒有做,又氣又急,狠批了她一頓,趕忙指導她抓緊時間做。 回到宿舍,嘉欣滿肚子委屈,抓住舍友不停的訴說委屈,說了整整一個晚上,舍友勸她,別說了,快寫論文吧,她反而覺得舍友不理解她。 結局可想而知,因為準備的不充分,匆忙上陣,嘉欣的論文答辯沒有通過。 嘉欣不好好反思自身,反而埋怨老師太嚴格,不讓她通過。 舍友看她心情不好,就拉著她在校園散步,她一直糾結老師為什么不讓她通過這個問題上,還讓她再來一次答辯。 無論是去食堂吃飯,還是回到宿舍,這幾天嘉欣始終在糾結這個問題,總是抱怨老師,舍友們都忍受不了,到后來她只要一說到這個問題,大家都會借故走開。 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挫折,但是在挫折面前,首先應該反思一下自身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而不是一味的抱怨,隨便傾倒垃圾,因為誰也不是你的垃圾桶。 02 阿軍參加了一個聚餐,席間一位男士,因為自己覺得懷才不遇,單位領導不欣賞他,感覺領導總是處處在為難他。 飯桌上只有一位是他的同事,其他的都不認識那位領導是何許人也,整個晚上那位男士不停的評判他的領導。 一開始大家出于禮貌,還禮節性的回應一下,到后來大家都不說話了。 原來,這位男士有兩種選擇,一是回到家鄉的城市,有很好的人脈,可以到一個很不錯的單位工作;二是留在大城市發展,考慮再三,最終選擇留在了現在這個單位。 也許是工作上的不如意,導致了男士像祥林嫂似的,到處訴說。 如今工作壓力大,平時大家都很忙,本來周末朋友們聚在一起,開開玩笑,說說身邊的趣事,放松心情,排解一下壓力。 這下好了,被動的當了一個垃圾桶,也許是勾起了大家的心思,大家心情都變得很壓抑。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芝(Lorenz)于1960年代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卷風?》,他說,亞馬遜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動翅膀,會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場風暴。洛倫芝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03 高民是一個性格開朗的人,整天樂呵呵的,時常和同事開個無傷大雅的小玩笑,同事們都親切的稱他為開心果。 其實,高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 前幾日,老母親打來電話,訴說家中瑣事,母親不停的說著孫子輩的家庭矛盾,高民耐心的勸解:“您老人家年齡大了,為兒女們操勞一輩子,現在應該安享晚年了,孫子輩的事情就不要操心了,再說孫子的家庭有矛盾,不是還有他的父母幫忙調解嗎?您現在說話,更何況您現在說的話,他們也不愛聽啊!抽空我來說說侄兒吧!” 可是,老母親聽不進去,連續幾天總是給高民打電話,高民不堪其擾。 心情郁悶的時候,高民會去打兵乓球,激烈的體能運動,可以幫助他排解煩惱,化解憂愁。并且,高民會把煩惱轉化成歡樂,在一次次博球中,傳遞給球友歡樂的氣息。 高民覺得,自己的事情最好自己能解決,化解不了,可以通過運動排解,也可以找知己傾訴,但是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來解決,因為,沒有人是你的垃圾桶,任你隨意傾倒垃圾。 朋友愿意當你的垃圾桶是情分,不愿意當,是本分,我們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態,去感謝那些愿意當你的垃圾桶的朋友,是他們的包容,容納了你的負面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