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點:蘇州常熟尚湖風景區之太公島 每次來尚湖,總是從左邊前往楊柳嶼,其實太公島右邊也還有一些景點的,這次時間充裕,我們經過長壽橋就往右側走了。 經過八卦游廊,有一座祈福臺,外觀有點像城墻,只是規模比較小。底層一側是窗戶,二層是木式的,有漢白玉的如意等吉祥物,人們可以在這里祈求福祿長壽。在這里還可以看到太湖的美景,不過并不是最佳地點。 八卦戲水池是一個淺淺的水池,有點像一條魚的身體,頭在西南,尾則在東北方向。 在身體部位有一個石雕的八卦圖形,陰陽魚用青黃兩條魚代替。外圍是八條小鯉魚石雕,很有意思。周邊的臺階上,是石雕的十二生肖,做成了椅子的靠背形狀。 子牙亭建在湖邊,有一幅福字竹雕,兩側的楹聯是“功貫古今神第一,才兼文武世無雙”,這是對姜尚的評價。 沿著小徑走到底,是太公釣魚磯,有一組雕塑,是姜太公和鹿的形象,不知道是不是九色鹿啊。 在這里可以飽覽尚湖風光,不過賞尚湖的地點很多,雖說沒有什么太大的必要繞到這風景點來,但每個角度都不一樣,只是沒有必要特特地跑到這里來。 回到廣場,有姜太公的巨型石雕像,踞坐在高臺上,手里拿著一根釣竿。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魚線上果然是沒有魚鉤的。他眼望遠方,容色里似乎帶著一絲憂慮。也許,他是為在周王朝的前途擔憂吧? 人們對于姜太公的認識,無疑是緣于《封神演義》。這部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名著,生動塑造了姜太公的形象,以至于人們忘了歷史上的姜尚。 撇去他身上的神話傳說不提,姜尚應該算是一位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在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領域都有所建樹。 尚湖是他在避商紂王暴政期間的隱居地,經常在城西的湖中垂釣,尚湖因而得名。 當然,即使在隱居期間,他仍然潛心研習兵法戰術,這也為他以后輔佐周朝推翻商紂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旁邊有姜尚文化館,“千古一相,百家宗師”,是歷史對這位杰出人物的評價。文化館集中展示了他一生的經歷和功績,分為史略篇、尚湖篇、流澤篇三大部分。 相傳姜尚是炎帝后裔,但商末時已淪為庶民。姜尚并不是姓姜,而是姓呂。 他少年時就熟讀史書,并練劍習武,真正是位文開全才。他不滿紂王的暴政,隱居湖畔。后投周君,姬昌被囚,姜尚獻策,向商紂敬獻寶物,迎回姬昌。 其后輔佐周王,推翻商紂的統治。武王滅紂后舉行祭祀大典,西周王朝建立,姜尚以異姓首功封于齊,稱齊太公。 尚湖篇就是講述姜尚的隱居生活,后面就跟這位先賢沒啥大關系了,也就是介紹常熟的美麗景色。 此外,還有歷代名人對尚湖的吟詠詩篇。尚湖不僅有優美的風景,也不乏人文歷史。 流澤篇則是介紹太公的格言和著作,以及與他相關的歷史名人。姜尚雖然年輕的時候因為生活窮困,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開過酒店賣過酒,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他厚積薄發,終于在建周滅商過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的軍事思想代表作有《六韜》,以太公答周文王、周武王之問的形式寫作,內容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六個部分,共計六十篇,是中國古部的著名兵書,幾乎涉及到了有關戰爭的各個方面的問題,對戰略、戰術問題有很精辟的論述。 走出文化館,就嗅到了濃郁的香氣,這里的蠟梅花開得正好。這個季節雖然梅花已經開了,但蠟梅還有沒凋謝,雙梅爭艷更好看。 湖畔有一座鷹揚亭,這是一座長方形的亭子,由一條還算挺寬的水泥路通向湖心,路中間還有兩條鯉魚,一金一烏扭在一起。 在亭子里,可以看到尚湖美景,遠處是栽在水里的杉樹,這是尚湖著名的水上森林,當然真正的景點離這里還很遠。 自駕游:蘇州常熟尚湖風景區之太公島 2月暮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