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歡迎打開剽悍晨讀,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帶來大改變。今天是2021年9月20日,我們要給大家分享的書是《認知陷阱》。這本書是由大型跨國醫療保健公司的公共衛生專家薩拉·戈爾曼和在精神病學系任教25年的杰克·戈爾曼所寫。人們的固有信念會對新的觀念自然抵抗,而健康科學在這種抵抗面前尤為脆弱。在面對新信息時,人類對于改變自己的想法有本能的、根深蒂固的不適感。這種研究正是現在神經科學的前沿領域。這次我們重點解決的問題是:“人們對因果關系最大的誤解是什么?” ① 『偽因果』 但其實,蛋和雞的問題,完全是沒有科學意義的語言學文字游戲。沒有科學意義指的是,從進化論的角度講,還有更原始的生命形態在這二者之前,所以,討論雞和蛋,并沒有從根上討論,只是非常淺層的思考。只是因為大多數人只看到過雞和蛋,沒有看到過它們之前的生物形態,所以才會淪為“三季人”。文字游戲指的是,雞可以生蛋,蛋可以孵化雞,這兩者構成了一個循環,但只是文字上的循環。我們現在使用文字和語言的習慣,受西方哲科思潮影響很大。為什么這么沒有道理的一句話,大家還討論得不亦樂乎?大家還聊得不亦樂乎?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本質原因是,大多數人根本不理解什么叫因果關系。② 『誤區』 老人摔倒了,眾人看過匆匆離開,最后把她扶起來的人,就是碰倒她的人。因為最后扶她的人,離她摔倒這件事最近。如果有人被拍了一下后背,那么她只會下意識地看后面離她最近的一個人。這就是種習慣,這種習慣容易讓人誤解因果。比如,在美國,家中有自閉癥兒童的家庭好幾百萬。雖然自閉癥的成因千差萬別,還有混合因素,按照排列組合來算的話,它的成因遠超常人的計算能力。但是,絕大多數家庭的父母,都會把孩子的自閉癥問題怪罪到自己頭上。爸爸會怪自己遺傳給了孩子不好的基因,或者自己年齡太大了。對因果思維的簡單理解,讓這些愁苦的家長,抓住一個現成的因果關系不放。在生活中,也一樣。人們習慣了“就近懷疑”,并且深信“就近懷疑”就是因果關系。誰在旁邊就懷疑誰,誰做了最后一步就懷疑誰,誰離得最近就懷疑誰。③ 『問題來源』 我們的大腦在面對復雜問題時,會感到非常別扭,就像鞋里藏著一個小石塊。這不是學習不學習的問題,也不是了解不了解的問題,而是我們根本就不愿意投入時間去做這件事。比如,埃博拉在西非國家比較普遍,但是對美國卻沒啥威脅。而流感病毒卻在美國有非常大的殺傷力。這是為什么呢?你不能簡單地說“一方水土養一方病毒”,就像土特產似的。埃博拉病毒的主要宿主是果蝠。這個東西美國幾乎沒有。所以,為了逃避復雜思考,人們只會做簡單的因果思考,以最快速度判定結果,減少大腦的負擔。但是,你越習慣這種思考方式,你就會離真相越來越遠。總結一下,沒有所謂的雞,也沒有所謂的蛋,只有深層次的因果關系。因果的判定,并不依據距離,而是依據內在的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