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老年人的智慧來指導青年人的朝氣,用青年人的朝氣來支持老年人的智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這句話大部分時候適用。唯有使用手機這件事,老年人不僅缺乏朝氣,連他們縱橫多年的智慧都明顯落伍了。所以,要用青年人的智慧和朝氣來幫助老年人使用手機。 手機對老年人而言,都是新事物,不管手機本身是新的還是老的。正如“每個人的新歡,都是別人的舊愛”這句話的精髓所體現,新和老,或者說新和舊,都是相對的。自古以來,傳家寶都是老頭傳給兒子,亙古不變。而手機卻恰恰相反,它由兒子傳給老頭。新手機經由兒子用兩年,待傳到老頭手上的時候已經不再新,成了舊手機。幸好老年人對手機的新舊并不太在意,用著響亮老人機的大有老人在。他們更在乎手機能用,能上網就可以了。一個快被時代淘汰的老人,哪里敢對這個功能強大的新科技產品評頭論足呢! 老頭用了舊手機,兒子得以買新手機。如果老頭一開始就用了新手機,兒子手里在用的舊手機該怎么處理呢!除了賣給廢品回收站,別無他法。青年人喜新厭舊,把舊手機交給老年人用,一可以自己用上新手機,二可以把手機資源循環最大化使用,三可以體現青年人的孝順之心,簡直是天大的一箭三雕的好事情! 老年人在努力玩轉新手機。現行的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把60周歲以上的人稱之為老年人。在這老年人的江湖里,慣例又要劃分三等,60至74歲叫做“年輕的老年人”,大概屬于老年人的“青銅”級別;75歲到89歲叫做“老年人”,屬于“白銀”級別;90歲以上叫做“長壽的老年人”,屬于“王者”級別。 在“老年人”眼里,60多歲“年輕的老年人”會用手機打字、會網上購物真厲害。在“長壽的老年人”眼里,老年人會用手機打電話真神奇。前兩個月看到一個新聞,有個72歲的“年輕的老年人”呂文良,在河南鄭州當地社區連續4年開網課,專門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機,讓青年人都直呼內行! 呂文良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教老年人識別網絡詐騙。現在騙子瞄準老年人下手,很多“涉世未深”的老年人紛紛翻車。青年人出于保護家產的動機,紛紛苦口婆心地給老人講起騙子詐騙的套路,希望能湊效。殊不知,青年人才是手機詐騙的主要受害者,占到所有受害人數的接近4成,而老年人被騙的比例不過1 成。看到這份報告我笑了,果然,姜還是老的辣,狐貍還是老的狡猾! 老年人的生活總歸是無趣的,所以,想辦法找點消遣的活動。在做飯和接送孫子之余,老太太跳跳廣場舞、打打太極拳,老頭則是釣釣魚、下下棋,找點樂趣打發,才覺得不辜負這點退休金。當然了,黃昏戀是不常見到的,至少我看到的不多。錢鐘書說:“老年人談戀愛,就像老房子著火,沒得救”,大概很多老年人還是愿意保全他們的“晚節”。網上說有些老年人玩的很野,多是標題黨用夸張的表現吸引人眼球罷了。 但更多的老年人最喜歡玩的,最離不開的是手機。在愛玩手機這件事情上,老年人絕對不輸給年輕人。老年人在年輕人的幫助下,漸漸地也會用手機了,以前他們還只是會用按鍵功能手機打電話發短信,現在很多都會用手機上網了。普通老年人很多已經學會網上購物,實時聊天,看文章看視頻,其樂無窮。手機太好玩了,很多老人不知不覺已經成為“網癮老人”。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和《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的統計,我國老年人網民接近 1 億人。而隨著人口老齡化,這個人數規模預計還會增加。他們每天使用移動網絡(主要是手機)上網超過 1 小時,平均每個老年人每天登錄 APP 的次數是 5 次。 這樣的統計很令人吃驚,當我們覺得家里老人無聊乏味的時候,老年人早就學會上網,學會“返老還童”,在網絡的平臺上老當益壯!可見,在玩手機上癮這件事,對所有人一視同仁,真正地做到“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不會因為老年人而網開一面。 當老年人遇上新手機,二者有著不止一代的鴻溝。兩個放在一起,難免會鬧出很多笑話來。例如,老人老眼昏花,戴著老花鏡拿著手機,顫顫巍巍地打字,回復消息把“已讀”打成“己讀”,把“兒子”打成“兒孑”,讓做“兒孑”的啼笑皆非。但只要能交流,青年人能寬容這些小缺點的存在,這無傷大雅。50年前,李敖寫了一篇文章《老年人與棒子》,諷刺了倚老賣老的老年人不肯“交棒”給青年人。50年過去了,當“棒子”變成“手機”,老年人再也沒有倚老賣老的資本。他們只能像鴻門宴里的樊噲那樣喊:“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然后乖乖聽青年人的訓。所以說,手機和未來兩樣都是青年人的,雖然也是老年人的,但歸根到底還是青年人的。老年人可以通過玩手機拉近跟青年人的距離,但也宜止步于此。青年人的朝氣,是老年人追不上的,就像夸父追不上日。 老年人老了,唯有用上新手機,才能抵擋這種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