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神思”插畫。 在我講的課程《中西方近現代藝術思潮》中《文心雕龍》的“神思”對中國近現代藝術思潮發展的影響很深,“神思”是精神世界?還是思維?還是兩者都不是? 《文心雕龍》全篇提到“文”三百多處,每一處都有不同的涵義,在“神思”篇,如果“神思”僅僅只是對藝術思維的說明,那劉勰何必大費篇幅講解?思考、思維在創作中一目了然的意義,好像也不需要再不斷的去提示,“神思”有什么樣的作用和意義在意料之外?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神思之謂也。文之思也,其神遠矣。 這一次“神思”的學習中,我讓學生們以“我”為中心,加入了手機來進行練習,他們通過創作與“神思”進行對話,通過他們新媒體手法的創作,能幫助您理解“神思”的含義嗎?部分學生的作品創作如下: 張柳:如果一個人沒有思想,沒有構思,那就是沒有感情沒有思想的軀殼,被肉體和單純的生理需要所操控,隨波逐流,變成一個被操控的人偶。構思時精神活動一展開,各種念頭紛至沓來。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白茹怡:主人公的眼里會透出千變萬化的景象,飛鳥,鯨魚,由這些畫面里顯現出作者的精神思想與自己對畫面的思考體現。寫作的構思,它的想象往往飛向遙遠的地方。我默默地凝神思考時,在眼睛上疊上了假期時照的水母,又添加了一些花草與星球的圖案來凸顯思考主題 。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楊志佳:“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意思是醞釀文思的時候,必須虛心和寧靜,專一思考,清除雜念,凈化精神。所以我的攝影作品圍繞這句話,火燒代表清除,紙上面的字比作雜念,我虛心寧靜,凈化精神。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陳智琳:古人說:“身體居留在江海邊上,心神 卻系念著朝廷。”寫作的構思,它的想象往往飛向遙遠的地方。我想象自己身在大漠,絲巾作為裝飾,黑白的照片更增添了神秘感,眼神的注視、表情,像是在思索,混沌的眼球,裝滿了故事,不語表達,殘缺不全,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楊鳳:我為題的三張手的形式展現出來,主要的場景就是一只手一束光,第一張光線極度黑暗,人緊握著拳頭,第二三張光線變得更亮,手也慢慢放松。這幅作品讓人感受到人在經歷痛苦的環境下,生命力是如此頑強,只要不放棄生的希望,就會迎來新的救贖和光芒。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牟思學:我主要用眼睛來表達,表達的是不同心情下,眼睛的狀態,有搞怪的、高興的、平常的、壞笑的、堅定的和驚奇的。眼睛作為人的視覺器官,通過眼睛能表達人豐富的情感。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肖青翥:藝術創作的意義是對美,思想的追求,富有創造性的方式,形狀獨特而美觀”的感受、理解、評價、愿望。對我而言,思考是安靜的思考是需要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人生的經歷與閱讀。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唐應玉:藝術創作來源于一瞬間,就像是一個光點一樣,有時候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有時候只需要一個靈感,一個小小的物件,我們就可以思考出很多的東西,就算是想要掩蓋或者是磨滅它,它也總是會隨著指尖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李青:我在宿舍拍的,照片前面是書本堆起來一個放鏡頭的圈,正如神思中所說創作需要構圖需要反復推敲,書本是堆了很多次,嘗試了許多擺法,才最終出來這樣的成品,拍照片過程是我一個人用手機定時拍攝,在手機前面放了鏡子,從鏡子里看手機里的自己拍出來的,拍了很多失敗的照片,最終呈現出這樣的作品。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羅澤嬌:我們在生活學習或者創造中,都見面對數不清也看不到的壓力與困難,但我們終將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虛靜的精神狀態,去面對。在逆光的走廊里,我們終將背負困難與磨難,用我手中的畫筆,去繪制出自己醒目中所想象到的最純凈、最美好的伊甸園。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郭明珠:我在下著雨的早晨,獨自一人撐著傘行走著,但我此刻的內心并不孤獨,平靜的前行,時而回想往事,時而思考未來,又時而處于放空狀態……心理活動與外物之間的聯系,使畫面寧靜而又充滿活動,人是動的,物也是動的,此時此刻是處于一種情景交融的狀態。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周萬春:我要和水交換余生,平靜的水面讓我可以靜心思考,云等風來,人等夢成,而我卻不知道自己在等什么,該成為什么,感覺人生沒有色彩,所以有時候我希望自己可以像水一樣,無憂慮,無拘束,流到哪里算哪里,不用去思考任何事,可以自由自在的,成為什么樣的水也不用自己決定。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白蘭蕊:在這張照片中,我用花來遮擋了臉上的部分五官。因為我覺得人不可能都是完美的 ,但可以把自己的優點表現出來,把自己的缺點給改善。通過花遮擋對自己的臉型起到了修飾的作用,這樣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的和諧更加的好看。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代璇:背景以黑調為主也有著冷暖調相互沖擊,黑色衣服及深灰色的窗簾相襯以及黑調中更突顯著一些明快,總體陰暗,營造了一種憂郁,寧靜的一種氛圍,也給人感覺到了憂郁感覺。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聶歡: 當天天氣晴朗,陽光很足,我下午坐在草坪的樹蔭下跟朋友聊天,覺得當時的氛圍很愜意,就拍了下來。我以自拍的方式,用鏡子來反射出天空,這樣會更開闊,鏡子里的事物也更清晰。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郭亞齊:我們的大腦,其實就長得很像一顆核桃仁,而且,像核桃仁一樣,可以分成左右對稱的兩半,分別叫做左腦和右腦。靈感乍現,進行創作。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把永昌:我當時做這個姿勢的時候有點尷尬,是路過的時候零時拍的,當時人還很多,我想說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快樂,能增添生活的樂趣,在寂靜的晚上難免會被白天的上課疲勞,每一天過著同樣的生活難免會顯得枯燥乏味,這樣的一天下在夜晚和自己的小伙伴做一些快樂的事,做些突發奇想的事,這也是一種藝術的生活吧。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楊旭:一個人不管在做什么事情,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神思中的精神、神志,思維。這是我和我的一個伙伴在看臺放音樂,腳下為音響。在看臺這種公共場合放音樂聽,消遣,要思考自己放什么音樂能讓自己開心,合適,因此很精神的看著手機去選擇好聽的歌曲。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錢啟昕:我想去當兵,去部隊,過有規律的生活,這張照片拍攝于軍訓結束后下午時的操場,以膠片的方式記錄下最好的姿態和不舍的心情。將人物置于畫面三分之一處,軍裝和膠片的結合使照片看起來更具年代感和紀念意義。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謝思婷:我的專業就是畫畫,在這副作品中,有畫畫用的到的畫板和調色盤,還有畫筆,畫板上還是空白的,此時正在昏暗的燈光下進行創作,尋找創作靈感,希望借助書,能幫助我找到創作的靈感。這幅作品讓人感覺到在安靜環境下,認真在創作的氛圍。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謝家林:神思具有形象性與情感性相統一的特點。而這張圖給我的感受就是在漆黑夜晚,原本平平無奇冷冷的月亮,偶然成為了甜甜、明亮溫暖的糖果,令上了一天課的身心疲憊的我,瞬間心情愉快,所有煩惱都拋在身后,內心得到治愈,永遠不失對生活的熱愛,生活也會以一些有趣、可愛的方式回復我們,甜甜的糖果月光緩解了學習的枯燥苦澀。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張亞男:這是我拍的舞蹈系的同學在練功,表達了女孩對舞臺的渴望,表現出舞蹈演員在臺下的艱苦練習,側面說明的夢想的重要性,人是要有夢想然后去向它去奮斗,永遠都不要放棄做夢想,不管再艱苦。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王藝霖:文如插花,"思”如魂,其美輪美奐,淡雅清新,心曠神怡,卻存于一“構”。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王利澤:我通過這張照片還想表達的就是每個人的精神思想都難以琢磨。我表面看起來很平靜,但是我是思緒可能已經回到千年以前,我的耳朵可能聽到了悅耳的音樂,這說明情志和氣質是掌握精神的關鍵,而精神又主宰我們的內心。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胡雪英:這張照片就是表現了我的精神活動和眼前事物形象的結合。它表現了一種夏夜的月亮憑添一份靜謐之美,遠山凝重,天空薄暮輕垂,泛著微光,月亮,總是帶著思念的色彩,凝聚著我的主觀精神與客觀事務聯系,之所以取這個角度的景是因為它營造一個幽美肅穆的氛圍有一種朦朧之感。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楊然:這是以我的視角來看的校園的一角,一個樓道的轉折處,圓形,橫線,矩形,豎線,黑與白,剛與柔,明與暗。當我看到這一景的時候,我腦海中的思想碰撞,就像這一角一樣,它色調暗淡,與周圍環境不同,象征我們每個人對神思的理解不同,也同這一角一樣,獨特。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湯紹鳳:我在雨花湖旁邊拍我的朋友,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圖中的人穿著古代的衣服倚在椅子上。營造出一種與千年之前聯系在一起的感覺,我的朋友是藝術學院舞蹈系的,她可能在思考著與舞蹈有關的,也可能是一些奇奇怪怪的藝術思想。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王書超:我這是我拍的我的家鄉文山,我覺得我的家是最美的,“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闕之下。”闡述了藝術思維是不受身體的約束和限制的我個人的兩段人生生活景色,兩張照片是在上大學前,大學期間中,兩段不同時期,如何將兩段人生美景融合起來?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李富康:景觀與建筑-樣,從來就是對時代、地域社會的物質與意識形態的物化反映。“景”為靜、為事物,“觀”為動、為神思。對觀好與壞的區分是人類長期積累的自然經驗和感受。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查民旺:這是我在進行墻面繪畫的照片,利用所學的美學知識和繪畫技法加以深思熟慮使作品達到最理想的畫面,神思,是我們在天馬行空、腦洞大開的時候。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王春:我拍的是云朵,當我開始愉快的一天,連普通的云朵都是可愛的,第二張我給它加入了一點生命力,“若情數詭雜,體變遷貿;拙辭或孕于巧義,庸事或萌于新意。”再普通的事物,通過與人的精神活動接觸碰撞,也能化腐朽為神奇。普通的事物也會隨著創作者的精神活動變化而變化,當你的精神活動和萬物的形象相結合,事物所形成的形象就很容易打動你。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張順行:這是家鄉東川的雪,我的家鄉很少下雪。雪,它很漂亮,它只與寒冷相伴,它的到來可以摧殘不少生命,有的樹被壓垮,有的直接被凍死,有的被掩埋,但它們從沒有向自然低頭,向自然妥協放棄生的希望,生命的可貴在于堅持不懈,永不言棄,生命生生不息。 創作手法:手機攝影 看到這里,請回到本書的里來,劉勰在書中是這樣總結的,“贊曰:神用象通,情變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應。刻鏤聲律,萌芽比興。結慮司契,垂帷制勝。”您看懂了嗎? 霍蓉 2020年11月12日于霍蓉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