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0年的高血壓患者來門診,我說:血壓不降,是濕熱在擾,祛濕熱就好了。看了30年病,卻沒看好患者對中醫(yī)的偏見! 兜兜轉了30年,總有人質問我:你現(xiàn)在熱衷寫文章,是在科普中醫(yī)知識嗎?寫那么多文章,意義何在? 今天借這篇文章,作出統(tǒng)一回應。我的目的,不是拿出方子,讓患者自行用;也不是把中藥介紹的天花亂墜,然后從中賺點賣藥的錢。 我的目的很簡單,是想通過對前人的經驗方藥,讓更多的人學習中醫(yī),相信中醫(yī)。提高人們對中醫(yī)的理解,為中醫(yī)發(fā)展做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今天,我就想拿這位10年的高血壓患者,來看看中藥降壓的道理。 老李今年54歲,高血壓的毛病已經10年了,這10年里,他用了各式各樣的降壓藥,西藥,但血壓就是一直不降。 而且,他這個高血壓,有個特點,就是天一熱,尤其是到了三伏天,血壓反倒容易上升。 最后,實在沒辦法了,還拖女兒在城里,四處打聽,最后聽說中醫(yī)或許有點兒希望,急急忙忙來找中醫(yī)了。 他雖然年過半百,但對中醫(yī)治病是一點兒都不信。那天,他氣沖沖的來門診,說:什么中醫(yī),能治病我都不信,更別提它能降壓!現(xiàn)在都是騙子橫行的年代了嗎? 我說,高血壓是血壓表現(xiàn)出的狀態(tài),你吃降壓藥明顯不對癥,所以血壓才不會降! 話剛完,老李更氣了,說:你一個中醫(yī),給我講啥大道理,我吃得飯比你還多,你有啥資格說我! 我繼續(xù)和他談這高血壓的事兒。高血壓,其實大家都陷入了這個怪圈,總覺得高血壓就得降壓,但忘了問,血壓為啥高? 刻診,見他頭暈,心煩失眠,食欲不振,口干口苦。舌苔白厚而膩。 我開了個方子:白豆蔻,薏苡仁,滑石,厚樸,菜菔子,藿香,半夏,竹葉,菊花。 他回去服用7劑,頭暈頭痛明顯減輕,胃部舒服,血壓略有下降。 我后來加澤瀉,夏枯草。這次,我讓他服用5劑,諸癥皆消。隨訪半年血壓平穩(wěn),未見反復。 其實,老李的高血壓就在于濕熱中阻,濕熱蘊于中焦,則胃脹,濕熱之邪上擾心神,覺都睡不好。 但問題是,濕熱,為啥會引發(fā)高血壓? 首先,氣血想要達到濡養(yǎng)身體的目的,所必須擁有的推動力。如果經脈,血管通暢,那氣血一定會輕松,所以,它不用加大動力,也就不會有高血壓。 相反,如果身體有痰濕,痰濕阻滯,氣血通行就會費力,于是就必須加大動力,所以就是高血壓。 又因為罪魁禍首是濕熱,所以這類患者的表現(xiàn)就是三伏天,因為夏季濕熱較重。 所以,方子就很簡單。首先滑石,薏苡仁,半夏,厚樸,白蔻仁,菜菔子,藿香,清熱利濕,化痰祛濕,菊花清熱止眩暈。 到后來,夏枯草和澤瀉,增強清熱和祛濕的效果。 其實,首先搞明白濕熱和血壓之間的關系,為了血壓平穩(wěn),還要注意合理飲食,減少體內郁結的濕熱,從飲食上控制。 我把這個寫出來,其一是為了讓患者多一份選擇,其二,也是為了讓幾千年的中醫(yī)發(fā)展,得以傳承和發(fā)揚。 現(xiàn)代醫(yī)學進步飛快,但中醫(yī)還是那些老理兒,說復雜了,患者說那是招搖行騙。近年來,我就化復雜為簡單,融入生活中的小事,去分析病癥,因為萬變不離其宗,中醫(yī)看病的道理,其實就是生活給的經驗。 |
|
來自: 禮詩人家 > 《中醫(yī)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