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 切實推動“陽光體育”活動繼續深入開展,年級舉辦了“青春杯”拔河比賽。5月3日比賽前周一早上召開班主任會,告知每班隊員由8個男生和7個女生構成,作為一個歷史組合的班級,當時就感覺我們班很困難,因為當天在班的男生只有八人,萬一比賽當天再有個身體不適的,我們可能連隊員都湊不齊,所以當時在會上我就跟領導提出了這個問題,得到的反饋:實在不行就讓女生上。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面對明天就要比賽的緊迫任務,我們別無選擇。下午班會,首先體委李佳澤宣讀了比賽的規則和注意事項,同學們知道比賽要八個男生和七個女生,出現了兩種主要的聲音,一個是認為不公平,我們班男生太少,另外一個就是認為我們肯定輸了,只能打醬油、跑龍套了。盡管如此,在招募拔河隊員時同學們都非常踴躍,所有的男生沒有一個退縮的,在我問道能不能參加比賽時,都斬釘截鐵的告訴我:“老師,沒問題”。女同學更是踴躍異常,最后我不得不狠心拒絕了一個比較“柔弱”的孩子參加比賽。同學們的踴躍發言也促使我大腦飛速運轉,作為班主任我也得獻出我的一份力量,畢竟我是過來人,也參加過拔河比賽。我讓體委到我辦公桌拿來了前幾天我給他們買的跳繩,同學們又一次被點燃了:“老師,讓某某示范一下”,“老師,我來”……好不熱鬧,當然也有同學非常理智:“老師,這個繩子太細一拉就斷了,不能用”。就在這時,倆個身材健壯的同學已經站在教室后邊準備開始了,我走到后邊,拿過其中一個人繩子,囑咐另外一個同學不要動,拉進繩子,然后一遍遍囑咐他把繩子拉緊。突然,我嘴里喊著一二一二,雙手使勁兒往后拽了兩下,腳下往后退了兩步。所有同學都既吃驚,又興奮,隨后響起了一陣掌聲。我后邊又囑咐了孩子們要領:節奏一致,出奇制勝。第二天,5月4日,拔河比賽開始了,我們和一個男生較多的物理組合班對決。比賽采取三局兩勝制,我們跟第一個班比了兩局,每局基本在5秒鐘結束戰斗,我們2:0勝利了。我們班的孩子歡呼雀躍,這個結果驚到了我們班的,他們班的,和所有的觀眾。第二輪跟另外一個物理組合班對決,我們又一次2:0勝利了。這就意味著我們進入了決賽,事后了解我們是全年級唯一一個進入決賽的歷史組合班。雖然,第二天我們未能繼續獲勝,但是我們已經獲得了屬于我們的成功。而且這次比賽我們收獲了除了獎狀之外最貴重的東西——精神。至于這個精神的內涵,我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當周的總結就讓大家以拔河比賽為主題。我在同學們寫的總結里感受到了大家的思考、成長,我想這應該的最自然的教育。我顧不上滿手的刺,心里充滿愧疚:怎么輸了?都怪自己沒用力,應該再往后仰才對!剛剛喊口號不齊!怎么沒勁!我責怪自己,面對同學的關心,我只能感到抱歉、愧疚。我們班是一個大家庭,我是其中一員,我有責任為班級出一份力,同時我也做到了,我為自己感到驕傲,為549感到驕傲。賽場上的選手們,拼命的用手拉著,身體往后仰著,在和諧的節奏里,掛在中間的紅旗向我們這一方移動,勝利也在向我們招手。沒有幾十秒,我們便贏了,場下響起熱烈的掌聲與興高采烈的歡呼聲。這一刻,我感覺549班的人心是在一條繩子上的,雖然我們沒能上場去實戰,但是我們的心也在那粗糙的繩子上,與他們共同使著勁兒。雖然冠軍不是我們,但這場活動,給每個人的收獲卻很多,尤其是班里代表拔河的同學,手上都勒紅了,心疼的同時卻也為他們的堅持點贊。在拔完第一輪之后,李佳莉回宿舍說腰疼,她撩起衣服,我發現她的胳肢窩下方已有一道黑紫色的勒痕。她說,是由于她個子太矮了,那根繩子正好卡在那里,我當時覺得大家都很賣力,包括陳浩宇的手卡破,馮鈺婷在班里為大家噴藥,陳思濃媽媽為大家提供繃帶,還有老師您的滿頭大汗,都讓這一場拔河變得更加有意義。大家一起賣力,一起享受勝利(雖然不是第一)的果實,都使我們更加團結。任何集體都是一樣,組要有組魂,班要有班魂,民族要有民族魂。一個班級能夠團結起來真的挺重要的,不管在什么方面,學習還是活動,團結一心的感覺真好。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我們慢慢人生不是短跑比賽,而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在這場比賽中,有贏家有輸家,輸贏在我看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相互扶持走過的這一段路。結果并不重要,這沿途的風景才是更有價值的。希望549班可以相互扶持,相互勉勵,攜手共渡成功的彼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