瘙癢是皮膚病中最常見的癥狀。中醫學認為,血分熱甚,郁久化風是瘙癢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網絡配圖) 水牛角為牛科動物水牛的角,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之功。《日華子本草》載其“治熱毒風并壯熱”。臨床常用于治療壯熱不退、神昏譫語、熱毒發斑之溫病熱入血分證。 (網絡配圖) 水牛角粉具有清熱、涼血、解毒之功效。藥效學評價研究結果表明,水牛角含水溶性蛋白及肽類、微量元素、游離氨基酸等,具有顯著的鎮痛、解熱、促凝血活性作用。 (網絡配圖) 臨床用水牛角通過涼血解毒以祛風止癢治療頑固性瘙癢性皮膚病證屬血熱證者獲得了滿意療效。 多形性日光疹 肖某,女,61歲。皮膚暴露部位出現大片皮疹1個月。患者自述1個月前連續在外農作,日曬后于面部、頸項、雙上肢皮膚暴露部位出現大片皮疹,色紅,瘙癢劇烈,自行服藥(具體不詳)并外涂復方地塞米松軟膏未見好轉。刻診:顏面、頸項、雙上肢暴露部位皮膚彌漫性紅斑,邊界不清,上覆少量糠秕狀鱗屑,紅斑上散在分布丘疹,伴抓痕,部分皮損呈淡褐色苔蘚樣改變,觸之皮溫增高,自覺瘙癢劇烈,日曬后加重。口干,大便干燥難解,小便色黃,舌紅,苔薄黃,脈弦數。 (網絡配圖) 西醫診斷:多形性日光疹。 中醫診斷:日曬瘡,辨證屬血熱毒盛。 治宜清熱涼血解毒。處方:水牛角粉12克,分3次于飯后1小時溫水服下,配合復方地塞米松軟膏外涂患處,每日2次。 7天后復診,皮損處紅斑顏色明顯變淡,丘疹消退,留有淡褐色色素沉著,瘙癢感減輕,囑其停用復方地塞米松軟膏,繼續按原劑量服用水牛角粉,3天后癢感消除,病癥基本痊愈。 急性蕁麻疹 程某,女,26歲。四肢軀干出現散在分布風團,劇烈瘙癢15天。患者15天前無明顯誘因于四肢軀干出現散在分布的風團,伴劇烈瘙癢,發作后數小時內自行消退,隔1~2天反復出現。患者就診前自行服用氯雷他啶1片,每日1次,癥狀未緩解。刻診:四肢軀干散在分布風團,色鮮紅,皮溫增高,自覺瘙癢劇烈,口干,大便干難解,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干,脈數。 (網絡配圖) 西醫診斷:急性蕁麻疹。 中醫診斷:癮疹,辨證屬血熱化風。 治宜涼血祛風。處方:水牛角粉12克,分3次于飯后1小時溫水服下。口服氯雷他啶片10毫克,每日1次。 7天后復診,無新發風團,無瘙癢感,氯雷他啶減為每天5毫克,繼服水牛角粉7天后停藥2周未復發。 皮膚瘙癢癥 李某,男,60歲。雙小腿皮膚瘙癢2個月。患者2個月前雙小腿脛前皮膚瘙癢劇烈,遇熱加重,搔抓出血后瘙癢減輕,患者曾服用鹽酸西替利嗪片10毫克,每日1次,并外涂鹵米松軟膏,未見好轉。刻診:雙小腿脛前皮膚多處抓痕,血痂,留有較多淡褐色色素沉著,自覺瘙癢劇烈,口干,大便干,小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網絡配圖) 西醫診斷:皮膚瘙癢癥。 中醫診斷:風瘙癢,辨證屬血熱生風。 治宜涼血熄風止癢。處方:水牛角粉15克,分3次于飯后1小時溫水服下。口服鹽酸西替利嗪片10毫克,每日1次。并予鹵米松乳膏外涂。 7天后復診,瘙癢明顯減輕,無新增抓痕,繼續上述治療7天已不覺瘙癢,抓痕消退,基本痊愈。 需要提醒的是: 水牛角苦寒,孕婦慎用。 非實熱證不宜用水牛角。 中虛胃寒者慎服水牛角。 非實熱之證者不易服用,例如治療出血,水牛角適用于熱盛而迫血妄行的皮下血斑等多種出血。 因脾氣虛弱,脾不統血的皮下血斑、牙齦出血者,則不能用水牛角止血。 來源丨《醫藥星期三》 編輯丨周思初 二審丨張越 終審丨劉慧英 張如賢 《醫藥星期三》是以中醫藥治療為特色,刊發醫藥保健、健康養生知識為主的專業保健科普報。本報全國郵發,郵發代號47-66,掃描二維碼即可訂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