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說明一下:本篇推文著重總結一下生化那些細節知識點!一些常規的、基礎的、耳熟能詳的知識點這里不再總結,考研著重考察的還是基礎知識點,汪師兄建議同學們把基礎的搞定再來抓細節! 本篇知識點總結來自于汪師兄考研生化滿分指南! 1.Mb(肌紅蛋白)由一條鏈組成,只有一級、二級、三級結構,沒有四級結構; 單體酶由單一亞基構成,單體酶是僅具有三級結構的酶; (汪師兄預測)2022N143X具有四級結構的蛋白質有 C.血紅蛋白 參考答案:CD
4.含有RNA的四個酶! (1)催化性小RNA/核酶 (ribozyme) 具有催化功能的小RNA,參與RNA剪接; (2)端粒酶 ①端粒酶由三部分組成:端粒酶RNA、端粒酶協同蛋白1和端粒酶逆轉錄酶; ②端粒酶是一種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酶,兼有提供RNA模板和催化逆轉錄的功能; ③在端粒合成過程中,端粒酶以其自身攜帶的RNA為模板合成互補鏈,故端粒酶可看作一種特殊的逆轉錄酶。 (3)肽酰轉移酶 本質上屬于一種核酶; ①該酶的化學本質不是蛋白質,而是RNA; ②在原核生物為23S rRNA,在真核生物為28S rRNA; (4)核糖核酸酶P屬于核酶; (汪師兄預測)2022N26A在原核生物中,肽酰轉移酶的化學本質為 A.16S rRNA B.18S rRNA C.23S rRNA D.28S rRNA 參考答案:C (汪師兄預測)2022N147X下列選項中,含有RNA的酶有 A.核酶 B.端粒酶 C.逆轉錄酶 D.肽酰轉移酶 參考答案:ABD 5.陰離子交換層析(根據電荷不同) 含負電量小的蛋白質首先被洗脫下來。 凝膠過濾(即 分子篩層析) 分子量大的先被洗脫; 2019N19A DNA雙螺旋結構中,每一螺旋中堿基對數目為10.5個的結構是 A. A-DNA B. B-DNA C. D-DNA D. Z-DNA 汪師兄提醒: ①左→Zuo→Z→Z型; ②左手螺旋→Z型;右手螺旋→A型、B型; 即 除了Z-DNA是左手螺旋外,A、B-DNA都是右手螺旋; 7.真核生物DNA被逐級有序地組裝成高級結構: ①染色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小體,它是由一段雙鏈DNA和4種堿性的組蛋白共同構成的; ②八個組蛋白分子(H2A×2、H2B×2、H3×2、H4×2)共同形成一個八聚體的核心組蛋白,長度約為146bp的DNA雙鏈在核心組蛋白八聚體上盤旋1.75圈,形成核小體的核心顆粒; ③組蛋白H1結合在盤繞在核心組蛋白上的DNA雙鏈的進出口處,發揮穩定核小體結構的作用; (汪師兄預測)2022N142X下列參與構成核小體核心顆粒的組蛋白有 A.H1 B.H2A C.H3 D.H4 8.調控性非編碼RNA參與基因表達調控 調控性非編碼RNA按其大小分為非編碼小RNA(sncRNA)、長非編碼RNA(lncRNA)和環狀RNA(circRNA); (1)sncRNA(small non-coding RNA) 長度小于200nt; sncRNA包括微RNA(microRNA,miRNA)、干擾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和piRNA;
siRNA可以與外源基因表達的mRNA結合,并誘導相應的mRNA降解; ②微RNA(miRNAs) 作用機制有兩種!
第二種:如果miRNA與靶基因mRNA不完全互補,則miRNA將與靶基因3’-非翻譯區的序列形成非完全互補的雜交雙鏈,特異性抑制基因表達!
2021N122B長度大于200nt的RNA分子是 2021N123B能與mRNA 3’端非翻譯區結合抑制翻譯的RNA是 A.tRNA B.LncRNA C.scRNA D.miRNA 參考答案:B/D! (3)環狀RNA(circRNA)特點如下 ①與傳統線性RNA不同,circRNA分子呈封閉環狀結構,沒有5’-端和3’-端; ②因此不受RNA外切酶的影響,表達更穩定,不易降解; ③circRNA具有序列的高度保守性! ④circRNA分子富含miRNA的結合位點,在細胞中起到miRNA海綿的作用; ⑤通過結合miRNA,解除miRNA對其靶基因的抑制作用,上調靶基因的表達,產生相應的生物學效應。 汪師兄提醒: ①rRNA與核糖體蛋白共同構成核蛋白體(即 核糖體)! ②具有降解mRNA功能的有 siRNA & miRNA! ③環狀RNA(circRNA)的特點警惕考察多選題! 9.酶蛋白決定酶促反應的特異性和催化機制;輔助因子決定酶促反應的性質和類型; 酶的必需基團常見的有絲氨酸殘基的羥基、組氨酸殘基的咪唑基、半胱氨酸殘基的巰基、酸性氨基酸殘基的羧基等。 10.酶與底物結合形成中間產物 ①誘導契合作用使酶與底物密切結合 ②鄰近效應與定向排列使諸底物正確定位于酶的活性中心 在兩個以上底物參加的反應中,底物之間必須以正確的方向相互碰撞,才有可能發生反應;酶在反應中將諸底物結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它們相互接近并形成有利于反應的正確定向關系。 2021N18A 酶促反應中“鄰近效應”的含義是 A.底物在酶活性中心相互靠近 B.酶與輔酶之間相互靠近 C.酶必需基團之間相互靠近 D.酶與抑制劑之間相互靠近 汪師兄點評:A!
酶促反應在疏水環境中進行,使底物分子去溶劑化,排除周圍大量水分子對酶和底物分子中功能基團的干擾性吸收和排斥,防止水化膜形成,利于底物與酶分子的密切接觸和結合,這種現象稱為表面效應! 11.糖有氧氧化過程 (1)第一階段 葡萄糖→丙酮酸;(2)第二階段 丙酮酸→乙酰CoA; 汪師兄提醒:在真核生物中,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存在于線粒體中,是由丙酮酸脫氫酶(E1)、二氫硫辛酰胺轉乙酰酶(E2)和二氫硫辛酰胺脫氫酶(E3)按一定比例組成的! ①丙酮酸脫氫酶的輔因子是TPP; ②二氫硫辛酰胺脫氫酶的輔因子是FAD、NAD+; ③二氫硫辛酰胺轉乙酰酶的輔因子是硫辛酸和CoA; 12.何謂巴斯德效應?何謂瓦伯格效應?何謂乳酸循環? (1)巴斯德效應 即糖的有氧氧化可抑制糖的無氧氧化; (2)瓦伯格效應 增殖活躍的組織(如腫瘤)即使在有氧時,葡萄糖也不被徹底氧化,而是被分解生成乳酸;瓦伯格效應可使腫瘤細胞獲得生存優勢; (3)乳酸循環(Cori循環): ①既能回收乳酸中的能量,又可避免乳酸堆積而引起酸中毒; ②乳酸循環是耗能過程,2分子乳酸異生成葡萄糖,消耗6分子ATP; (汪師兄預測)2022N19A 糖代謝中“瓦伯格效應”的主要作用是 A.糖原生成增加 B.糖酵解受到抑制 C.三羧酸循環減慢 D.腫瘤細胞獲得生存優勢 汪師兄點評:D! 13.糖原合成需要 ATP+UTP;蛋白質生物合成 需要ATP+GTP;甘油磷脂合成 需要ATP+CTP;糖異生 需要ATP+GTP; 14.胰高血糖素使得磷酸果糖激酶-2磷酸化而失活,降低肝細胞內果糖-2,6-二磷酸水平,從而促進糖異生,抑制糖酵解; 2016N30A 胰高血糖素促進糖異生的機制是 A.抑制6-磷酸果糖激酶-2的活性 B.激活6-磷酸果糖激酶-1 C.激活丙酮酸激酶 D.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的合成 汪師兄點評:A! 15.生物素構成羧化酶的輔酶! VitPP構成脫氫酶的輔酶! 氨基轉氨酶、脫羧酶和ALA合酶的輔酶都是磷酸吡哆醛(Vit B6); 苯丙氨酸羥化酶和酪氨酸羥化酶的輔酶都是四氫生物蝶呤;
①丙酮酸羧化酶存在于線粒體內,輔酶為生物素;激活劑為乙酰CoA; ②乙酰CoA是丙酮酸羧化酶的變構激活劑,是丙酮酸脫氫酶復合體的反饋抑制劑; 16.丙二酸單酰CoA抑制酮體合成! 機制:因為丙二酸單酰CoA競爭性抑制CAT-Ⅰ,阻止脂肪酸β-氧化; 18.奇數碳原子的脂肪酸氧化:除生成乙酰CoA外,還可生成1分子丙酰CoA;丙酰CoA通過一系列反應可轉化為琥珀酰CoA,進入檸檬酸循環生成草酰乙酸,進入糖異生,從而生成糖; (汪師兄預測)2022N21A 在腦磷脂轉化生成卵磷脂過程中,需要下列哪種氨基酸的參與 A.蛋氨酸 B.鳥氨酸 C.精氨酸 D.天冬氨酸 汪師兄點評:A! 20.肝細胞VLDL生成障礙,導致甘油三酯在肝細胞蓄積,發生脂肪肝!(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轉運內源性甘油三酯)
血漿LDL還可被修飾成如氧化修飾LDL,被清除細胞即單核-吞噬細胞系統中的巨噬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清除。
(1)化學滲透假說 當內膜外側的質子順濃度梯度回流至基質時,驅動ADP與Pi生成ATP; (2)ATP合酶 又稱復合體V,由F1(親水部分)和F0(疏水部分)組成; F0是鑲嵌在線粒體內膜中的質子通道; F1在線粒體內膜的基質側,功能是催化ADP磷酸化為ATP; ①F0是鑲嵌在線粒體內膜中的質子通道,用于質子的回流;由疏水的a、b2、c9-12亞基組成; ②F1在線粒體內膜的基質側,功能是催化ADP磷酸化為ATP;主要由α3β3γδε亞基復合體和寡霉素結合蛋白組成; ③ATP合酶由F0和F1組成可旋轉的發動機樣結構,當質子順濃度梯度穿過內膜向基質回流時,轉子部分能相對定子部分旋轉,使F1中的αβ功能單元利用釋放的能量結合ADP和Pi并生成ATP; 2021N19A 寡霉素與ATP合酶結合部位是 A.α亞基 B.β亞基 C.γ亞基 D.c亞基 參考答案:D! 汪師兄提醒: ①轉子部分由F1的γ、ε亞基及F0的c亞基環組成; ②定子部分由F1的α3、β3和δ亞基及F0的a、b2亞基組成; ③ATP合酶轉子旋轉一周生成3分子ATP; ④每分子NADH經呼吸鏈傳遞泵出10個H+,生成約2.5分子ATP; ⑤而琥珀酸呼吸鏈每傳遞2個電子泵出6個H+,生成1.5分子ATP; ⑥寡霉素可結合F0,阻斷H+從F0質子半通道回流,抑制ATP合酶活性; 23.蛋白質的營養價值:指食物蛋白質在體內的利用率; 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高低主要取決于食物蛋白質中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和比例; 汪師兄提醒:谷類蛋白質含賴氨酸較少而含色氨酸較多,而豆類蛋白質含賴氨酸較多而含色氨酸較少,兩者混合食用即可提高蛋白質的營養價值;
25.轉甲基酶也稱甲硫氨酸合成酶,其輔酶是Vit B12;當Vit B12缺乏,甲基轉移不能實現,FH4的再生也受到影響,核酸合成障礙,導致巨幼貧; 26.支鏈氨基酸的分解 纈氨酸分解→琥珀酰CoA; 亮氨酸分解→乙酰CoA&乙酰乙酰CoA; 異亮氨酸分解→琥珀酰CoA&乙酰CoA; 汪師兄提醒:色氨酸可生成5-羥色胺,還可分解產生一碳單位、丙酮酸、乙酰乙酰CoA;色氨酸可轉變為煙酸,這是體內合成維生素的特例; 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中間物:UMP; 嘌呤核苷酸從頭合成關鍵酶:PRPP合成酶、PRPP酰胺轉移酶; 嘧啶核苷酸從頭合成關鍵酶: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Ⅱ(人類)、天冬氨酸氨基甲酰轉移酶(細菌); 28.dTMP是由dUMP經甲基化而生成的,反應由胸苷酸合酶催化,N5,N10-甲烯四氫葉酸作為甲基供體(即 dTMP的合成需要一碳單位的參與); 2021N21A 一碳單位直接參與生成的物質是 A.dCMP B.dAMP C.dGMP D.dTMP 參考答案:D! 29.DNA-pol Ⅰ在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小片段和大片段(即 Klenow片段);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小片段具有5’→3’核酸外切酶活性;而Klenow片段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和5’→3’DNA聚合酶活性; 30.DNA-pol ε 負責合成前導鏈;DNA-pol δ 負責合成后隨鏈; 31.逆轉錄過程 需要引物,此引物為存在于病毒顆粒中的tRNA; 32.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結合到DNA的啟動子上啟動轉錄: (1)啟動子 調節序列中的啟動子是RNA聚合酶結合模板DNA的部位,也是控制轉錄的關鍵部位;原核生物以RNA pol全酶結合到DNA的啟動子上而啟動轉錄,由“σ亞基”辨認啟動子; ①-10區 富含TATAAT;稱為Pribnow盒; ②-35區 在上游-35bp處,有共有序列TTGACA;它是RNA聚合酶全酶的σ亞基識別序列; 汪師兄提醒: ①Pribnow盒存在于原核啟動序列,富含TATAAT!TATA盒存在于真核基因的啟動子中;注意Pribnow盒≠TATA盒; ②-35區(TTGACA)為轉錄起始的識別序列→σ亞基辨認轉錄起始點; ③-10區(Pribnow盒/TATAAT)→β’亞基模板結合部位; ④-35區是RNA聚合酶對轉錄起始的識別序列,結合識別后,酶向下游移動,到達Pribnow盒,形成相對穩定的RNA pol-DNA復合物,就可以開始轉錄。 真核RNA pol Ⅱ不能單獨識別、結合啟動子,而是先由基本轉錄因子TF ⅡD識別、結合啟動子序列,再同其他TF Ⅱ與RNA聚合酶Ⅱ經由一系列有序結合形成一個功能性的轉錄前起始復合物; 33.RNA聚合酶Ⅱ最大亞基的羧基末端有一段共有序列為Tyr-Ser-Pro-Thr-Ser-Pro-Ser的七肽重復序列片段,稱為羧基末端結構域(CTD);CTD對于維持細胞的活性是必需的。 所有真核生物的RNA pol Ⅱ都具有CTD,只是7個氨基酸共有序列的重復程度不同; 汪師兄提醒: ①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Ⅳ在植物中合成小干擾RNA(siRNA); ②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Ⅴ在植物中合成的RNA與siRNA介導的異染色質形成有關! 34.增強子:遠離轉錄起始點,增強啟動子轉錄活性;決定基因的空間和時間特異性表達; 35.mRNA的剪接 是指去除初級轉錄產物上的內含子,把外顯子連接為成熟RNA的過程; 剪接體是內含子的剪接場所:前體mRNA的剪接發生在剪接體,這類內含子稱為剪接體內含子;剪接體由5種核小RNA(snRNA)和100種以上的蛋白質裝配而成; 5種snRNA分別是U1、U2、U4、U5、U6型,因為分子中的堿基以尿嘧啶(U)含量最為豐富,因而以U作分類命名; 每一種snRNA分別與多種蛋白質結合,形成5種核小核糖核蛋白顆粒(snRNP)。 汪師兄提醒:參與剪接體形成的snRNA中無U3型; (汪師兄預測)2022N24A 參與組成真核剪接體的U snRNA中,不包括下列哪一型? A.U1 snRNA B.U2 snRNA C.U3 snRNA D.U4 snRNA 參考答案:C! 36.內含子在剪接接口處剪除 ①前體mRNA含有可被剪接體所識別的特殊序列,其內含子兩端存在一定的序列保守性! ②內含子含有 5’剪接位點、剪接分支點和3’剪接位點; ③大多數內含子都以GU為5’端的起始序列,而其末端則為AG-OH-3’。5’-GU……AG-OH-3’稱為剪接接口或邊界序列。 ④剪接分支點多為腺苷核苷酸。剪接分支點有助于內含子形成套索RNA而被剪除。 汪師兄提醒:內含子與外顯子的分界線在于GU-AG法則!即每個內含子開始兩個的兩個堿基都是GU(或GT),最后兩個是AG! (汪師兄預測)2022N27A GU-AG規則所描述的共有序列存在于 A.DNA復制起點 B.轉錄起點 C.轉錄因子結合位點 D.mRNA前體剪接位點 參考答案:D! 37.真核前體rRNA轉錄后的加工修飾 真核生物細胞核內都可發現一種45S rRNA的轉錄產物,它是3種rRNA的前身; 45S rRNA通過“自剪接”,在核仁小RNA(snoRNA)以及多種蛋白質分子組成的核仁小核糖核蛋白(snoRNPs)的參與下,通過逐步剪切成為成熟的18S、5.8S及28S的rRNA; 38.原核生物細胞內沒有剪接體,其編碼蛋白質的mRNA沒有內含子,不進行剪接等轉錄后加工,也不進行5’-末端“帽”結構和3’-端多聚腺苷酸尾的添加。 39.轉錄終止 ①原核生物:依賴ρ因子和非依賴ρ因子兩大類;非依賴ρ因子的轉錄終止(莖-環結構); ②真核生物:依靠轉錄終止的修飾點(AATAAA、GT序列); 汪師兄提醒:①σ亞基→辨認轉錄起始點; ②ρ因子→終止轉錄;(ρ→P→Parking→終止) 40.原核基因轉錄產物為多順反子;真核基因轉錄產物為單順反子; ①多順反子:一條mRNA編碼多種蛋白質; ②單順反子:一條mRNA編碼一種蛋白質; 41.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核糖體上均有A位、P位、E位3個重要的功能部位,分別作為氨基酰-tRNA進入的位置、肽酰-tRNA結合的位置和tRNA排出的部位; 汪師兄提醒: ①A位結合氨酰-tRNA,稱為氨酰位; ②P位結合肽酰-tRNA,稱為肽酰位; ③E位是排出位,由此釋放已經卸載了氨基酸的tRNA; (汪師兄預測)2022N25A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中,能在核蛋白體E位上發生的反應是 A.氨基酰tRNA進位 B.轉肽酶催化反應 C.卸載tRNA D.與釋放因子結合 參考答案:C! 汪師兄提醒: eIF-2、eIF-5B也具有GTP酶活性! ②eEF-2相當于EF-G,都具有轉位酶活性! ①原核生物 fMet-tRNAfMet(f代表甲酰化); ②真核生物 Met-tRNAiMet(i代表起始initiator); (汪師兄預測)2022N23A 原核細胞翻譯中需要四氫葉酸參與的過程是 A.起始氨酰-tRNA生成 B.大小亞基結合 C.肽鏈終止階段 D.mRNA與小亞基結合 參考答案:A! 43.S-D序列(Shine-Dalgarno序列) 汪師兄提醒:保證原核生物mRNA與核糖體小亞基結合準確性的機制是:mRNA起始密碼子AUG上游存在一段被稱為核糖體結合位點(RBS)的序列;該序列距AUG上游約10個核苷酸處通常為-AGGAGG-(也稱Shine-Dalgarno序列,S-D序列),可被16S rRNA通過堿基互補而精確識別,從而使核糖體小亞基準確定位mRNA; (汪師兄預測)2022N146X關于S-D序列(Shine-Dalgarno序列)的敘述,正確的是 A.真核生物翻譯起始也需要 B.位于起始密碼AUG上游 C.與16S-rRNA 3’端短序列互補 D.又稱核蛋白體結合位點 參考答案:BCD! 44.肽鏈中氨基酸殘基的化學修飾
①Ⅰ類啟動子富含GC堿基對:具有Ⅰ類啟動子的基因主要是編碼rRNA的基因。Ⅰ類啟動子包括核心啟動子和上游啟動子元件(UPE)兩部分。 ②Ⅱ類啟動子具有TATA盒特征結構:具有Ⅱ類啟動子的基因主要是能轉錄出mRNA且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和一些snRNA基因。Ⅱ類啟動子通常是由TATA盒、上游調控元件組成。有的Ⅱ類啟動子在TATA盒的上游還可存在CAAT盒、GC盒等特征序列。 ③Ⅲ類啟動子包括A盒、B盒和C盒:具有Ⅲ類啟動子的基因包括5S rRNA、tRNA、U6 snRNA等RNA分子的編碼基因。 ①DNA甲基化是真核生物在染色質水平控制基因轉錄的重要機制;真核基因組中胞嘧啶可被甲基化修飾為5-甲基胞嘧啶,且以序列GC中的胞嘧啶甲基化更為常見; ②這些甲基化的胞嘧啶在基因組中并不是均勻分布,有些非甲基化GC成簇存在,人們將這些GC含量可達60%以上,長度300~3000bp的區段稱為CpG島; ③CpG島主要位于基因的啟動子和第一外顯子區域,約有60%以上基因的啟動子含有CpG島; ④CpG島甲基化對基因表達的影響:CpG島的高甲基化促進染色質形成致密結構,不利于基因表達;CpG島的低甲基化作用正好相反。 47.轉錄因子的DNA結合結構域: 主要包括鋅指模體、堿性螺旋-環-螺旋模體、堿性亮氨酸拉鏈模體; 轉錄因子的轉錄激活結構域:酸性激活結構域(可與TFⅡD相互作用)、富含谷氨酰胺結構域(可通過與GC盒結合發揮轉錄激活作用)和富含脯氨酸結構域(可通過與CAAT盒結合發揮轉錄激活作用); (汪師兄預測)2022N22A 轉錄因子的轉錄激活結構域中,可通過與CAAT盒結合發揮轉錄激活作用的是 A.酸性激活結構域 B.富含谷氨酰胺結構域 C.富含脯氨酸結構域 D.堿性亮氨酸拉鏈模體 參考答案:C! 汪師兄提醒: ①TATA盒是基本轉錄因子TFⅡD的結合位點; ②GC盒是SP1的結合位點;CAAT盒是C/EBP的結合位點; ③還有很多啟動子并不含TATA盒!前面說過,啟動子分為3類! 利用酵母雙雜交系統可克隆特異性相互作用蛋白質的基因; 50.重組DNA轉入受體細胞 ①轉化:是將外源DNA直接導入細菌、真菌的過程;如重組質粒轉化進入大腸桿菌;此外,將質粒DNA直接導入酵母細胞、將黏粒DNA導入細菌的過程也稱作轉化; ②轉染:將外源DNA直接導入真核細胞(酵母除外)的過程;此外,將噬菌體DNA直接導入受體細菌的過程也稱作轉染; 2021N26A下列符合“轉染”的技術操作是 A.利用電穿孔技術將外源DNA轉入大腸埃希菌 B.利用質粒將外源DNA轉入動物細胞 C.利用病毒載體將外源DNA轉入大腸埃希菌 D.利用轉基因技術克隆動物 參考答案:B! ③感染;是指以病毒顆粒作為外源DNA運載體導入宿主細胞的過程;例如,以噬菌體、逆轉錄病毒、腺病毒等DNA作為載體構建的重組DNA分子,經包裝形成病毒顆粒后進入宿主細胞。 51.膽汁酸的代謝 膽汁的主要固體成分是膽汁酸鹽(占50%); 如果考多選題,很多同學傻傻分不清! ①初級膽汁酸:膽酸鵝脫氧,甘氨與牛磺! ②次級膽汁酸:刺激(次級)時(石)特癢(脫氧),甘氨與牛磺! ①膽酸鵝脫氧→即兩種膽汁酸(膽酸&鵝脫氧膽酸);這兩個是初級游離膽汁酸; ②刺激時特癢→即兩種膽汁酸(石膽酸&脫氧膽酸);這兩個是次級游離膽汁酸; ③至于“甘氨與牛磺”!無論是初級/次級游離膽汁酸,只要前面加上前綴“甘氨或牛磺”,那么就是結合膽汁酸! 汪師兄提醒:腸道還可將鵝脫氧膽酸轉化為熊脫氧膽酸,亦歸屬次級膽汁酸! 52.單加氧酶系也稱羥化酶/混合功能氧化酶; 2019N28A 肝細胞中氧化非營養物質的主要酶是 A.葡糖醛酸轉移酶 B. 羥化酶 C. 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 D. 細胞色素氧化酶 參考答案:B! 53.血紅素的生物合成基本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 汪師兄提醒: ①血紅素直接前體為原卟啉IX; ②ALA合酶是血紅素合成的關鍵酶;成熟紅細胞不含線粒體,不能合成血紅素; ③ALA脫水酶屬于巰基酶,對鉛和其他重金屬十分敏感;鉛能不可逆地抑制該酶活性,故鉛中毒者表現為ALA升高; ④血紅素合成的起始和終末階段均在線粒體內,中間階段在胞質中進行! 汪師兄提醒: ①生長因子受體→福爾摩斯(FMS)吻了(KIT)她的(her-2)前女友ex-girlfriend(EGFR); ②核內轉錄因子→軍官(JUN)force(FOS)母夜叉(MYC); ③生長因子→生長的sister(SIS)愛上網(INT-2); ④在做題的時候,默認ERBB=ERBB-2=HER-2;等而視之即可!⑤要求同學們能清晰的區分“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經常在考題中“混淆”!
汪師兄提醒:記憶技巧 “南D北R西蛋白”! 2020N28A 分析蛋白質表達量的實驗技術是 A.Southern blotting B.Western blotting C.Northern blotting D.PCR擴增 參考答案:B! 55.檢測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酵母雙雜交法、各種親和分離分析(標簽蛋白沉淀、免疫共沉淀、親和色譜)、FRET效應分析、噬菌體顯示系統篩選; 測定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染色質免疫沉淀法、凝膠/電泳遷移變動分析。 2018N147X 能夠測定DNA-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實驗技術有 A.電泳遷移率變動測定 B.酵母雙雜交法 C.染色質免疫沉淀法 D.酶聯免疫法 參考答案:AC! 56.蛋白質酪氨酸激酶(PTK)轉導細胞增殖與分化信號 PTK催化蛋白質分子中的酪氨酸殘基磷酸化! (1)部分膜受體具有PTK功能 這些受體被稱為受體酪氨酸激酶(RTK),在結構上均為單次跨膜蛋白質;磷酸化的受體募集含有SH2結構域的信號分子,從而將信號傳遞至下游分子; (2)細胞內有多種非受體型的PTK 這些PTK本身并不是受體!但是它們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SRC家族、ZAP70家族、TEC家族、JAK家族等)! (汪師兄預測)2022N145X下列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轉導信號有 A.MAPK B.G蛋白 C.Src蛋白 D.表面生長因子受體 參考答案:CD! 57.蛋白質相互作用結構域及其識別模體 2021N27A能與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質結合的分子結構域是 A.SH2 B.SH3 C.PH D.PTB 參考答案:B! 58.離子通道受體的典型代表是N型乙酰膽堿受體,由β、γ、δ亞基以及2個α亞基組成;α亞基具有配體結合部位。 59.G蛋白自身具有GTP酶活性(α亞基具有GTP酶活性) 60.參與糖原合成與分解的主要信號途徑是G蛋白-cAMP-PKA; 61.酶偶聯受體主要通過蛋白質修飾或相互作用傳遞信號 酶偶聯受體主要是生長因子和細胞因子的受體。此類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主要是調節蛋白質的功能和表達水平、調節細胞增殖和分化; (1)幾種常見的蛋白激酶偶聯受體介導的信號轉導通路Ras/MAPK通路、JAK-STAT通路、Smad通路、PI-3K通路、NF-κB通路; (2)本節介紹最常見的Ras/MAPK通路;以絲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為代表的信號轉導通路稱為MAPK通路,其主要特點是具有MAPK級聯反應;MAPK至少有12種,分屬于ERK家族、p38 家族、JNK家族。 汪師兄提醒:Raf屬于MAPKKK;MEK屬于MAPKK;ERK屬于MAPK! 2014N159X 參與受體型TPK-Ras-MAPK途徑的分子有 A.EGF受體 B.Grb2 C.Ras蛋白 D.Raf蛋白 參考答案:ABCD! 汪師兄提醒: ①Ras蛋白=小G蛋白=P21蛋白;(Ras蛋白的分子量為21kD) ②G蛋白與小G蛋白都具有GTP酶活性。 62.嘧啶核苷酸的分解? 嘧啶堿的分解代謝在肝中進行; ①尿嘧啶U→β-丙氨酸; ②胞嘧啶C→尿嘧啶U→β-丙氨酸; ③胸腺嘧啶T →β-氨基異丁酸; 汪師兄提醒: ①C、U分解產物都是β-丙氨酸;記憶:丙酮(CU剛好是“銅”);T分解產物是β-氨基異丁酸;記憶:“T”類似于“丁”! ②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謝終產物是尿酸; ③胞嘧啶(C)→尿嘧啶(U)→β-丙氨酸→丙二酸單酰CoA→乙酰CoA→檸檬酸循環; ④胸腺嘧啶(T)→β-氨基異丁酸→甲基丙二酸單酰CoA→琥珀酰CoA→檸檬酸循環、糖異生; ⑤乙酰CoA不能糖異生; 63.膽色素是體內鐵卟啉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謝產物,包括膽綠素、膽紅素、膽素原和膽素; 體內鐵卟啉化合物包括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 2021N146X能夠催化生成膽紅素的物質是 A.血紅蛋白 B.肌紅蛋白 C.細胞色素 D.過氧化物酶 參考答案:ABCD! 64.(原核生物)RNA合成開始時會發生流產式起始現象;流產式起始被認為是啟動子校對的過程,其發生可能與RNA聚合酶和啟動子的結合強度有關! 65.真核基因組中存在大量重復序列 1.高度重復序列:反向重復序列、衛星DNA; 2.中度重復序列:短散在核元件(SINEs)、長散在核元件(LINEs); ①短散在核元件=短散在重復序列;長散在核元件=長散在重復序列; ②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rRNA基因也屬于中度重復序列; 3.單拷貝序列(低度重復序列):大多數編碼蛋白質的基因屬于這一類; (汪師兄預測)2022N146X下列屬于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中的高度重復序列的有 A.短散在核元件(SINEs) B.長散在核元件(LINEs) C.反向重復序列 D.衛星DNA 參考答案:C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