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玉字旁,眾所周知,漢字中帶此偏旁多寓意美好,玳瑁亦不例外。它原指一種大龜,本尊照片如下: 生活于海中的玳瑁,對于華夏先民來說,神秘悠遠,既貴且壽,外殼如烈焰,如灑金。 燈光投射下的玳瑁殼,如烈火灼燒。 而玳瑁本身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深海底的海龜。 玳瑁龜甲材料珍稀,質地晶瑩剔透,花紋清晰美麗,色澤柔和明亮。在寶石分類中,玳瑁被列入有機寶石類,是一種神奇而不可思議的“海洋瑰寶”。 吉州窯玳瑁盞 在吉州窯中也有類似玳瑁的斑紋,因為酷似天然的釉色斑紋,深得人們喜愛,所以叫玳瑁釉。 作為吉州窯代表之一的玳瑁釉,審美趣味上具有“禪宗美學”的瀟灑隨意;技藝上,同樣登峰造極,無論是收藏還是復刻日用,玳瑁釉都值得擁有。 六一堂 吉州窯玳瑁《六言杯套組》 玳瑁釉是一種釉面黑、黃等色交織混合的,色調滋潤的釉。主要做法是在器物上先施一種氧化鐵含量較高的底釉,然后再隨意甩灑一種氧化鐵含量較低的面釉,形成各種不同形狀和大小的斑塊。 吉州窯玳瑁撒釉燒制前后對比 吉州窯玳瑁取銀杏葉入釉 一般以葉子灰入釉,比如桑葉、菩提葉、銀杏葉等調制入釉。 在燒的過程中,經過釉的流淌、滲透、擴散、交融等,形成千姿百態、色調多變的玳瑁釉。 六一堂出品 吉州窯玳瑁釉斑紋 兩宋以降,時人飲茶習慣為點茶,朝野斗茶之風盛行。為了彰顯茶色,黑盞大行其道,而這正是古吉州窯的主流產品之一。 吉州窯地處現在的江西吉安地區,是一座綜合性的瓷窯,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和藝術特色,對江西地區瓷業的發展有相當重要的促進作用。 古吉州窯遺址 吉州窯茶盞主要有三種:木葉天目,剪紙貼花天目和玳瑁天目,飲譽中外。 宋代 吉州窯木葉盞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宋代 吉州窯黑釉剪紙貼花三鳳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南宋-元 吉州窯玳瑁釉斗笠盞 吉州窯玳瑁色彩瑰麗,色調柔和,或滲褐絲,或雜染褐塊,若隱若現,絕無雷同之貌,極具視覺張力,它是在黑釉為底的器物上燒制出黃褐相間的斑塊,這種釉色極似天然玳瑁龜殼的斑紋。 六一堂出品 吉州窯玳瑁盞 同時,玳瑁釉屬于窯變釉,可控性低,成本高昂,名貴一時。但由于元明以來飲茶習慣由點茶法向泡茶法過渡,服務于斗茶的玳瑁茶盞便漸失用武之地,而隨著天下瓷業“景德鎮一家獨大”格局的到來,古吉州窯整體趨于衰落,玳瑁工藝也隨之失傳。直至上世紀80年代,吉州窯代表作品才逐步復燒成功,志于復燒玳瑁瓷的匠人不在少數,而能做到還原古法的佼佼者卻不多。 六一堂出品 吉州窯玳瑁盞 由于玳瑁釉屬于窯變釉,也就是說每一款玳瑁釉在器皿上呈現出來的花紋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同顏色的釉層在高溫下相互浸潤,燒成后淡黃釉色在黑釉底色襯托下蜿蜒浮現,似流云, 更似焰火。 燒制玳瑁產品的瓷胎為白瓷,篩選含鐵量低的優質白瓷土,手工拉坯。燒制成型后,用強光置于玳瑁釉黃色色斑處,更類原生玳瑁。 底釉黑釉為第一道釉,是一種含鐵量較高的釉料(如上圖中粉色部分,燒成后為黑色),然后用天然草木灰釉在底釉上隨意揮灑,燒造過程中,在1300℃左右的窯火內,釉料間不斷交融、流淌、暈染,最終凝結成那絢爛奪目的一瞬。 把一盞烈焰,品一杯溫茶,唇齒留香間品味玳瑁之美,何其幸哉! 敬天惜物,取法自然,如果要用一句話描述玳瑁釉制器,那應該是一曲自然之靈與人性之靈的交響。 玳瑁釉制器屬于仿生窯變之物,盛于有宋一代,出于文人士大夫取法禪宗哲學、意懷林泉天地之心,與同屬吉州窯的木葉盞、剪紙貼花盞一并飲譽中外。其瑰麗多變之姿源自于玳瑁甲殼花紋,非常驚艷! “硯愛琉璃疊,文多玳瑁編”——古人常用玳瑁來指代富麗美好,這樣的美,可隨玳瑁盞常駐世間…… 添加客服預定同款玳瑁盞 贈價值550元玳瑁公道杯一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