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島海戰爆發于1942年6月4日,日本海軍最精銳的4艘主力航母全滅,堪稱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關于日本海軍失敗的原因,后來都聚焦于優柔寡斷的日軍指揮官南云忠一的兩次換彈命令,未能及時發起反擊,從而輸在了“命運的五分鐘”,那么南云到底該不該背這個鍋呢?我們就此解說一二。 一、為什么是中途島? 在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同時,整個南方戰線也全面打響。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緬甸、泰國、馬來亞、荷屬東印度、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均被日本收入囊中。日本帝國版圖的南部邊疆已經擴展到距離東京數千公里外的新幾內亞,但接下來該怎么打,日本陸海軍存在分歧,陸軍主張轉攻為守,消化既有戰果,堅持持久作戰。 ![]() ■1942年日軍占領圖,整個東南亞基本都被日本收入囊中 相對于陸軍的防御策略,海軍更傾向于以攻代防。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大將在1942年2月寫給海軍大臣島田繁太郎的信中表示: ……南進戰略半途而廢,僅僅停留在防守上。我認為:至少要徹底殲滅美英兩國的主力艦隊,日本海軍要從太平洋至印度洋,由近東到印度,能無所畏懼地自由行動。為達到這樣的目的一刻也不能放松。 ![]() ■詹姆斯·哈羅德·杜立特(1896.12.14-1993.9.27日),1942年4月18日率16架B25空襲日本東京等數座城市。 在山本五十六擇機全殲美國艦隊的同時,美國也在進行緊張的籌備,一場大戰迫在眉睫,而助推這一天到來的是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帶領16架B-25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奇襲了日本東京等數個城市,這次空襲規模很小,造成的物質損失也微乎其微,但令日本朝野震動,尤其證明了山本關于美軍航母威脅的論斷。 由此,山本提出的中途島作戰計劃獲得批準。山本的目的很明確:海軍在中途島尋殲美國航母艦隊,陸軍攻占中途島和阿留申,作為本土守衛的前哨陣地。山本為此堅決地表示,一旦陸軍不予配合,海軍就單獨作戰。5月27日,日本聯合艦隊近乎傾巢而出,開赴中途島。 ![]() ■表現日軍航母編隊出征的畫作。1942年5月2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傾巢而出,此時他們狂傲自信的認為即將在中途島再次贏得勝利。但此時的美軍早已嚴陣以待。 讓日軍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海軍已經破譯了日軍密碼,洞悉了日軍艦隊的動向,并針鋒相對地做出部署。斯普魯恩斯少將率領以“企業”、“大黃蜂”號航母的第16特混艦隊先行出發,弗萊徹少將率領的以“約克城”號航母為核心的第17特混艦隊緊隨其后,奔赴中途島設伏。 ![]() ■雷蒙德.阿姆斯.斯普魯恩斯 (1886.7.3-1969.12.23),中途島戰役中指揮美軍第十六海軍特混艦隊 ![]() ■中途島戰役線圖。日軍損失4艘航空母艦,332架飛機,陣亡3500人。中途島海戰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二、致命的換彈? 長期以來,對于中途島日軍的慘敗,一直有說法歸罪于南云做出的那兩次致命的“換彈”決策,從而導致了令人惋惜的“命運五分鐘”,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不妨按照戰役時間線梳理一下。 6月4日凌晨2時45分,南云艦隊到達中途島西北240英里處。4時30分,南云派出108架飛機作為第一攻擊波撲向中途島。5時34分,美軍偵察機發現南云艦隊,中途島美軍陸基飛機準備起飛迎敵。6時03分,弗萊徹收到日軍艦隊出現的情報,美軍得到了先發制人的機會。南云艦隊在美軍航母編隊西南方向200英里處。弗萊徹決定由“企業”、“大黃蜂”號先行發起攻擊,“約克城”號作為預備隊等待進一步信息再做行動。美軍艦隊向西南方前進,進入出擊陣位。6時30分,南云的第一攻擊波到達中途島上空,在美軍的猛烈反擊中狂轟濫炸,但對飛行跑道和其他飛行設施破壞并不嚴重。7時00分,第一攻擊波指揮官友永丈市大尉致電南云請求發動第二波攻擊。7時02分,斯普魯恩斯下令第16特混艦隊可出動的全部149架作戰飛機升空,放手一搏。由于起飛組織不夠合理,攻擊機群遲至7時50分才向目標進發。7時10分,來自中途島的6架TBF和4架B-26對南云艦隊發起首輪空襲,無功而退。7時15分,南云在中途島美機的攻擊下倍感壓力,認為有必要徹底壓制中途島的美軍航空基地,下令對中途島實施第二波攻擊。此前,“赤城”、“加賀”號為防備“可能出現”的美軍航母,已經為艦攻掛載了魚雷,因此需要將魚雷換成對陸攻擊的炸彈。這就是第一次換彈命令。![]() ■美軍魚雷機在攻擊 中途島一戰中,美軍飛行員舍生忘死的英勇突擊,成為取得勝利的關鍵之一。 7時45分,南云接到“利根”4號偵察機報告,發現“10艘疑似敵艦”,但未說明有航母存在。南云決定等待更確切的報告。 7時53分至8時20分,來自中途島基地的16架SBD、15架B-17和11架SB2U向南云艦隊先后發起攻擊。由于訓練不足,美軍陸基飛機損失慘重,卻沒有給日軍造成實質性傷害。 8時20分,“利根”4號偵察機報告發現一艘疑似美軍航母。8時30分,完成空襲中途島的第一波機群返回。此時,一直在航母上空護衛的戰斗機也迫切需要加油補彈。山口多聞向南云建議“立即起飛攻擊部隊”。南云做出了這樣的決定:暫緩攻擊。首先將甲板上的第二攻擊波機群移至機庫并收回第一波攻擊機群,補充油彈,并將炸彈換回魚雷。待全部準備好再向美軍攻擊。這是第二次換彈命令。![]() ■日軍航母編隊和艦隊護法--零戰。中途島戰役前段,正是有了零戰的貼身護衛,讓美軍的攻擊編隊損失慘重,毫無建樹。 9時06分,“約克城”號起飛的35架艦載機完成編隊向目標進發。 9時18分,全部飛機回收作業完畢。南云下令轉向東北,尋殲美艦,同時避開來自中途島方面的美機攻擊。9時25分至10時10分,美軍航母的TBD魚雷機群先后發起攻擊,41架飛機中有35架被擊落,所發魚雷無一中的。10時00分,“蒼龍”號派出的偵察機按“利根”號偵察機報告的方位搜尋,未發現美國航母。10時20分,因為美軍的不斷攻擊,日軍航母持續進行回避機動,護航戰斗機也需要降落加油補彈,此時仍然無法準備反擊。10時25分,來自“企業”號的33架SBD分成兩隊,分別攻擊了“赤城”和“加賀”號,后續的17架由“約克城”號放飛的SBD攻擊了“蒼龍”號……這是一次偉大的奇襲,接下來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表現美軍SBD無畏式俯沖轟炸機給予日軍航母致命一擊的畫作。正是因為天時地利的一記絕殺,中途島之戰成為二戰三大轉折點之一。 縱觀戰斗過程,南云確實下達了兩次換彈命令,他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呢? 第一次下令換彈是在7時15分:1、當時日軍第一波攻擊已經結束,但來自中途島的美軍陸基飛機的攻擊讓南云意識到第一攻擊波的效果不佳;2、既然此時日軍還沒有偵察到附近有美軍航母,南云必須盡快發起第二波對中途島的攻擊。航母相比陸基機場,無論從飛機數量還是在出勤率上都有很大差距,他會被美軍的陸基飛機攪得疲于奔命;3、中途島陸基飛機的攻擊表明日軍艦隊位置已經暴露,隨著時間推移,萬一遭遇還不知所蹤但已聞風而動的美國航母將令南云更加危險。第二次下令換彈是在8時30分:1、偵察機剛剛發現了“疑似”的美軍航母。這時的南云已經心煩意亂,進退兩難:如果那真的是美軍航母,而且又近在咫尺,那么攻擊可能隨時從天而降,雪上加霜,可原來準備應對美軍艦隊的魚雷正在被換成炸彈;2、按戰前山本“在中途島攻擊中,要注重殲滅可能出現的敵軍艦隊”的指示,既然發現了美軍艦隊,南云是不可能放過的。對于艦艇,日本最有效的攻擊武器是魚雷;3、擺脫中途島美軍陸基飛機的襲擾,南云可以全力搜索并攻擊美國艦隊。可見,南云的兩次換彈都有足夠的理由,也符合戰前山本的作戰目的和指令,更不是造成最終失敗的直接原因。至于說到山本曾要求南云準備魚雷機對付“有可能出現的”美國航母,如果反觀當時的戰局,南云所做的換彈決定非常合理,而且可以說幾乎是最佳的抉擇。■表現美軍無畏式俯沖轟炸機突擊日軍航母的畫作。這一戰也確定了嶄新的海戰形式。 面對山口多聞催促盡快發動針對美國航母的攻擊,南云的做法也完全說的過去: 1、在攻擊編隊還沒有完成換裝魚雷的時候隨意放飛,只會毫無意義地白白折損;2、第一攻擊波已返航,如不趕緊回收,許多飛機會因為沒油而迫降大海;3、護航戰斗機在此前的艦隊護航戰斗中油彈基本用盡,如果馬上發動對美國航母的攻擊卻沒有戰斗機護航,那豈不是與神風無異!![]() ■山口多聞(1892.8.17-1942.6.6)日本海軍將領,中途島海戰中,隨飛龍號一同沉沒。 三、是否存在的“命運五分鐘”? 廣泛流傳的“命運五分鐘”一說,最早來自于淵田美津雄在戰后完成的《中途島海戰》這本書。 他在書中提出,美軍俯沖轟炸機從天而降時,4艘日本航母已經準備好第二波艦載機,再有5分鐘就可以放飛進行攻擊。言外之意就是日軍在中途島的失敗是由于南云的換彈導致了只差5分鐘而沒能起飛第二波攻擊機。其實,這個根本不存在!首先,10時25分,日軍終結者--美軍的大批無畏式俯沖轟炸機攻擊南云艦隊的時候,日軍的第二輪換彈(炸彈換魚雷)根本還沒有完成。在美軍接連不斷地神勇攻擊下,使南云一直處于緊張的被動防御中,遲遲無法完成艦上操作;其次,雖然有受到攻擊時第一架戰斗機已滑離甲板的說法,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架戰斗機屬于艦隊的直衛機,而不是對美艦攻擊部隊的護航機;再次,根據戰后“赤城”艦員證實,“赤城”在中彈瞬間飛行甲板上并沒有攻擊機,而當時為第二攻擊波準備的護航戰斗機幾乎都在空中掩護艦隊;最后,實際上這個時候日軍還不知道美國航母的確切位置。至于“飛龍”對“約克城”的反擊,也是因為山口在10時40分放飛的機群偷偷跟上了一架美軍的攻擊機順藤摸了瓜而已。沒有先敵發現、先敵出手,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又何談“命運五分鐘”呢?所以,換彈的根本起因是山本模棱兩可的作戰目標,既要壓制中途島,又要殲滅美軍航母,讓南云處于以一敵二的困境,加之戰場上的各種陰差陽錯,令日軍左支右絀,忙于應付。至于“命運五分鐘”的說法,也不過是日本人的“本來我們能贏,只差一點運氣”的主觀臆想而已。狂妄輕敵、情報缺失、偵查不力、兵力分散、協同混亂、目的不清、理念落后、戰略茫然,以上這些再加上沒了先手,結果自然就不是一個南云可以改變的。舉報/反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