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囚徒皇帝與玉瀾堂”。東宮門是清朝帝后們出入頤和園的正門,又名大宮門,常年游客爆滿,每次都是躲著走,早已有些模糊了它的模樣。為重訪仁壽殿,再次來到東宮門,天空不透亮,還有點逆光,從遠處的涵虛牌樓走起。 涵虛牌氣勢宏麗,四柱三樓,始建于1750年,乾隆御書“涵虛”與“罨秀”,是進入頤和園的“序曲”。以前牌樓旁有下馬石,官員到此下馬,眾人不得喧嘩。現在牌樓孤立在車水馬龍的路中央,很難與皇家園林的天然畫卷緊密聯系在一起。 靠近頤和園門前,有一道長影壁墻,也被道路及欄桿分隔的零碎不堪,其外還是個停車場。最初廣義的東宮門,原是一組建筑群,自西向東的中軸線上,依次有東宮門、南北朝房、內廣場、影壁、金水河、外廣場、牌樓和石橋,現影壁以外已經看不出原應有的模樣! 影壁以內廣場及朝房基本保留完好,東宮門皇家氣勢依舊。宮門建于臺基之上,門前兩座銅獅,守護著宮門,正中三組朱紅大門,每扇門上布列九九八十一枚鍍金門釘。宮門上方懸光緒御書“頤和園”九龍鬧金匾,印有慈禧太后“三方佛爺寶”和兩方光緒皇帝的璽印,代表著匾額的最高等級。 宮門不開,從側門進入,其內是一處古柏森然的過渡庭院,正中筆直的御道正對木質牌坊仁壽門,兩側各有一個蛟龍鬧海的磚砌大影壁。南北兩側建有九卿房,為清代九卿六部官員值守用房。 ![]() 過仁壽門,迎面一塊巨大的太湖石立于眼前,象是一位拱手躬身的老人,面向大殿給至高無上的君王祝壽,因而被稱為“壽星石”。壽星石四周,還有象征春夏秋冬的四塊太湖石,稱為“四季石”。五塊高大的太湖石,合稱“峰虛五老”,象征廬山勝景五老峰,喻意長壽,均是圓明園的遺物。 ![]() ![]() ![]() 仁壽門與仁壽殿間前,正中位置有一座銅鑄神獸,就是傳說中的麒麟,人稱“四不像”,它有著鹿角、龍頭、獅尾、牛蹄,是只吉祥仁慈的瑞獸。本是圓明園遺物,原有一對,另一只毀于英法聯軍,剩下的這只前腿帶傷殘,是慈禧太后命人接了起來,俗稱“乾隆身,慈禧腿”。 ![]() ![]() ![]() 仁壽殿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原名“勤政殿”,是慈禧和光緒臨朝理政的地方。清代祖制,皇帝外出巡游,不能荒廢政務,因此圓明園、香山靜宜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漪園等都有“勤政殿”。光緒重建后,改稱“仁壽殿”,取“仁者壽”之意。 ![]() ![]() 仁壽殿坐西朝東,面闊九間,四周回廊。大殿明間的外檐和內檐,高懸“仁壽殿”及“大圓寶鏡”匾額。大圓寶鏡是佛家用語,佛有四種智慧,其中之一就是“大圓鏡”智,這里暗喻殿中主人有洞察一切的大智慧。 ![]() ![]() 仁壽殿內的陳設,保持了光緒年間宮廷原狀,殿內明間正中擺放著慈禧、光緒朝會大臣的九龍寶座,寶座四周設有掌扇、鼎爐、鶴燈等。寶座后是專為慈禧太后訂制的壽禮,為飾以226個不同寫法的壽字屏風。寶座上方懸“壽協仁符”大匾,喻殿中君主仁壽兼得。距離遠加之反光,其實很難清楚殿內的陳設(第二張為網圖)。 ![]() ![]() 仁壽殿前,前排對稱地放置鼎式香爐各兩個,靠近殿前對稱地列放著銅缸、銅龍與銅鳳各一對。在我國古代,龍為真龍天子,鳳為百鳥之首,歷來以龍象征皇帝,鳳象征皇后,龍居中間,鳳居兩側。而仁壽殿前則是呈鳳居中央,龍陪兩旁,最外側是銅缸的布局。顯示著慈禧太后的權威居于皇帝之上,其尊貴的地位不可動搖。 ![]() ![]() 通常龍爪皆握著龍珠,象征皇權在握,再看殿前象征皇帝的兩條龍,龍爪向外干張開,空無一物,呈要飯姿勢,被鳳壓著,人稱乞丐龍,暗指光緒皇帝并無實權。其實這些飾物,用途只是香爐,是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舉辦朝會時點燃檀香之用。當檀香燃起時,香煙即從龍鳳口中裊裊升出。 ![]() ![]() 仁壽殿主殿和南北配殿以及仁壽門外的南北九卿房,構成了頤和園的政治活動中心。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常居頤和園,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仁壽殿臨朝理政,這里成為紫禁城外的又一個政治中心,清末許多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奏章政令,都是從這座大殿發向全國各地。 ![]() ![]() 從1886年光緒皇帝以恢復昆明湖水操為由重建這座園子,并在1888年正式更名為“頤和園”,作為慈禧太后的“頤養”之所。從1891年到1908年,頤和園成為帝后園居、理政和外交的主要場所。那時的光緒皇帝已到18歲的親政年齡,1889年太后歸政于光緒,但仍實權在握,盡管如此,仁壽殿大多時候坐著的還是這位意氣風發的君主! ![]() ![]() 在1898年,光緒皇帝在仁壽殿召見改良派領袖康有為,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然僅維持了103天,就宣告失敗。變法失敗后,慈禧太后再度訓政,從此仁壽殿上光緒只有陪著慈禧臨朝聽政的份兒! ![]() ![]() 慈禧太后(1835—1908)的晚年,幾乎都是在頤和園中度過。作為晚清重要政治人物,一生經歷了帝國主義的5次入侵,三度垂簾聽政,兩代帝王被她玩弄于股掌,有著不一般的政治手腕,直到1908年病故,在晚清的權力游戲中,實際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 ![]() ![]() 晚清的中國,內憂外患,國內起義不斷,外部列強環伺,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曾屈辱地經歷戰敗的割地賠款,苦苦支撐著風雨飄搖的晚清王朝,也曾破格重用曾國藩等一大批漢人,辦洋務、練新軍,實行清末新政,然一切皆積重難返,最終沒能邁入近代的門檻。頤和園能有今天,也不失為她的杰作!! ![]() ![]() 仁壽殿北側有口水井,名叫“延年井”,是帝后茶膳的專用水源。據說有一年,慈禧太后中暑后夢到一口水井,就派人來挖,果然出水,飲一碗暑氣頓消,以后沏茶常飲,取名延年井。沿“延年井”小徑,可直通太后的戲園子德和園及寢宮樂壽堂! ![]() ![]() 仁壽殿后,巨石堆疊成山,曲徑路轉,迎面一屋有匾額“和風清穆”,原來是通往玉瀾堂東配殿霞芬室,是光緒皇帝更衣及迎著朝霞上朝之所,后來玉瀾堂成為了囚禁“天子的牢房”,往事只可成追憶!! ![]() ![]() 頤和園是中國近代史上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與重要見證者。仁壽殿前鳳欺龍,誰是園中的真主人,也就一目了然了!下期精彩:太后的戲園子與寢宮樂壽堂。 ![]() |
|
來自: 新用戶8926AVU2 > 《《北京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