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呼吸內科常見的給藥途徑有口服、靜脈、肌內注射、霧化吸入等。霧化吸入是指通過專用裝置將藥物分散成霧滴或顆粒(氣溶膠等),經口腔或鼻腔吸入以產生局部和全身的治療作用。 霧化吸入具有起效快、靶組織(如氣道、肺部)濃度高,全身副作用較少,且不受患者吸氣流速影響等優勢;適合包括兒童、老年人在內的絕大多數群體,用以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 霧化吸入裝置(霧化器)的組成[1]: - 空氣壓縮霧化器、氧氣驅動霧化器、超聲霧化器、濾網式霧化器(震篩孔霧化器);
空氣壓縮霧化器(圖1-左)、氧氣驅動霧化器(圖1-右)是臨床霧化吸入治療中常用的驅動設備。需要注意的是,當予<3歲的患兒執行霧化治療時,因其年幼無法正確使用吸嘴器,宜選用面罩吸入給藥。2.藥物類別[2] 注:?:有臨床研究或廠家報告支持配伍;?:尚未知配伍的結果;×:有證據不支持配伍;—:相同藥物,不予評價;SABA:沙丁胺醇、特布他林;SAMA:異丙托溴銨- 吸入用氣霧劑:藥物與拋射劑呈霧狀噴出,伴隨患者吸入而到達肺部;
- 吸入用粉霧劑[干粉末吸入劑(DPI)]:微粉化的藥物或與載體以膠囊、泡囊、多劑量貯庫形式,通過特制的干粉吸入裝置,由患者吸入而作用于肺。
用于霧化吸入的有效氣溶膠粒徑應為0.5-10μm[5]。若藥物顆粒過小,則藥物可隨人體呼吸被排出;顆粒過大,不利于分散至呼吸道。通常5-10μm的霧化顆粒主要沉積在口咽部,而<5μm的霧化顆粒可分散至氣道、肺部。吸入用氣霧劑、粉霧劑的有效粒徑范圍分別為0.5-5μm、10μm以下。氣霧劑起效快(數分鐘內起效),臨床常用于急性發作的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但吸入氣霧劑要求患者按壓給藥動作與吸氣同步,而粉霧劑給藥相對簡單、直接吸入即可。地塞米松、慶大霉素、α-糜蛋白酶的聯合霧化方案稱為“呼三聯”,“呼三聯”曾是用于霧化吸入的經典治療方案。隨著“呼三聯”的廣泛使用,陸續有患者用藥時發生呼吸困難的報道,因而“呼三聯”的用藥熱度逐漸下降。要說“呼三聯”致呼吸困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地塞米松、慶大霉素、α-糜蛋白酶均為靜脈制劑,其粒徑不符合霧化吸入的要求;將靜脈制劑用于霧化屬于超藥品說明書給藥;且靜脈制劑包含酚、亞硝酸鹽等輔料,可誘發患者哮喘發作。[1]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急救醫學專業委員會,北京急診醫學學會,等.霧化吸入療法急診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18)[J].中國急救醫學,2018,38(7):10.[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制定專家組.霧化吸入療法在呼吸疾病中的應用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志,2016,96(34):2696-2708.[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霧化祛痰臨床應用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21,44(4):9.[4]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專家委員會.藥學(師)[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5]中華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霧化吸入療法合理用藥專家共識(2019年版)[J].醫藥導報,2019,38(2):12.本文首發:醫學界呼吸頻道
本文作者:楊欣 審核專家:孫丹雄 責任編輯:戴戴 章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