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91歲老人被掛樹上7天獲救時唱著苗歌(來源:中新視頻) 筆者近日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貴州凱里一名走失了7天的91歲癡呆癥老人在雜草叢生的半山腰被找到,令救援人員感到震驚的是,老人被掛在樹枝上的這7天,僅靠吃一根白蘿卜支撐。 被救援人員發現時,老人還開心地唱起了苗歌,精神狀態非常好。 筆者看到這個新聞,也是震驚了。 首先這位老人的身體狀態也太好了,在走失的這七天中,老人僅靠著自己兜里的那顆大蘿卜度過了七個日日夜夜,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救援現場(來源:貴州都市報) 其次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癥,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不會多想,但還是保留本能,餓了就吃蘿卜,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可能就不會保持這么好的狀態了。 這個老人是幸運的,最終被找回來。更多的走失老人,是沒任何的消息,就像從未出現過,被人遺忘。 當我們長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與事業,與父母的聯系越來越少,這時父母會覺得“打擾孩子”“拖累孩子”,也越來越害怕“麻煩孩子”。 “最害怕生病,增加孩子的負擔”“最害怕拖累孩子,成為孩子的累贅”……這些擔憂并非個例,而是多數老年人的擔憂。對于他們而言,比起年老,他們更害怕生病;比起死亡,他們更怕給孩子添麻煩。 對父母來說,老了不給孩子造成負擔,不拖累孩子,才是讓孩子生活幸福的最好途徑。于是,在很多家庭里,不論小事大事,父母都會“報喜不報憂”,嘴上永遠都掛著一句“家里都挺好的”,可他想說的也許還有一句不曾說出口的“我們挺想你的”。 央視曾推出一支公益廣告:《老爸的謊言》。 年老的父親,接到女兒從遠方打來的電話,對女兒連連說:“我啊,吃得飽,睡的香…” “你媽,不在,不在,跳舞去了,我在跟一些老朋友排節目……” 其實,這個時候老伴已經生病住院,自己獨自照顧老伴,有時候擔心得夜不能寐。 但為了不讓遠在外地的女兒擔心,父親隱瞞了真相,選擇了所有的一切都自己扛。
就算千里迢迢,父母身體有恙,子女趕回去探望并照顧父母天經地義,可父母想著這來來回回必定會擾亂孩子的生活,影響孩子的工作,心疼孩子在外打拼不易的他們,選擇撒下一個又一個的謊言。
我們是否該好好想想:怎么讓父母安度晚年,讓他們有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生活?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2.64億,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9億人,全國有6省老年人口超1000萬。空巢獨居老人數量已超1億人。 如何養老,是擺在2.64億老年人面前的一大問題。 人老了到底應該住哪里呢?去住養老院,住兒女家,還是說請保姆居家照護? 以前的時候,老人上了年紀之后,家里面的兄弟姐妹都會輪流接父母到自己家里面養老,老人的晚年過得也都很幸福。 原本很多人都覺得贍養一個老人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老人也覺得這對孩子和自己都是一種減壓的模式,但實際上,養老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真的是很大的“負擔”。 尤其是現在,很多兒女都是獨生子女,結婚之后就是標準的“421家庭”,雙方老人加上夫妻二人,再加上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生活的壓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既要贍養父母又要撫養孩子,自己也要好好活著努力工作。 請保姆照護子女不放心,到兒女家住不習慣引矛盾。 所以,很多家庭在深思熟慮后,為了讓父母得到更專業的照護,會選擇花錢將父母送去養老院,他們覺得有專業的人照顧他們,自己也可以更放心一些。 有的老人住進了養老院,自己雖然過得挺自在,別人卻不能理解,一些過去與他們在一起晨練的老人竟會無端地憐憫他們,兒女也被人指責不孝。 但是大多子女表示,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并不是對他們放棄不管。兒女可以抽空去看望老人,逢年過節還可以把老人接回家里住幾天,一點兒也不影響盡孝心。相反,如果是在家里養老,多數子女表示對老人照顧不周,平日上班也會擔心他們。 相對于在家里養老來說,去養老院養老有許多好處。 第一:能讓老人有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因為,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愛好,如寫作,畫畫,下棋,垂釣等。很多愛好,在年輕時,往往由于工作等各方面的原因,無法全身心投入。如今,年老了,如果能來到衣、食、住、行等都不用自己操心的養老院里話,那么,就可以自由的來支配自己的時間來干自己喜歡干的事。 第二:安全問題保障 老人總會遇到突發的健康問題,養老院白天和晚上都有醫護人員在,能最大限度地照顧到老人的健康。 另外,養老院配備有基礎的醫療設備和藥品,如果老人遇到突發情況,養老院能最好地應對。 第三:能讓老人的生活過得更有規律 因為,養老院的生活是十分規律。一日三餐十分準時,且實行營養搭配。另外,活動和休息時間也有人掌握和調節,使得老年人在養老院里能夠吃得香、睡得好,精神也十分好。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 第四:讓老人不再孤獨 因為。進入養老院的話,可以讓老人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讓老人不再為沒人陪伴而感到孤獨。 這些是我觀察總結出來的一些在機構養老的優點,但是,也有些因素,會影響機構養老的質量。 當然,我講的只是養老的一種模式,多數人可能現在還是覺得在家里養老好。但是在未來,我們一定要有更多的養老途徑,這是整個社會一定需要的。 第四:專業養老機構提供專業照護 失能老人的護理要求比較高,需要非常專業的照顧,才能避免一些不好情況的發生,例如壓瘡等。如果沒有一個家庭成員可以全職照顧他們,那么送他們到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 特別是醫養結合的養老院,能提供更為專業的照護服務,住在這樣的養老院可以更好的照顧老年人。 我們的父母曾賦予了我們生命,并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很多,理應受到我們的孝敬,也應該得到全社會的關愛與回報。 所以,能夠讓父母入住專業的養老機構,也是新時代的一種孝順方式,應該得到兒女的支持和重視。 筆者相信,會有越來越多老年人主動入住養老院安度晚年。 愿天下老年人有個安寧祥和的晚年! 參考來源: 1.騰訊; 2.百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