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告訴我:所謂的高血壓,不過是痰堵住了。我用了30多年時間才明白:中醫之所以衰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和老師是在大學那會兒認識的,他自己開了個小醫館,離我當時的學校并不算太遠。 記得有一次,我得了鼻炎,因為我就是學中醫藥的,就想著一定要用中藥治好,就去了那家小醫館,一是近,二是肯定比醫院便宜。 當他知道我是中醫學生后,仿佛是來了興致,開始考較我,而我總是支支吾吾的說不上來,我就說:“你等我回去學好了再來找你。” 吃了藥我的病很快就好了,但我心里又多了一件事,就是找到醫館大夫考校我的答案。 當我自以為找到答案后去找他,他卻說出了更加有深度、更完善的解釋,然后又會給我提出新的問題。 一來二去,我們來相對熟稔了,我也發自內心的覺得他是一個學識淵博、醫德高尚的中醫。 畢業時,我發現自己與他的差距還有很大,有如云泥之別,就萌生了拜師的想法。 老師問我:“你為什么要學中醫?要跟我學中醫?” 我說:“學醫自然是為了救死扶傷,而您醫術比我強得多,人也好,所以我想繼續跟您學。” 老師既沒答應,也沒拒絕,我就暫且留在了醫館,幫著干些雜活,打打下手,他管我吃住,我也沒再提拜師的事。 就這么過了半年,一天吃完晚飯后,他問我:“這半年感覺如何?還想學嗎?” 我說:“肯定想啊,不然我早走了。”之后,我跪下給他磕了三個頭。 就這樣,我們成了師徒,他對我而言一輩子如師如父。 老師也開始正式的教我,看診時也讓我旁聽,時候空閑時,也會為我講解。 記得有一次,來了一位患者,患有高血壓5年有余,老師四診合參后,很快就開出了方子: 法半夏,白術,白茯苓,旋覆花,炒枳實,陳皮,赭石,炒神曲,焦山楂,龍牡粉,竹茹,生姜。 患者走后,我問老師:“為何不用平抑肝陽之法?” 老師笑了笑說:“你呀,就是書讀得太多,把腦子都糊住了。” 老師講解道:患者身形肥胖,舌苔黃膩,有頭暈、迷糊,惡心、厭食,胸部悶滿,渾身倦怠乏力,雖然有熱,有肝風攜痰上擾,卻不是肝陽上亢的原因,而是痰濕中阻和風痰上擾。 這里的痰濕無疑是從脾來,脾虛失于運化,導致痰濕內蘊而生痰,痰濁上犯頭部清陽之地,所以眩暈。 痰濁中阻日久,就會生熱,熱會化火,火動則引動肝風。肝風帶著痰濁一股腦的“吹”到頭頂,這就叫風痰上擾。 這種情況,往往還會有四肢麻木、失眠、耳鳴等癥狀。 肝風又助火勢,鼓蕩氣血,檢測血壓的話必然偏高。 方中: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氣、止嘔;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 白術、茯苓,健脾益氣、利濕,增強脾胃運化,杜絕生痰之源。生姜固護脾胃。 陳皮行氣除濕;枳實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神曲、山楂,用來健脾和胃、消積化食。 赭石、龍牡,用來平肝潛陽、重鎮降逆,另外還能涼血。 這個方法也被我一直沿用至今,治好的患者數也數不清了。 我說這些并不是想說自己多厲害,而是中醫形勢江河日下,甚至將走向消亡。我認為只有把好的東西分享出來,互相交流才能促進中醫的傳承和發展。 我把這些東西寫在這里,也算是一種延續的方法吧,同樣也希望能給患者帶來一些啟迪和選擇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