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 在祖國的古代,通常將“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四種靈物稱為“天之四靈”,是祥瑞的象征。與此同時,四大神獸分別代表了東、西、南、北的方位,寓意鎮守四方。玄武,在神話中,由北方七個星宿組成的星象,是一種龜蛇合體的水神。古代時皇宮都城的北門,多以“玄武”冠名而稱玄武門。 人們今天來到南京或是洛陽,在南京明城墻后門或洛陽古城隋唐時的紫微宮,應當還可以看到以“玄武門”命名的城門,不過南京的玄武門是城門靠近玄武湖而得名。 說到玄武門,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起千年前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 今天,走在西安這座千年前被稱為“長安”的都市中,腦海里浮現起年少時歷史課本中的“玄武門之變”,那時死記硬背知識要點,天性愚笨,實在弄不明白為什么一母同胞的兄弟間相互殘殺? 隋末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唐高祖李淵在隋大業十三年,即公元617年于晉陽起兵,彼時晉陽為今天的太原。李淵自為大將軍,以長子建成、次子世民為左右大都督,四子元吉留守太原,617年11月李淵大軍攻克隋都長安。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封長子建成為太子、次子世民為秦王、四子元吉為齊王。 唐朝初立,隨之開始了一統天下的征戰。因建成身為太子已是儲君,不能再到兇險的戰場沖殺而在長安協助父皇總理朝政,統一天下的重任大多由秦王李世民肩任:秦王李世民一戰薛仁杲、再戰宋金剛、三戰王世充與竇建德、四戰劉黑闥,連年征戰,所戰皆捷,居功至偉,的確為新建的唐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許就是從這個時候起,兄弟之間為皇儲開始了明爭暗斗?最后演繹成了玄武門之變。 公元626年,唐王朝立國第九年,秦王世民與太子建成,兄弟之間圖窮匕見的時刻到了! 玄武門之變的前夜,定下設伏玄武門的時候,秦王與帳下的謀臣勇將,當是對每一處細節反復推演,以確保勝算,真正的“策劃于密室,奔走于臺前”。 歷史已經定格,不是要指責誰,也不必假設沒有玄武門之變,唐王朝的歷史會如何寫就。而當年玄武門內的太極宮中到底是什么樣的殺伐景象呢?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乘著夜色,率領長孫無忌、侯君集、尉遲敬德等未來凌煙閣上位列二十四位功臣的謀臣宿將與秦王府軍隊,在玄武門守將常何的幫助下,悄無聲息地通過玄武門,進入太極宮。來到玄武門內的秦王忙而不亂,披堅執銳者各就各位,首先在太極宮臨湖殿控制住了父親高祖李淵。所有的人員只進不出。以高祖李淵的閱歷,自然明白發生了什么而無法知曉太子,預知了即將到來的殺戮,但無力改變,只能仰天長嘆、聽天由命。 早餐后,太子建成并齊王元吉在隨行衛隊的保護下,向太極宮的玄武門走去,新、舊唐書與《資治通鑒》都記錄了玄武門之變: “建成、元吉至臨湖殿,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世民從而呼之,元吉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尉遲敬德將七十騎繼至,左右射元吉墜馬。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掛,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敬德躍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殺之。” 寥寥數語,就是百十余字記錄下了玄武門之變的經過。但歷史的記載還是令人生疑,太宗李世民為了后世的名聲,記錄的也許并非真實的場景,因為,人們還是在記載中看到了與常理不符: 太極宮為高祖李淵宮城,安全自有宮內衛隊保護,沒有詔命誰敢身攜武器入宮,即使是太子與齊王也不能夠例外,齊王手中何來弓箭?秦王李世民多年的征戰,當是歷煉成了一個沉穩、冷靜、剛毅的性格,關鍵時候,他如何會慌亂,而讓樹枝從飛奔的戰馬上撞下來?齊王李元吉同樣久歷戰陣,史載百步穿楊,因為上面有兩個哥哥,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沒有如兩位兄長亮眼,但同樣是出將入相之輩,他會連發三箭不中? 因此,真實的玄武門內是不是這樣的經過? 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從容地來到了玄武門,按慣例隨行的衛隊與自身的佩劍或是弓箭都被守護玄武門的護衛留下,然后兩位赤手空拳走過城門。 行走在玄武門內的宮道上,太子李建成敏銳地發現周圍與平日不一樣,當感覺情況不妙時,反應是迅速的,告訴弟弟元吉催馬返回。李世民出現了,在后面叫了一聲太子或是大哥?李建成回頭時,李世民射出的箭已到,正中太子咽喉,李建成隕命翻身落馬。 事發突然,齊王元吉并未驚慌失措。倉促之際,翻身下馬,回身徒手與二哥博斗。近身相纏,秦王李世民被齊王元吉拉下馬,這時,尉遲敬德殺到,手起劍落,齊王被殺。 整個過程就是如此簡單,太子與齊王元吉在李世民的精心策劃下,根本就沒有反抗的機會,無聲無息地命歸天國了。 但這只是依據歷史的記載推測,真實的玄武門內或許還不是如此?因為太子與齊王進入玄武門,就算不帶弓劍、衛隊,身邊總有幾個侍從,李世民未必敢冒險單獨與他們博殺?或許太子與齊王進入到玄武門不遠,就被秦王李世民的伏兵射殺,根本沒有如史載貓捉老鼠還去游戲一番,當是快刀斬亂麻般地結束了太子與齊王的生命。 玄武門之變后的第三天,高祖冊立李世民為太子,旋即讓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畢竟雄才大略,即位皇帝后,廣開言路,勵精圖治,內則與民生息,外則開疆拓土,擊敗高句麗、東突厥等地方勢力,設立了安東、安西、安南、安北、單于、北庭六大都護府,至高宗時,唐王朝疆域達到1200萬平方千米。唐太宗以后世所稱頌的“貞觀之治”的耀眼光芒,完全掩蓋住了玄武門之變的黑暗。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歲月的推移,大唐王朝的風云早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之中,千年前的長安太極宮與太極宮的玄武門也沉滅在今天西安市的核心城區之下。 西風斜陽,汗青存照。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圖片/網絡 作 者 簡 介 方亦飛,湖南人,1984年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從事金融經濟管理至今。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無 之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王 鵬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