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關于甲狀腺瘤的事兒。 你知道嗎?中醫里,有一種認識,就是痰濁和氣郁兩者相合,就是瘤子的產生根源。 中醫里還有一張方子,對這類氣郁痰凝的瘤子,很有治療意義。這就是半夏厚樸湯。 來吧,我給你說個醫案故事,你就懂了。 話說有這么一個女子,年38歲,醫案記載姓張。 初診時間,是2009年的5月份。 此人最近這段時間,總感覺到咽喉部位不舒服。她到醫院去檢查。結果,給她嚇了一跳:甲狀腺瘤,大小為3.8×3.5厘米。 當時,西醫就說了,這個情況,最好是接受手術治療。 不過,患者自己也有所疑慮。思來想去,她打算通過中醫治療。在不開刀的前提下,如果能把瘤子控制住,那最好不過。 于是,她就去找中醫看。找的誰呢?恰是路志正老前輩。 路師是我國首屆國醫大師稱號獲得者,在業界是享有盛譽的。 刻診,見患者脈象弦澀,舌苔白。細問得知,患者當時就感覺自己頸部有壓痛感,也有說不出來的牽制感,整個人特別容易緊張,而且咽喉部位總有黏痰。大便也偏干。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后,路師經過斟酌,給開了一張方子。來看一下吧—— 法半夏,厚樸,茯苓,蘇葉(后下),黃藥子,夏枯草,昆布,生姜。 方子很簡單。患者服用了多少劑呢?醫案記載,是42劑。 這么多藥用完以后,效果如何?醫案記載,甲狀腺瘤消失。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我給你復述完了。這是路志正老師的博士后弟子,在整理路師經方醫案的時候,發掘出來的。我有幸看到,今天和你一起分享。 我來說說這里的道理。 開篇的時候,我說了——痰加氣,就是瘤。這是中醫自己的看法。 啥意思啊?比如說這甲狀腺瘤。它到底怎么形成的,中醫不知道。但是,通過臨床觀察和對患者整體癥候的把握,中醫發現,大多數患者都有肝郁氣滯的問題。 或長期情緒低落,或長期抑郁苦悶,或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比如說上文醫案里這個患者,她長期精神緊張。 這就得考慮肝郁氣滯了。 肝郁氣滯之后怎么樣呢?患者的津液疏布就不順暢,于是津液聚而成痰,形成痰濕濁邪。痰濁凝聚,這就成了瘤子。 這就是中醫對甲狀腺瘤的認識。由于這個瘤子的形成,最初源于肝郁氣滯,所以它最后形成的時候,出現在肝經循行的地方。 回過頭,我們看當時患者的舌脈和表現,更能印證此類認識。患者脈弦澀,為肝郁氣滯,氣血不暢。 容易緊張,為肝郁氣滯的表現。痰濁瘀滯,凝于咽喉,所以她總感覺有痰。一身氣機不暢,肝經不利,所以患者總感覺咽喉部位有牽掣感。 肝郁氣滯,津液疏布失常,所以患者會感覺到便干。 這個時候怎么辦啊?就得行氣解郁,化痰散結。我們來看看當時路師開的配伍—— 法半夏,厚樸,茯苓,蘇葉(后下),黃藥子,夏枯草,昆布,生姜。 整個配伍,其實是經方半夏厚樸湯的化裁。 半夏厚樸湯,源于《金匱要略》,基本組成就是半夏,厚樸,茯苓,生姜,蘇葉。 醫案中,路師在半夏厚樸湯的基礎上,加了黃藥子、夏枯草和昆布。 半夏厚樸湯能干啥呢?能行氣化痰散結,還能降逆。它最初,是治療氣郁痰凝導致的梅核氣的,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咽喉異感癥。 其中的半夏,燥濕化痰。厚樸和蘇葉,行氣解郁化痰。茯苓健脾利水。生姜能解半夏之毒,還能溫化痰濁。所以說,這就是一張兼具行氣和化痰兩個功能的方子。 既然上文醫案里的患者,問題出在氣郁痰凝,那恰好可以用半夏厚樸湯來應對。 只不過,加上黃藥子、夏枯草、昆布來化痰散結消瘤,從而讓治療效果更好、更有針對性。 因此,這就是用半夏厚樸湯加減,治療甲狀腺瘤的案例。 我把這些做以科普,目的是讓大家明白,甲狀腺瘤這一常見病的來由,和中醫的基本應對思路。 可以這么說,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開展和加深,越來越多的人,會出現情緒緊張、低落、抑郁、焦慮等傾向。 長此以往,確實會提高甲狀腺瘤的發病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氣郁痰凝這樣的常見中醫病因病機,有一定了解。 而善于應對這種情況的上古經方,就更有必要讓大家了解了。 當然,在這里科普,不代表給此類患者開方子。 文中所轉述的配伍,是路師的經驗之方,有一定代表性和示范性,但對于非專業讀者來說,依然要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不要盲從。 好了。關于這個事兒,我就說這么多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