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2021年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出爐了,清華畢業生的深造和就業呈現出“出國比例再降低、就業偏愛體制內、熱門行業受追捧、紛紛離開北京城、搞定工作靠校招、創業激情沒點燃”這六大特點。清華大學畢業生的選擇代表著一種就業和深造的趨勢,我們普通人可以拿來借鑒。 一、畢業生構成 你知道清華大學每年的畢業生人數有多少嗎?坦白說,比起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這些高校,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人數一點也不多。2021年,清華大學的本科畢業生有3157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42.4%;碩士畢業生有2437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32.8%;博士畢業生1847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24.8%。 你知道清華大學學生的男女比例嗎?作為一所傳統的工科強校,清華大學的男生遠遠多于女生。2021年畢業生中,有4862人為男性,2579人為女性,男女比例接近2:1。 二、出國比例再降低 互聯網上有一種論調,說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出國率冠絕全國,出國后回國率極低,為國外培養了很多人才。但事實是,清華大學畢業生確實出國了不少,但并沒有“名列前茅”,最近幾年,伴隨著疫情久久不散,美國嚴加提防,國內高校進步,學生心系祖國,清華畢業生的出國率一路下跌。在2021年的7441名畢業生中,只有517人選擇出國深造,占畢業生人數的6.9%。 2021年,是過去20年里,中國赴美留學生人數首次較前一年下跌。出國深造的學生們把目光瞄準了很多其他國家的高校,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中,有人選擇新加坡國立大學,也有人選擇東京大學。 出國人數降低,對國內考研情況產生了一定影響。2022年研究生考試報名人數再創新高,達到457萬,但碩士錄取人數卻沒有增加。與此同時,二戰三戰的學生與應屆生攪在一起,進一步提高了考研的難度。 三、就業偏愛體制內 2021年,清華大學大學選調生人數超過500人,比前一年又有所增長。畢業生中,有15.8%進入黨政機關,30.3%選擇了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事業單位,兩項相加足足有46.1%,接近一半。 與幾年前大家紛紛去企業拿高薪,沖擊職業發展天花板相比,如今的畢業生更加務實,他們更喜歡體制內,先踩上職業發展的地板,再圖發展。這與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都有著密切的關系。 2021年,考公場面極其火爆,一個西藏阿里郵政局的普通公務員崗位,因為不限專業所學,不限戶籍所在地,不限基層經驗,不限政治面貌,愣是一舉奪得“年度最火爆”崗位的“殊榮”,引來了20000人報名。 向往體制內的安全、安穩、安心,是這一代大學畢業生的顯著特點。大約有130萬應屆畢業生報名國考,就是明證。 四、熱門行業受追捧 清華大學的畢業生中,選擇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就業的達到807人,占比22%,這個行業當中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比如華為、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等;其他比較熱門的行業還有教育(占21.5%);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占16.4%);金融業(占12.2%);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10.4%)。 在大學任教的,都算教育行業;在科研院所就職的,算是科學研究;選調生都算是公共管理,金融行業我就沒必要多做解釋了。 五、紛紛離開北京城 北京是首都,也是資源特別集中,吸引力特別強的城市。以往,“留在北京”是很多清華大學畢業生的夢想,但如今,留京的比例下降了。2021屆清華大學畢業生中,博士生留京的有55.9%,碩士生38.4%,本科生只有16.1%。 與其他兩個熱門地區橫向對比一下吧。上海吸引了22.6%的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16.4%的碩士畢業生和7.8的博士畢業生;廣東吸引了18.3%的清華大學本科畢業生,15%的碩士畢業生和7.7%的博士畢業生。 通過這組數據能看出什么呢?第一,留京內卷很嚴重,學歷越高,留京的比例越高。第二,上海和廣東的吸引力很強,清北畢業生可以直接落戶,不失為好的選擇。第三,去其他地方的學生,有不少是選調生。 對更多層次沒有這么高的大學畢業生而言,選擇在大學所在城市開啟職場之旅的比例依然要超過60%。近些年高中生高考報志愿,本科生考研選學校,越來越看重地域。人才是城市發展的發動機,未來發達地區與不發達地區的不均衡會走向何方,非常值得關注。 六、搞定工作靠校招 數字顯示,清華大學畢業生中,有53.15%是通過校園渠道解決了就業問題,25.78%是通過用人單位自設渠道,9.68%是通過政府與社會渠道解決就業。這個比例與絕大多數高校的數字有很大的不同。 越是普通和平凡的院校,校招的質量越低,越難以找到高質量的崗位。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必須要學會通過新媒體、校友的力量去尋找就業崗位。多參考行業報告,多關心招聘信息,多建立人脈關系,多總結自身亮點,有助于求職成功。 七、創業激情沒點燃 很多高校都鼓勵在校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也鼓勵畢業生去嘗試創業,但是從清華大學畢業生們的選擇來看,他們的創業激情并沒有被點燃。2021屆7441名畢業生當中,只有5名本科生,15名碩士生和7名博士生,共27人選擇了自主創業,只占所有畢業生人數的3.6‰。 在普通高校中,學生創業的比例也同樣不高。與此相關的社會現象有經濟增勢在放緩,造富行業遇瓶頸,資本負面初呈現,企業家們受冷遇等等。 出國比例再降低、就業偏愛體制內、熱門行業受追捧、紛紛離開北京城、搞定工作靠校招、創業激情沒點燃,對清華大學畢業生就業和深造的六大規律,你怎么看?你認為當代大學生的深造和就業難不難?來評論區聊聊吧。 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我是“大學活地圖”繆登峰。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和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