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你是否說話過于直白不講情面? 你是否說話過于委婉達不到目標? 你又是否因為不善溝通備感挫折? 從三個層面教你養成既有效又適當的溝通方式 ·看入人里之溝通者 ·看出人外之溝通信息 ·看人之間之關系演變 《溝通的藝術》一書初版至今已經超過 30年了,并且連續出到第 12版,在美國擁有超過 200萬的讀者,可見必有其過人之處。之前的版本是由羅納德·阿德勒( Ronald Adler)和奈爾·道恩( Neil Towne)兩人合著。本版改由羅納德·阿德勒和拉塞爾·普羅科特( Russell Proctor)兩人合著。 羅納德·B·阿德勒(Ronald B. Adler),致力于有關溝通的研究和寫作。他的著作主題涵蓋了商務溝通、公共演講、小組交流、獨斷力以及社交技巧。寫作之外,他還在大學授課,以幫助專業和商務人士改進他們在職場中的人際溝通技巧。 拉塞爾·F·普羅科特(Russell F. Proctor),北肯塔基大學教授。1990年在一次溝通學會議上與阿德勒相遇,兩人就使用故事片作為教學用具達成了共識。多年來,他們圍繞溝通這個主題廣泛地撰寫文章、四處演講,并合作出版了許多教材。
所以,這本書的學習,對于想提高溝通能力的社會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圖片來自網絡 在所有溝通的技能技巧中,我們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同理心“。在《溝通的藝術》第四章:知覺: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第135頁對”同理心“進行了深刻的闡述。
同理心是指嘗試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并把重點放在體驗和感受別人的感覺,從而更真誠地去關心別人,也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同理心非常重要,它能幫助我們改善人際關系,并且保持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同理心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思考問題經常是一條單線模式,俗話說的一根筋大約就是指我這種人了,這樣導致我很容易得罪人。所以,這也是我迫切需要提高的溝通技能之一。 這個名字源自心理學,一九二O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鐵欽納首度使用同理心一詞,指的就是這種行為模仿(motormimicry)。同理心一詞源自希臘文empatheia(神人),原來是美學理論家用以形容理解他人主觀經驗的能力。鐵欽納認為同理心源自身體上模仿他人的痛苦,從而引發相同的痛苦感受。使他用同理心一詞與同情區別,因同情并無感同身受之意。 同理心對于個人的發展極為重要。它體現在一個人一旦具備了同理心,就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有了同理心,我們將不會處處挑剔對方,抱怨、責怪、嘲笑、譏諷便也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贊賞、鼓勵、諒解、扶持。這樣一來,人與人的相處便變得愉快、和諧。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首先溝通可能變的困難,甚至關系有可能破裂,別人會對我留下:“這個人太自私了,一點也不關心別人的死活……”這樣的刻薄印象。 也有人可能會表示反對。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談感情的,這種案例也有,比如說著名的將帥曾國藩就提出來慈不帶兵的觀點。 當然,同理心的應用,首先有時間的因素,另外,同理心并不要你迎合別人的感情,而是希望你能夠理解和尊重別人的感情,希望你在處理問題或做出決定時,充分考慮到別人的感情以及這種感情可能引起的后果。所以,同理心不僅是為了理解別人,也是讓別人理解自己。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就是同理心所說的,要做到"推己及有":一方面自己不喜歡或不愿意接受的東西千萬不要強加給別人;另一方面,應該根據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喜好的東西或愿意接受的待遇,并盡量與他人分享這些事物和待遇。西方文化同樣也有強調和推崇同理心的傳統,基督教中的"黃金法則"說:"你們愿意人怎樣對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其實這就是同理心原則的體現。它們和同理心的都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同理心作為一個系統性學說,它更偏重于這是在于“我”的主動性行為。 同理心可以分三步進行和表達,就能達到目的,提高溝通效果。 1、決定同理。觀點選擇。 2、加入情感,感受他人。 3、表達真誠。以心換心。 圖片來自網絡 故事一2018年10月8日晚,先生說:周日女兒家長會。你去。我說,我要出差。先生很不高興。 我沒有應用同理心方法去跟先生溝通,溝通過程簡單粗暴。 我應該這么做:哦,周日家長會,很重要呀。我也很想去。(決定同理。觀點選擇。)我知道你都很忙,而且你比我更操心女兒的學習。你比我更受女兒尊重。(加入情感,感受他人)。我每次去都沒什么收獲,你去,對女兒的幫助比我大呀!我真心覺的你去的作用比我好呀。(表達真誠。以心換心。) 圖片來自網絡 故事二在10月份和愛徒小星星溝通一次TF1-2過級安排,激勵他勇敢嘗試。 小星星很認真,1-2改了三稿,換了三個片段。我看了著急。因此,我準備下周日分舵活動日與他就此事溝通,并鼓勵他勇敢嘗試 第一步,決定同理,選定觀點:小星呀,你TF1-2我認為很好了。如果我是你的話,我就上臺來了。 第二步,加入情感,感受他人:你這么認真,比師父還認真,我在你身上看到了當年我的影子呀。你有什么顧慮和擔心呢?來給師父說說你的具體考慮。 第三步,表達真誠以心換心:師父真心認為符合技能點了,而且以教促學對拆書學也很有幫助,你看師父我就是經常上臺才越學越好,而且你上次1-1也很好啊,比我強多了! 很期待用同理心法則溝通后的結果喲! 圖片來自網絡 |
|
來自: 新用戶8912qDXv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