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覺,你這三年一直是照著字帖抄寫的,根本就不是在練書法。缺少了一個最重要的訓練環節,那就是:基本功訓練。而且不知道什么叫臨摹。 據我所知,99%的初學者不注重基本功訓練,都是直接臨帖,而且把臨帖錯誤的理解為照著字帖寫……結果,一念之差,謬之幾年,抄帖千日,不得法度。 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程序是:書寫姿勢→執筆方法→筆法動作→筆畫→結字法→臨摹…如圖: △本人教學程序(課題研究成果) 如圖所示,從哪里起步,目標是什么,一目了然。每個步驟之間是工序關系、因果關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顯然,直接臨帖屬于中途上下車,怎么能練好呢? 那么,什么是基本功呢?主要有三個訓練科目: 一是,用筆手法。采用正確的書寫姿勢和執筆方法非常關鍵! 可是,99%的人對此不屑一顧,誤以為“把筆無定法”,于是,怎么舒服怎么拿,殊不知,錯誤的手法習慣相當舒服,卻不知道寫不好的原因是由于執筆姿勢不對,直接影響了運筆動作不能正常有效的發揮。 如果采用的是假冒偽劣的“五字執筆法”,或者是大把抓式的,只用腕子不用指頭,導致很多筆畫的起止處細節做不出來,無奈之下便附加一些修飾性的筆法動作去描畫,造成質感不好、神采不佳。如圖: 按常理,寫小楷主要用指法,枕腕;寫中楷用指法+腕法,懸腕枕肘;寫大楷用指法+腕法+肘法。這是行規,也是專業化的標志,誰不情愿這樣做那是另外一碼事兒,組是心里必須要明白。如圖: △本人教學示范一一小楷書寫姿勢 △本人教學示范一一中楷書寫姿勢 △本人教學示范一一大楷書寫姿勢 二是,筆法動作。中鋒、側鋒是兩種筆法形式,中鋒易出圓潤形態,側鋒易出方角形態,這是小常識。迷信“筆筆中鋒”,排斥使用側鋒,其實是不對的! 單就楷書而言,有的是以中鋒為主的,有的是以側鋒為主的,有的是中鋒、側鋒并用。比如歐、顏、柳、趙,都是以側鋒法為主的,絕大多數筆畫可以輕而易舉的一筆完成,相反,如果用中鋒法去寫,肯定要畫蛇添足,那就不是書寫了,是畫字。 怎么知道原帖用的是什么筆法動作呢?很簡單,在練習筆畫之前,必須要熟練筆法動作,通過畫寫各種各樣的線段練習控筆能力,同時,掌握指法、腕法、肘法的協調性。重點了解中鋒、側鋒與線條質感的關系。 實驗證明,進行筆法動作練習時,只用中鋒法畫寫線條沒有用,而掌握側鋒法特別重要。如圖: △本人教學示范一一筆法動作 三是,筆畫寫法。據我所知,古帖多是小楷、中楷,沒有大楷。 小楷是日常應用的手寫體規范字,注重書寫性,追求自然美。 中楷是特殊場合使用的碑文體(刀刻字),近似現代印刷體。 當今書法界有個現象,很多人主張初學者起步入門練大楷。試問:古帖中沒有大楷,你取的是什么法?以歐楷〈九成宮〉為例,原帖字體2厘米左右,筆畫粗細像牙簽似的,怎么“調成中鋒”,“上提下按再兜回來”,“跪筆彈鋒”?歐陽詢能這樣寫嗎?動動腦子好不好! 我認為,臨摹古帖必須要忠實原作,不管放大幾倍寫,筆法動作不能篡改! 簡單說一下臨帖。臨帖是習慣說法,指學習范本的方法,確切地說叫臨摹。因為,傳統的臨摹方法有臨帖法、摹帖法兩大系列,具體操作方法有十余種,如:單勾法、雙勾法、填勾法、描紅法…等等。每種方法功能與用途都有獨到之處,需根據解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運用。比如,解決筆畫寫法用雙勾法+填勾法;解決筆法動作和字體結構問題用單勾法+擴描法。 照著字帖寫叫對臨法,屬于臨帖法當中之一,主要用于臨摹前讀帖,借以解析筆法、字法,或進行模擬創作練習的時候,以其取法。 照著寫是有要求的,必須在熟練掌握筆法、字法之后進行,并且是近距離對等臨寫,原帖字體多大就寫多大,便于校驗正誤。對于初學者來說,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不宜采用對臨法。 臨摹訓練正確的作法是: 第一步先讀帖。 第二步用摹帖法熟練筆法、字法。 第三步用對臨法精研細節。 所以,事先要熟悉各種臨摹方法的功能性及其使用方法,并且有針對性的選擇應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訓練效果。如圖: △本人教學示范一一摹帖法 總之,凡是效果差、進展慢,遇到瓶頸不知所措,主要原因是,由于訓練方法不對,導致書寫技法錯誤。如果不先學習書法基礎知識,不知道應該怎么練?誤以為買本字帖照著寫,而且放大幾倍寫。執筆姿勢不規范,筆法動作不正確,臨摹方法不科學……99%的初學者都是這個問題。 提醒初學者,想真正的學好書法,正確的作法是:必須要先學習書法理論基礎知識,了解書法技術原理。尤其要明白練習書法是有操作規程的,必須按照科學系統、正規專業的訓練方法,一步一步的練,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違章作業。 建議從頭再來,拿出兩周的時間專門練習基本功。重點是:執筆法→運筆法→筆畫。這是練好書法的前提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