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決定壽命?14年研究結果公開:壽命長的人,走路有1個特性在每個人的生活當中,除了坐著和躺著,那么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步行了,有許多研究都證明,步行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壽命,說到這里可能有不少人都不相信,不過有一項進行了14年的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并且還發現壽命長的人,步行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 步行決定壽命?14年研究結果公開:壽命長的人,走路有1個特性 壽命長的人,走路擁有的特性就是——快,國外的這項研究,研究對象是三萬名老年人,這些老年人的年齡普遍在65歲以上,經過長達14年的調查研究后發現,年齡與性別相同的情況下,走路步數越快,那么壽命越長。 研究人員表示,一個正常人的走路速度應該是一秒90厘米,但如果一秒鐘走不到60厘米的話,那么壽命可能會比較短,所以如果想要自己的壽命延長,那么最好能堅持進行快走,以達到保健身體的作用。不過堅持進行快走不僅僅會使人們的壽命得到延長,還能夠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堅持進行快走,能給身體帶來哪些好處? 1、加快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 當人體運動的時候,身體內血液流動的速度會加快,快走也是一樣。研究證明,只要人體開始快走,那么身體內百分之五十的血液流速就會加快,而當血液流速加快的時候,血管的彈性會有所增加,所以走路能給人體帶來很多的好處。 2、穩定血壓 不少權威機構都覺得,走路能給人帶來極大的好處,同時給人帶來的負面營養也是最小的,運動的時候可以保證身體的健康,走路的時候,身體的脂肪代謝會比較快,可以使我們的體重保持健康狀態。另外走路的時候,我們的心跳不會像跑步那樣心跳速度過快,這樣更有利于心臟的健康。WHO認為:當我們的體重減輕五公斤的時候,我們的血壓會隨之減少2到10毫米汞柱,所以快走能夠起到穩定血壓的作用。 心腦血管的問題是中老年人的一大健康殺手,因此中老年人更應該多運動,這樣就能夠避免各種疾病的發生。不過運動雖然好處很多,但其實需要注意的事情也有很多,只有以下的幾件事都注意到了,那么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血管,使壽命得到延長。 步行鍛煉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步行速度的控制 很多人在知道了快走對身體好之后,自己也跟著快走,但快走的同時就算是身體不舒服也不會降低速度,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行為。走路時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尤其是中老年人。現在很多中老年人都被各種慢性疾病所困擾,如果在走路的時候盲目追求速度,那么可能會適得其反,使身體本身患有的疾病加重。 例如,骨質疏松的患者,如果在走路的時候一味的加快速度,那么很容易出現摔倒的情況,而在摔倒之后,想要再次爬起來就比較艱難,很容易造成骨折的現象,嚴重的話可能下半輩子就需要一直坐在輪椅上了,如果真的因為走路而導致這樣的情況,那么任何人都會非常的后悔。 2、走路的步數控制 不少人會認為,走路速度我控制好了,那么我走路的步數越多,對身體是不是越好。但其實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每個年齡段都有適合自己的步數,就拿一萬步來說,年輕的人每天走一萬步,可以說是輕輕松松,一點也不會感覺到疲憊,不過老年人如果走一萬步,那么則會氣喘吁吁。其實對于老年人而言,每天走6000步就可以達到養生的目的了,如果身體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話,那么可以適當的減少步數。 3、注意步行的時間 很多的老年人喜歡在早上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去鍛煉,還有些人喜歡在吃完晚飯之后去鍛煉,其實早上和晚上步行都是可以的,不過要注意下時間點。早上的時候最好不要太早,等天完全涼了之后再出去鍛煉,尤其是現在正處于氣溫變化較大的冬天,天沒亮的時候氣溫非常冷,此時出去鍛煉會對我們血管健康不利。而晚上的話,最好在吃完飯之后半小時之后再去運動,并且運動時間也要有所控制,最好在三十分鐘左右。 步行確實能夠影響我們的生命,并且步行速度比較快的人,通常壽命會比較長,另外還能夠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不過走路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走路速度的控制,并不是越快越好,應該根據與自身的情況來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