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史 百家號 發布時間:2022-01-23 23:17:19 俄羅斯民眾心中的偉人榜單,斯大林才排第3,第1第2是何方神圣? 俄羅斯人是實打實的戰斗民族,他們可以與黑熊單打獨斗,他們的航班不會因為惡劣天氣晚點,他們的政府官員也不懼怕歐美國家所謂的制裁。如果給俄羅斯的偉人建個排行榜,在俄羅斯人看來榜單前三名非列寧、斯大林和普京莫屬,可俄羅斯本國人并不這么認為。 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臺舉辦了一場邀請全民投票的活動,活動目的是評選最偉大的俄羅斯人。最終投票結果顯示,斯大林僅排在第三位,列寧和普京都未進入前三名,排在榜單頭兩位的則分別為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
一、國家英雄 在本次評選中位列第一的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他被評為“最偉大的俄羅斯人”。亞歷山大對世界歷史的影響相對來說不是那么大,因此俄羅斯人對他的感覺會比較陌生。亞歷山大是俄羅斯人的民族英雄,他的存在對俄羅斯這個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多次帶領國人擊退外來侵略者,成功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領袖。其實涅夫斯基并不是亞歷山大的原名,這是俄羅斯人民對亞歷山大的一種尊稱,意為涅瓦河的英雄。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原名為亞歷山大·雅羅斯拉維奇,他出生于公元1220年,其父親是沙俄治下諾夫哥羅德公國的大公,他本人也在公元1236年被正式冊封為諾夫哥羅德公爵。當時沙俄正面臨西方天主教國家的入侵,情況非常危急。
公元1240年7月,瑞典國駙馬雅爾·比格爾突然率領軍隊進入涅瓦河,兵鋒直指沙俄邊境。安頓好大軍后,比格爾派人給亞歷山大送了一封挑釁意味十足的信函。 亞歷山大接到信函后,沒有等公國給民眾發布動員令,也沒有等父親給他增援,直接帶著自己原本的軍團和少量臨時招募的志愿軍就出征了。到達敵軍附近后,亞歷山大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帶著部隊原地休整,等待進攻的時機。
7月15日清晨大霧彌漫,人類的能見度非常低。亞歷山大知道進攻的時刻到來了,他帶領士兵向瑞典軍的駐地發起了攻擊。毫無防備的瑞典軍迅速被擊潰,指揮官比格爾頭部被刺傷,大量士兵陣亡,損失非常慘重,而俄軍僅僅死亡20人。 涅瓦河之戰以俄軍的絕對勝利告終,瑞典軍被趕出了沙俄邊境,亞歷山大成功捍衛了國家主權。他用這場戰役證明了自己的軍事才能和沙俄的軍事實力,使外敵不敢再輕易進犯沙俄。此戰后,亞歷山大得到了極大榮譽,人民都尊稱他為涅夫斯基。
沒多久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與其他貴族發生矛盾,一氣之下返回了家鄉。日耳曼人得知后,立馬向沙俄發起了進攻,捷索沃、盧古、科波里耶相繼被攻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臨危受命重新出山,率領軍隊反擊侵略者,將他們全部趕出沙俄。 后來蒙古鐵騎踏上沙俄的土地,并征服了大半個沙俄。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父親做出歸附蒙古的決定后不久就被毒死,亞歷山大一邊與弟弟競爭大公爵位,一邊采用懷柔政策與蒙古保持良好關系。
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的努力下,沙俄維持了統一的局面。公元1263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在伏爾加河畔的戈羅杰茨病逝,他死后沙俄再度分裂。公元1942年,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被確認為民族英雄,軍隊還專門設置了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勛章。 二、改革第一人 在評選中排在第二位的是斯托雷平。公元1862年斯托雷平在一個顯赫的俄國貴族家庭出生了,因此他能一直接受良好的精英教育。斯托雷平成績優異,在多個領域都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大學畢業后他走上了從政的道路。
公元1884年-1889年,斯托雷平先后在內務部、帝國國有資產部以及科夫諾省政府供職。這段經歷讓斯托雷平積攢了大量處理政務的經驗,行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公元1902年斯托雷平升任省督,成為俄國歷史上任職省督最年輕的人。 公元1905年起,俄國頻繁爆發農民起義,斯托雷平管理的薩拉托夫省也發生了動亂。他派遣軍隊對起義軍進行殘酷鎮壓,很快平息了動亂,當時薩拉托夫省是俄國唯一一個爆發動亂后迅速恢復穩定的地區。
之后斯托雷平得以調入中央成為俄國政府的內政大臣,沒多久他得到沙皇的信任,被任命為國家總理,成為炙手可熱的權貴。深入權利中心后,斯托雷平對俄國的未來非常擔憂,他決定用改革的方式來挽救日薄西山的帝國,企圖重現帝國的輝煌。 斯托雷平積極推行一系列改革政策,其中土地改革是最為重要的一環。他施行的土地政策讓農民能夠把土地變為私產,建立獨立的田莊或農場,使數百萬農民得以脫離貧困。同時,斯托雷平還嘗試提高工人階級的生活水平。
斯托雷平的舉措維護了底層階級的利益,卻傷害了貴族和中產階級的利益,給自己增加了很多政敵。之后斯托雷平又企圖用政府內閣壓制君權,導致他備受沙皇猜忌。后來斯托雷平因被排擠而淡出俄國政壇,最終死于暗殺。 三、革命領袖 公元1917年11月7日,列寧率領布爾什維克黨武裝力量成功推翻了俄國資產階級組建的臨時政府,蘇維埃政權應運而起,這便是對整個世界的歷史發展進程產生深遠影響的俄國十月革命。
名列榜單第三名的斯大林,就是十月革命領導團體中的一員,為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公元1918-1920年間蘇俄爆發國內戰爭,期間斯大林進入列寧組建的政權核心領導集團,他在軍隊中的影響力也在日益增強。 在十月革命以后,原俄國境內的各民族建立起多個獨立政權,蘇俄國內戰爭期間這些政權為抵御共同的敵人而組成軍政同盟。國內戰爭順利結束后,俄羅斯聯合烏克蘭等三國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也就是蘇聯。
列寧離世后,斯大林接替他成為蘇聯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在他的領導下,蘇聯實現了農業集體化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經濟和軍事實力飛速增長,成為有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且能與美國抗衡的世界超級大國。 四、總結 公元1953年斯大林驟然離世,之后蘇聯歷任領導人都沒能駕馭住這個龐大的聯邦制國家。公元1991年蘇聯正式解體,昔日的超級強國瞬間四分五裂,分化成15個國家。在這15個國家中,面積最大且綜合實力最強的就是俄羅斯,而且俄羅斯也是全球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盡管俄羅斯不復蘇聯當年的風光,卻仍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強國,保持著強悍的作風和舉足輕重的話語權。俄羅斯歷經坎坷依舊如此強大,離不開其先輩們的付出。關于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公布的榜單,能上榜的人都應該被稱為“偉大的俄羅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