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是在中國很常見的一種鳥類,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隨處可見,它們總是會在林間與草地覓食,幾乎中國的各個省市都有斑鳩的身影。 ![]() 斑鳩性情溫順,并不是特別怕人,它們常常以小群體進行活動,為城市增添了一絲自然美感。那么為什么如此常見的斑鳩,我們卻很少看到它們的巢穴呢? 什么是斑鳩?無論是在鄉野還是在城市當中,我們總是會看到斑鳩在一起活動,斑鳩也可以稱作“鵓鴣”或者“斑鳩咕咕”,外形上類似于鴿子,但是它也有自己獨特的特征。它們身形如鴿子一樣圓潤,但是顏色上有所區別,斑鳩下身的羽毛整體是褐色的,下面尾部顏色呈更深的藍灰色,頭部和頸部是漂亮的灰色,在頸部的兩側還有非常明顯的兩塊黑色羽毛。 ![]() 黑色羽毛上面一般都有星星點點的白色羽毛作為裝飾,像是它們專門為自己帶了項鏈一樣,斑鳩雌鳥和雄鳥的外形差別不是很大,因此較難分別出來。 ![]() 斑鳩這一鳥類的種類也非常之多,品種各樣。主要種類有火斑鳩、山斑鳩、珠頸斑鳩這三種,其中山斑鳩是最為常見的。這三種類型都有細微差別,其中火斑鳩的雄性和雌性能夠進行分辨。火斑鳩雄鳥的下方羽毛偏粉色,翅膀上面主要顏色是棕黃,火斑鳩雌鳥頭部羽毛是暗棕色,而身體上羽毛的紅色較少,腳是紅色,珠頸斑鳩和山斑鳩基本上是雌雄同色。 ![]() 斑鳩的聲音都比較低沉,喜歡連續地發出叫聲,叫聲具有一定的節奏感和可辨識度。它們叫聲比較悅耳動聽,以“咕-咕咕-咕咕”的節奏不斷重復,如果仔細聽斑鳩發聲的規律,那么聽到聲音便可以判斷出來這是斑鳩這類鳥。 ![]() 此外,還有音樂制作者會專門到野外、鄉間去錄制斑鳩的叫聲,為音樂添加大自然的元素。在網上我們也可以搜索到非常多的斑鳩鳴叫的音頻或者視頻,斑鳩的聲音能夠讓我們感受到放松和快樂,在城市里能夠聽到斑鳩的聲音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 斑鳩的主要棲息地是在林間以及田野,但是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張,現在林地數量是越來越少了。因此斑鳩也進入了城市當中生活,在城市里是很容易見到的。 在一些飯館或者校園食堂的附近,我們也可以常常看到斑鳩飛到門前來吃食。它們會吃地面剩余的米飯以及殘渣,但是在野外斑鳩主要吃的是野果、稻谷、高粱等,有時候也會捉到幼蟲來吃。斑鳩對環境的適應力是很強的,不怎么挑食。 ![]() 但是看到斑鳩也不要隨意進行投喂,畢竟它是大自然當中的動物,如果投喂不當,那么可能會造成斑鳩的死亡。斑鳩的警惕性也是比較高的,雖然它們性情溫順,不會對人造成威脅,但當人類靠近它們2~3米的時候,它們便會警惕地飛走。 斑鳩可以自己筑巢嗎?斑鳩在自然界也是像我們一樣的一夫一妻制,雌鳥與雄鳥一起相互幫助來進行筑巢與繁衍。它們的巢穴并沒有特別的繁雜,一般它們筑巢的樣式都很簡潔,尋找到一些非常細小的樹枝相互交疊在一起,做成一個像碗一樣的小窩就足夠它們生活了。 ![]()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一般在筑巢之前,雄鳥都會像偵察兵一樣去周圍進行勘探,然后發現一處比較好的地方之后,叫雌鳥來檢查。它需要征得雌鳥的同意,當雌鳥對這個地方比較滿意,它們兩個便開始去收集筑巢材料。 ![]() 我們都學過成語“鳩占鵲巢”,有些人可能就會想,斑鳩自己可以筑巢,為什么要去霸占喜鵲的巢穴呢?其實這個成語對我們造成了誤導,學術界對于這個情況是存在很大爭議的,在生活中斑鳩這類鳥兒是可以自己筑巢的,而且它們大部分都不會去霸占其他鳥類的巢穴。 ![]() 在極少的情況下,會出現一群比較懶惰的斑鳩,它們更希望不勞而獲,因為喜鵲的巢穴更加豪華而且精致,要比斑鳩簡單的窩要舒適許多。就算有些喜鵲已經搬離了巢穴,但是喜鵲剩下的鳥窩也要比一些斑鳩新建的鳥窩還要好,因此斑鳩便會選擇一些喜鵲剩下的鳥窩直接進行居住。 ![]() 喜鵲的生理結構 斑鳩沒有固定的繁育時期,它們每年都會繁育兩次到三次小鳥,斑鳩夫妻會輪流照顧鳥蛋。當一只鳥出去覓食的時候,另一只鳥便會留在巢穴孵蛋,當幼鳥孵出來之后,也是如此交替進行。 ![]() 幼鳥需要兩周才能夠進行飛行訓練,飛行訓練的前提是幼鳥的羽毛需要長齊,這時父母便會帶著幼鳥嘗試它的第一次飛行。當幼鳥有能力很好地進行飛行的時候,便必須要離開巢穴,自己到大自然當中生活了。 ![]() 斑鳩每次孵化的幼鳥數量較少,以前會有人進行斑鳩的捕獵,野外也有許多鳥類的天敵,比如野貓。因此以前斑鳩的數量是不斷減少的,但近年在法律的保護下,斑鳩的數量在逐步提高,我們也能在城市中看到更多的斑鳩了。 斑鳩巢穴在哪里?斑鳩和燕子一樣都是會在城市周邊筑巢的,不過燕子更喜歡在離城市很近的區域進行筑巢,斑鳩的警惕性要更高一點,它們喜歡在人較少的郊區以及野外進行筑巢,因此我們并不太容易發現它們的巢穴。 ![]() 在人居住的區域對斑鳩巢穴會有一定的威脅,有一些熊孩子或者別有用心之人會去故意破壞斑鳩的巢穴,甚至有偷鳥蛋的情況發生。而且在人居住的地方一般都有飼養貓或者狗這樣的動物,它們會去追逐斑鳩,對斑鳩造成傷害,因此我們在城市里是比較難發現它們巢穴的。 ![]() 斑鳩一般喜歡在樟樹或者梧桐樹上筑巢,它們選擇高度較均衡的樹,并且需要有茂密的樹葉來幫助它們掩護自己的巢穴,被密葉所覆蓋的巢穴也并不容易被人發現。 如果樹特別矮,那么便會給野貓可乘之機,野貓很容易爬到樹上將它們巢穴中的鳥蛋給吃掉。而如果樹特別高,幼鳥在孵化之后進行飛行訓練會比較困難,越高的樹越不穩定,受大風的吹拂會劇烈搖擺,鳥蛋有可能會從巢穴滑落,從而掉下去碎掉。因此15-20米高的大樹是最為合適的。 ![]() 我們之所以在城市中很難看到斑鳩的巢穴,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城市中的樹木較少。大多數的樹木都是整齊排列在道路兩邊,每年還會有專門的政府工作人員來對樹木進行修剪,道路兩邊樹木的葉子都非常稀疏,不能夠隱蔽斑鳩的巢穴。小區里面的綠化也不足夠斑鳩進行筑巢,小區的環境比較危險,斑鳩只有選擇人更少的地方才能夠筑巢。 ![]() 在城市這樣高樓大廈的環境當中,斑鳩也是無法在高樓之上進行筑巢的,有部分斑鳩甚至只能選擇在居民的空調機箱上進行筑巢,它們可能也是尋找了很久都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方,才被迫在空調上進行筑巢的。 ![]() 在網絡上,有一些博主也會分享大自然的斑鳩在空調機箱上或者在陽臺上筑巢的視頻,鳥類在靠近人如此近的地方筑巢是很難得的事情。斑鳩的生活棲息地被城市所搶奪,它們必須適應著變化的環境,才能夠生存下去,所幸人類并沒有傷害這些在家附近筑巢的斑鳩,而是保持一定距離去觀察它們,這樣的行為是很好的。 甚至有 ![]() 網友發言說,斑鳩能選擇在家外面的陽臺筑巢,說明這個地方的風水比較好,斑鳩感受到了這個家庭安全的氣息才敢在附近筑巢。如果比較危險,它們是絕對不可能選擇這個地方的,因此我們需要善待這些鳥類朋友們,盡可能給它們一個生存的環境。 ![]() 正是因為這些因素,我們雖然在城市里面能夠看到斑鳩,但很難發現其巢穴。我們也不一定非要去發現它們的巢穴,隱蔽的地方才能夠給它們帶來真正的安全,保護好它們的棲息地,讓它們有更多的生存空間,不要進行過多的打擾。 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在上個世紀由于生活水平較低,人們有時在糧食短缺的情況下會去捕食斑鳩,這樣就會導致斑鳩的數量減少,斑鳩也不敢在離人太近的區域去筑巢了。現在有一些不良的商販也在售賣斑鳩野味,他們大力宣傳斑鳩的營養價值,并且告訴許多人吃了斑鳩可以很好地補身體,但是食用斑鳩危害不少。 一是引發各類傳染病。野生斑鳩生存的環境很復雜,它們要到各種地方去覓食,食物的來源并不穩定,身上便會攜帶部分的病菌,當一些不健康的食物被它們吃下肚之后,病菌會潛伏在它們身體里面。如果人類食用了身體里面帶有病菌的斑鳩,那么人類便會感染各種傳染病。 ![]() 其次,斑鳩身體里會潛伏寄生蟲。寄生蟲進入人體之后很難被發現,之后會快速生長,輕微的情況下會造成我們肚子疼痛,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引起注意。寄生蟲發展到后期會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影響,也很難從身體當中排出,為了家人的身體健康,我們不應該去食用野味。 ![]() 第三是斑鳩體內的重金屬超標。許多野外的鳥類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積累一定的重金屬在體內,斑鳩也是一樣,這些重金屬日積月累下來對人體是具有危害的。 當人類食用了重金屬斑鳩,這些有害的重金屬物質進入人體后無法新陳代謝,很難排出身體外,讓人出現惡心、嘔吐、頭暈等各種不適癥狀,需要盡快去醫院才能夠得到治療。斑鳩本來就是保護品種,我們去吃野外斑鳩必然會有各種危害。 ![]() 法律上也規定斑鳩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我們是不能食用斑鳩的,惡意地對斑鳩進行捕捉,會嚴重破壞生態的平衡性,并且讓斑鳩的種類變得稀少。 斑鳩如今生活的環境已經和人類相互交融了,它們也是我們城市中的一份子,我們在生活的同時也需要注意保護這些鳥類,鳥類的增多也代表著我們生活環境的改善,我們要與斑鳩和諧相處,與這些自然中的動物們共存。 ![]() 當我們保護好斑鳩之后,那么總有一天我們在城市當中也可以看到斑鳩的巢穴。在城市中忙碌工作一天之后,聽到鳥兒悅耳動聽的歌聲,那也是一件非常舒心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