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哈利提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情感賬戶”,對方每做一件讓你開心的事情,就是在往你們的情感賬戶里存錢;每做一次傷害你的事情,就是從你們的情感賬戶里取錢。 在婚姻關系里,一次次傷害的累積,足以讓你們的情感賬戶欠費,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會漸行漸遠。 對于感情,相信每個女人都希望,那個對自己說愛的男人,可以一生一世都對自己關懷呵護。然而,事實上,不管男人許下多么動聽的誓言,對你又怎樣的無微不至,一旦遇上婆媳矛盾,大部分的男人都容易傷透妻子的心。 曾經有一個專門的調查,統計當發生婆媳沖突時丈夫會做什么:51%的老公什么都不說;38%的老公無論對錯都指責妻子;僅有11%的老公表示如果老媽錯了,他會站在妻子這一邊。 在婆媳關系中,絕大多數男人選擇了沉默和指責妻子,這恰恰是婆媳矛盾越燒越旺的原因。 網友小潔說,和老公李亮(化名)談戀愛三年,結婚七年,在一起十年,感情還是很好的,可每次只要涉及到婆家事,就必定會吵架。 01 她是我媽,我能怎么辦 小潔是城市獨生女,而李亮家是農村的,家里還有兩兄弟,當初結婚的時候因為是奉子成婚,考慮到婆家的經濟條件,為了不讓女兒受委屈,房子、車子都是小潔父母幫忙置辦的。 李亮是名校碩士畢業,而弟弟李浪因為打小貪玩,連高中都沒讀完就輟學了,然后早早就結婚生子了,因此,小叔的孩子比小潔的孩子還大三歲。 原本小潔父母已經退休,而婆婆一直在給小叔帶娃,所以小潔的孩子原本不打算讓婆婆帶的,但是她卻強調:“孩子又不是沒有奶奶,我怎么能不管呢?奶奶帶孫子天經地義,我要是不來那不真成倒插門了啊!” 當初結婚的時候得知大錢都是女方出的,村里就有人笑話李亮這是成了倒插門,所以婆婆對此一直耿耿于懷,總是跟李亮強調結了婚要在家里硬氣點,這次話都說得這么明了,他只好跟小潔說:“我媽帶了一個了,有經驗,就讓她來吧。” 小叔子兩口子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一直是跟著婆婆的,所以這次來城里幫小潔帶娃,孫子自然也跟著一起來了。3歲的孩子原本該上幼兒園了,但是小叔卻總是表示自己沒錢,不讓上。如今婆婆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實在有點吃不消,于是跟李亮商量要不要他出點錢給孩子找個幼兒園。 小叔的孩子因為長期在農村跟著老人一起生活,身上壞毛病也不少,小潔曾不止一次提出如果婆婆一個人帶不了兩個孩子不如干脆回老家去,讓她父母來帶娃。 李亮也知道弟弟就是爛泥扶不上墻,也知道親媽太偏心弟弟,是非不分,更加知道長期供養侄子也確實不妥。道理都懂,可他就是沒法拒絕她,更害怕她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你是哥哥,你有能力不幫弟弟,誰幫他?” 心理學家武志紅認為,中國家庭矛盾的大多原因,是因為中國式漿糊邏輯,也就是我的事兒是你的事兒,你的事兒也是我的事。 很多時候家庭矛盾的根源是邊界意識不清,作為家里的老大,婆婆總是跟他強調兄弟之間要互相幫襯,不能讓人覺得他讀書多就瞧不起弟弟,在這種道德綁架之下,他實在沒有辦法拒絕。 每次小潔因為帶孩子的事情和他吵,他就會抱頭痛哭:“她是我媽媽,我能有什么辦法。” 看著丈夫夾在中間被逼成這樣,小潔也實在于心不忍,所以讓婆婆回去的事情吵了幾次之后她干脆也懶得再管了,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婆婆得聽自己的,對此李亮拍著胸脯保證自己會去溝通,絕不會讓自己兒子成為侄子那樣。 02 拎不清的丈夫傷透妻子的心 婚姻是婆媳關系的照妖鏡,同住是婆媳關系的殺手锏。 本來沒住在一起也沒多大事,沒進門時,婆婆把小潔捧在天上,飯來張口,十指不沾陽春水。住在一起后,情況大反轉,婆婆開始抱怨她吃完飯不幫著收拾,連小潔做的飯菜也總是挑剔再三,更讓她無法忍受的是明明說好孩子的教育她做主,可婆婆卻總喜歡跟著瞎攪和。 婆婆特別喜歡看電視,經常帶著孩子就把電視打開了,小潔發現之后特別嚴肅地跟她聊過這個問題,說孩子3歲前千萬別讓他看電視,可婆婆卻強詞奪理,表示侄子的本領都是電視里學來的。 之前她愿意忍受婆婆帶著侄子住這邊是看丈夫的面子,但是涉及到孩子的問題她是堅決不會退讓的,于是直接跟李亮表明態度:“你要我和兒子還是要你媽?如果你堅持讓你媽在這邊,我們就分開過。” 婆婆大概永遠也想不到自己因為看個電視就會把照看孫子的飯碗給弄丟了,雖然她覺得兒媳是小題大做,但是終究也不忍心看著兒子和兒媳為此鬧掰了,于是只好同意回老家,但是回去前她也提出了一個條件:“你每年掙得也不少,干脆給你弟弟在縣城買套房子,這樣你侄子也不至于每天在村里混了。” 當初結婚時婆家一分錢不出,如今不僅要承擔侄子的學費,還連他們家的房子都要幫著買了,小潔自然是不同意,表示小叔也是成年人了,該學著自己去奮斗了。 就在為買房的事僵持不下時,婆婆又搬出那套一哭二鬧的老把戲,說弟弟兩口子在工廠打工多么多么不容易,李亮作為哥哥怎么就這么狠心。 看著馬上要把“逐出家門”的親媽受這份委屈,李亮實在于心不忍,于是只好再次跟小潔商量:“我讀書多,幫弟弟買套房子應該的,縣城一套房子30多萬,我一年就可以掙回來,一家人別這么計較了。” 的確,以目前家庭的收入,幫小叔買套30多萬的房子的確壓力不大,可是讓小潔真正無法接受的是丈夫對婆家沒有原則和底線的幫襯和妥協,這次是買房,她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選擇題等著她。為了表明自己的立場,她直接反問李亮:“幫弟弟買房應該的,你自己買房了嗎?別忘了婚房還是我家出錢買的。” 盡管小潔極力反對,但是李亮還是不顧反對給了婆婆30萬回去幫弟弟買房,面對拎不清的丈夫,小潔提出了離婚。 03 愚孝,對婚姻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在我們的文化里,“孝”字特別突出。過度的“孝”和“愚孝”,對婚姻卻是一種巨大的破壞。 很多男人就是覺得父母的話一定要聽,不管這種話有無違背基本常識。無論是《都挺好》里面的蘇明哲,還是像李亮這樣的男人,你受過高等教育,知道很多東西是違背常識,對自己,對婚姻,對整個家庭都沒什么幫助,為什么要僅僅為了一個“孝”的名聲而犧牲跟你一起過日子的人呢? “孝”容易把很多界限都模糊。很多做父母的認為,我把你養育成人,你就該一直站在我這邊,父母是親人,而媳婦是外人,正是因為這種邊界感不清楚,把兒子的家攪和得雞飛狗跳。 男人要明白,家最終是你和妻子的家,不是你和媽媽的家,也不是和兄弟的家。孝順父母是一個男人的責任,疼愛妻兒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成就事業也是一個男人的責任。別一味地沉浸在孝道里,忽略其他作為一個男人更應該承擔的東西。 -END- |
|
來自: 專家視點 > 《情感、家庭、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