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每日復盤的【思考模型】 是什么創造了城市、機器? 是什么創造了芯片、藥物? 是什么創造了浩瀚的宇宙? 是這個只有拳頭大小的大腦,一個人的大腦發達程度取決于是否經過長年累月的思考讓具備創造力的器官更加的發達,所以如果我們不思考,大腦就會退化萎縮,反之,堅持思考會讓大腦不斷的進化,甚至具備創造世界的能力。 所以我每天思考碼字的時候,我老婆會和我兒子開玩笑:“你爸在改變世界”,或許這并不是一個玩笑,正確的事情堅持下來,就會像物理的臨界點一樣,水瞬間成冰,下面我要說的是每天讓大腦進化的方法,是你聽到最多的詞:【復盤】 01 每天首先要反思的一定是最重要、更高維度的事情。 ![]() # 學習的方法 | 要不斷的積累和升級學習知識的方法,以便更高效的學習,列舉我最常用的: 我的手機里有個筆記叫做iNote,我用來記錄像新聞一樣碎片化的待整理的知識; 我常用的閱讀的方法,是閱讀關鍵概念,再找到不同關鍵概念之間的關聯來閱讀一本書; 我用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學到的東西寫出來,再用出來解決問題,再寫第二遍出來; 我用的更好的學習方法,就是總結和歸納這個領域最厲害的人的方法論,抽象出自己的方法論,直接不斷的練習,直到成為習慣。 # 思考的方法 | 要不斷積累思考的方法,思考方法是為了解決不同場景下的問題的: 我最常用的是問幾個主要的問題,本質是什么?利益方是誰?不同的人怎么想?我預測的結果是什么?如何驗證我的結果是正確的; 我認為最重要的第二個思考方式,是逆向思考,凡事總是反過來想會有不一樣的靈感。 02 每天需要反思的是否真正理解了新的知識。 ![]() # 學習了什么知識并進入歸類,知識一定要整理和分類的,否則腦子就會亂掉: 是否理解到了更高維度的自然規律; 是否了解到了某個領域的原則; 是否了解到了新的公式、方法論、經驗、模型; 是否了解到了好用的工具; 是否對以上內容相關的概念有更正確的理解; 學習了哪些系統類的知識、應用類的知識、知識類的知識、碎片化需要待整理的知識。 # 思考知識是否理解到了知識 看到和理解到之間有一道巨大的鴻溝,如果沒有真正理解,就沒有機會運用知識,于是閱讀的時間就白白浪費掉了,如果沒有理解就需要記入待整理的范疇,因為直到我們學習到了其他的知識,才會明白這些被放進筆記的知識。 03 每天需要覺察是否做了實踐和解決了問題。 ![]() # 是否把知識在生活中實踐或解決問題 任何的知識如果無法進入實踐階段,或者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那么即使真正理解了,也是無用的知識。 # 是否應該把好的行為內化到潛意識 即使我們把知識運用到實踐或者解決了問題,不代表我們可以自如的運用,直到有用的知識像開車一樣駕輕就熟,就成了內化到我們身體中的“武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