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儒家經(jīng)典,是一部論述修養(yǎng)、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其文字簡煉明雋,兼采雅俗,言辭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滲透著萬物一體的世界觀。 《菜根譚》開出的處世之方偏重心態(tài)和人事,悟虛妄真實之理,指出貧富、尊卑、窮達因為心念使善惡、禍福相互轉換,告誡世人及時轉念,戒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內(nèi)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閱歷和境界。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聞惡不可就惡,恐為讒夫泄怒;聞善不可即親,恐引奸人進身。 這段話譯成現(xiàn)代漢語,其意思是,聽到人家有過錯或作了壞事,不要馬上就起厭惡之心理,必須經(jīng)過自己一番冷靜的觀察,判斷一下傳話的人是否有誣陷泄憤的意圖;聽到某人有善行作了好事,也不要立刻就相信而親近他,必須經(jīng)過自己一番冷靜的觀察,以免被那些奸人作為謀官的手段。 其實,自古至今,道理都是相通的。人們往往在聽到別人犯了過錯或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會對這個人馬上翻臉,厭惡之至。所以常常會對他人產(chǎn)生出諸多的誤解,最好是冷靜一下自己的心,經(jīng)過一番仔細觀察再做出決定,切忌馬上就起厭惡之心理,更要去斟酌一下傳話的人是否有誣陷泄憤的意圖; 當然,在聽到他人有善行之德作了好事,也不要很快就相信而親近他,必須經(jīng)過自己一番冷靜的觀察,以防是那些奸人所設下的圈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