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頭,先聲明一點,我們今天要講的國立重慶大學,在民國時期,是一所頂級院校,大致可以參考1947年的民國教育部高校排名,它是排在第17名。相較于現在的重慶大學排在第35名左右,不禁感慨,今非昔比。 ![]()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在高等教育領域最為關注的兩件事之一,便是“如何使全國高等學校的地理分布更為合理”。當時的一項重要政策是,“在全國加強或建立國立大學,直接由南京教育部監督”。 1929年,為了響應政府的號召,一批在成都大學任教的川東籍教授回到重慶,聯合工商界著名人士朱叔癡、汪云松等,成立“重慶大學促進會”,并向駐節重慶的國民革命軍21軍軍長、四川善后督辦劉湘建議籌辦重慶大學。軍長劉湘從小酷愛讀書,年幼時期就讀于鄉間私塾,并考入四川陸軍講習所。隨后,由于成績優異,被成功保送到總督趙爾巽剛開辦的四川陸軍講武堂深造。他深知創辦一所國立大學,對于當時的川東地區是有多么地重要。 隨后,劉湘召集有關人士開會,正式成立重慶大學籌備會,發表《重慶大學大學籌備會成立宣言》和《重慶大學籌備會宣言》,并親任第一任校長。 ![]() 1934年,國內局勢持續動蕩,蔣介石與宋美齡到重慶考察,并專程視察了重慶大學的建校情況。在當地政府和重慶大學相關領導陪同下,蔣介石對重大的建設是贊不絕口,用一句“頗有蒸蒸日上之勢”來夸贊。隨后在1935年,重慶大學被教育部批準為省立重慶大學。 ![]() 1937年,日寇鐵蹄踏上盧溝橋,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一大批國立大學紛紛內遷,這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中央國立大學。據史料記載,國立中央大學等高校內遷重慶時,重慶大學曾拿出沙坪壩松林坡約200畝土地,供中央大學建校舍攜手辦學。這個時期,兩校師資互聘、學分互認、資源共享。在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的緊密合作下,兩校的教育和科研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抗戰時期在重慶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執教與求學的師生中,幾十年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人數有100多位。這個時期的重慶大學可謂是占了不少的光。 1942年,省立重慶大學正式更名為國立重慶大學,這也意味著重慶大學的經費、管理均受制于中央政府,不再由地方管轄。從1937年到1945年,這段時間是重慶大學的黃金發展期,一方面得益于中央大學的“內援”,另一方面得益于大量中央資金扶持。 ![]() 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中央大學決定遷回南京,并將校區歸還給重慶大學,結束了兩校長達10年的合作。 1947年,國民政府將重慶中央醫院附屬沙磁醫院改組為重慶大學醫學院附屬沙磁醫院,成為重慶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這個時候的重慶大學,才真正擁有了自己的醫學院,并進一步增強了學校的實力,變成了一所多科性綜合大學。民國1947年的教育部國立大學排名中,國立重慶大學位列第17名,這個名次高于國立西北大學和國立復旦大學,在當時是一所頂級名校。 1949年,新中國成立,受制于國內外的局勢,中國和蘇聯的關系極其密切。為了向蘇聯學習他們的高校辦學模式,把西方國家的辦學模式徹底去除,我國從1950年開始做出了高校院系大調整的策略。重慶大學在當時的背景下,可謂是被拆分的“傷筋動骨”。調整前的重慶大學六大學院分別是文、理、商、法、醫、工。調整之后的重慶大學的6個學院僅剩下了工學院保留較強實力,并且工學院中的土建系、化工系、無線電系也調出支援了其他高校。重慶大學的文學院、理學院、醫學院這3大學院,先后并入了四川大學。重慶大學發展到1966年的時候,全校僅有6個系15個專業,成了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學。 由于建國后重慶取消了直轄地位,1997年以前一直以四川省重慶市的名義發展,所以重慶大學當時的分拆基本上都在四川省之內,客觀上促進了西北地區高校的大發展。后面將重慶大學分開的院校分為省外部分,重慶部分,四川部分,分別來講述,網友們可以看得清楚一些。 ![]() 省外部分 重慶大學的電機系電報電話通訊專業與國立北洋大學(天津大學)電訊系、電話電報通訊和無線電通信廣播兩個專業組建了北京郵電大學。 四川部分 重慶大學的理學院整體、文學院大部分并入了四川大學,當時只有6個學院的重大,相當于三分之一給了川大。 重慶大學工學院化學化工系參與組建四川化學工業學院,這所學校后來發展成為成都科學技術大學,1994年和四川大學合并組建四川聯合大學,1998年更名為四川大學。和四川大學合并,這也意味著重慶大學的這條線脈最終也歸屬了四川大學。 重慶大學醫學院整體劃歸當時的華西大學,即后來的華西醫科大學,2000年與四川聯合大學組建新的四川大學。這也就意味著,重慶大學的文、理、醫3個學院全部劃給了四川大學,占據重慶大學院系調整前的半壁江山。 ![]() 重慶大學商學院整體并入四川財經學院,后來發展成為西南財經大學。現在的西南財經大學是一所211工程院校,直屬于教育部。擁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博士后流動站,7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9個專業學位碩士點,在財經類院校中位列第五名,實力相當不錯。 重慶大學工學院的鐵道工程專業調入了西南交通大學的土木系。雖然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是唐山鐵道學院,并非四川“土生土長”的院校,但遷到四川后算是站穩了腳跟,發展也十分迅速,目前來看算是一所四川的院校了。 重慶大學地質系給了成都地質學院,即現在的成都理工大學。 重慶部分 留在重慶的部分,主要包括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重慶建筑大學。 重慶大學體育系劃歸西南師范學院,發展成為西南師范大學;重慶大學農業系調入了當時的西南農學院,發展成為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范大學和西南農業大學合并組建西南大學。 ![]() 重慶大學法學院整體并入西南政法學院,這所學校后來發展成為西南政法大學。 重慶大學的土木建筑相關科系組建了重慶土木建筑學院,2000年時又與重慶大學合并,組建新的重慶大學,算是重歸故里。 總體來看,1952年的全國院系調整中,國立重慶大學可謂是被拆得“骨頭分離”,只剩下一個工學院,被調整到重慶市以外的部分大約有70%。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由于重慶在當時不再是直轄市,城市在全國地位下降了,國立重慶大學的地位就難保。第二個是出身不算太好,畢竟老蔣曾經高度關注過重大的發展。 1997年重慶直轄之后城市地位提升,趕上了2000年左右的全國高校合并潮,順利地入選了985高校,并且在2003年成為第3批副部級大學,也算是涅槃重生。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重慶大學一共有40個學科參評。其中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獲評A類,但沒有A 。法學、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29個學科獲評B類,評估結果還是對得起985的名頭。 ![]() ![]() ![]() 擁有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3個:機械工程、電氣工程、土木工程。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個:急診醫學科、腫瘤醫學科。 在軟科大學排行榜上,2021年的重慶大學位列第34位,確實不算太高,相比較于民國時期的17位,幾乎下降了一半,屬于985院校中的下游。 ![]() 新中國成立之時,教育部并不主張新設國立大學,而是積極推動國立大學的調整,或遷往相對薄弱的地區,或平衡國內大學的布局。如果沒有那次院系調整,現在的重慶大學,當屬西南第一學府,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