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傳一句建房俗語:“前窄后寬,富貴無邊”,意思是說,住宅的前面窄一點,后面寬一點,這種形狀相對來說比較吉利。 住宅可以“前窄”,然而,到底能夠窄到什么樣的程度呢?是不是越窄越好呢? 當然不是越窄越好。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超過了“度”,物極必反。古人認為,如果住宅前面太窄了,被稱為“尖刀宅”,也稱“犁頭宅”。主要是住宅的前面的形狀,類似尖刀和犁頭,過去農村民眾認為不吉利。 可能有人要問,住宅的形狀,既有院子的形狀,又有房屋的形狀,到底指院子還是房屋呢? 事實上,不同地方,“住宅”還不太一樣。從字面上來解釋,指住房,多指規模較大的住房。而在農村,一般指一家一房的宅院、房屋。 我國農村,有的地方的住宅是封閉式的院子,也就是四面有院墻圍起來,一般為三合院和四合院,前面有院子大門,即便只有一棟房屋,也要用圍墻圍起來。 這種房屋一般在平原地區比較普遍,又以長江以北的平原地區農村最為普遍。這種宅院一般非常方正,且“四至”清楚,都是以圍墻為界,具有完整性和封閉性。 有的地方的住宅是開放性院子,即沒有圍墻,房屋或為獨棟,或有幾座房屋組合在一起。這些組合,有的正屋與廂房相連接,有的則正屋和廂房各自成一棟。即使有一些人家用木籬笆或竹籬笆圍起來,也只是為了攔家禽和家畜,起不到圍墻的作用。 這種開放性庭院,“四至”以水溝、人為設立的標志為界,庭院不一定很完整。有的還有“飛地”,比如,我在你家的屋旁或前面的場坪有一小塊地,你在我家的屋旁或前面的場坪有一小塊地。這主要是因為歷史上兄弟之間分家時造成的,久而久之,你家庭院有我的一塊地,我家庭院有你家的一塊地。 這種開放性庭院,通常以丘陵地區、山區與河網縱橫交錯的水鄉最為普遍。主要原因是受到地形的影響,能讓房屋落地就不錯了,哪能奢望留出空地圍成院子。比如,我國湖南湘西、貴州、廣西等地區,因找不到一塊完整建房的地塊,只能充分利用地形,依山或者傍水修建吊腳樓,哪里還有地方修墻圍院子,當然也就只有房屋,沒有封閉的院子。這些地方通常把一個自然村稱為“院落”、“院子”,一個自然村就是一個大院子。 流傳在我國農村的“前窄后寬,富貴無邊”這句俗語(有的地方又說成是“前狹后寬居之穩,富貴平安旺子孫”),最初所指的就是完整的三合院和四合院,指的是宅院,而不是指房屋。 我國農村傳統住宅,從古代開始,人們就認為,宅院最佳的形狀(簡稱為宅形)是前后一定要方正的。所謂方正,就是指正方形和長方形。因此,宅形又以正方形和長方形為最佳。 在長方形的宅院中,人們又認為以南北狹長(以坐北朝南的宅院而言,其他朝向的則是前后狹長)的長方形為佳。 其他形狀,除了有“前窄后寬,富貴無邊”之說外,包括前寬后窄以及圓形、三角形、刀把形、不規則形等形狀,都是不理想的形狀,不是吉利的宅形。 實際上,“前窄后寬,富貴無邊”這種宅形,主要是因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無法將宅院建成正方形或前后狹長的長方形,只能在宅院是前面寬窄,或者后面的寬窄作出選擇。農村又有“前寬后窄,越過越矮”或者“前寬后窄,形若棺材”之說,認為這種宅院不吉利,沒辦法只能選擇“前窄后寬”了。 農村還有一句俗語說“寧可前窄,不要后窄,寧可后寬,不要前寬”。這種農村傳統“寧可(要)……,不可(要)……”句式的俗語,除了只有兩者可以選擇外,再也沒有第三種可供選擇,而在這種情況下,又必須要兩者之間作出一種的選擇。這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了。 實際上,宅形最佳的選擇就是前后狹長的長方形,民間習慣稱之為“方圓”,也就是“天圓地方”的意思。 我國古代五行學說理論中,土生金,金又藏于土中,而土聚起來成為山,山有石,石又藏金。因此有“相形如土,穩坐厚土”之說。我國古代土代表方形,宅院建在土上,根基為土,應該是方形,房屋建在土上,根基也是土,也是方形。 事實上,我國現在保存完好的一些傳統古村落之中,宅院的形狀絕大多數都是前后狹長的長方形,極少數宅院為“前窄后寬”,其主要原因都是受到地形限制,人們不得不作出一種無奈的選擇。 宅院的前窄后寬,前面有多“窄”,又如何講究這個“度”,這個“度”到底用什么來衡量呢? 我國農村傳統做法,喜歡把事物用“十”來等分,俗稱“十成”,十分之一就是一成,十分之五就是五成,十分之八就是八成,如此等。 農村又有“事不過三”之說,既指同樣的錯誤之事不能超過三次,也用這種標準來衡量“十成”之中,不能超過三成。 因此,人們認為,宅院的前面圍墻的寬度,不能比宅院后墻的寬度要窄三成(也就是短三成),也就是十分之三,現在則普遍說是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院子前面的圍墻長度,最少要達到后墻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如果小于這個數,就被認為是“尖刀宅”或“犁頭宅”。 在農村,人們認為“尖刀宅”或“犁頭宅”是所謂的“兇宅”,住在這種宅院的人家會損傷兒女。這是舊時代農村的一種迷信說法,主要是這種宅形,容易引起人們產生一些不祥的聯想,是一種心理作用,沒有科學道理可言,當然也就不足為信。 事實上,如果一家人院子前面的圍墻長度,少于后墻的百分之七十,其形狀也就是接近于三角形,不符合傳統觀念中的宅形,也不符合人們對傳統建筑的審美觀。而院子前面的圍墻長度,大于后墻的百分之七十,則接近于方形,仍然可以被視為方形,基本上符合傳統民居中的“天圓地方”的理念。 也就是因為有了這種說法,舊時,我國南方一些農村,即使是地勢比較寬闊,且適合修建宅院的地方,在經濟上也有能力修建圍墻,因地方無法圍成方形,對修建圍墻比較慎重,有的人家直接放棄了修圍墻的想法。 這也是過去南方農村農村傳統民居,為什么多為開放性庭院的原因之一。 不過,現在這些地方也開始講究修建圍墻,一部分人家在建新房的時候,也開始修建圍墻。由于現在人們思想不再受迷信影響,修建的這些圍墻不再講究所謂的“天圓地方”,而是依地勢而建,圍墻的形狀也多種多樣。 當然,也有一些人家,因習慣了沒有圍墻的農村生活,再加上不修筑圍墻可節省幾萬到十多萬的資金,也還有一部分人家建新房時,沒有修建圍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