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 現(xiàn)在外面推手情況是,功夫小的往往一受外力,就會挺在背、肩、胸口等處,被動挨打。功夫好的,受力后自然到腳跟,甚至要求入地三尺等等。功夫深者可受多人推撞而不倒,但此時雙方勁都吃住,手不能擊,足不能踢,身法更不敢有半點變化。這對技擊又有何用?所以,我未見楊家三輩及其他成就者有這種試功夫的記錄。若問此時有第三者,拿一刀刺來,這么辦? 定步推手決不是打輪,繃;捋;擠;按要認真,此四處是最難保持在太極的原理下完成的。此關(guān)一過自然能應(yīng)付散推,要記住千變?nèi)f化都是從規(guī)矩中化來的,不是學(xué)來的,但規(guī)矩一定要明師教,規(guī)矩一錯,背道而馳。拳架所練成的習(xí)慣在推手及散手中實踐,不自在處,問題必在拳架,這要過來人常在身邊指點。 蕩開就是鼓蕩,無論蓄發(fā)都不是骨肉簡單伸縮,全身如統(tǒng)一體,無論動靜,神氣鼓蕩始終不休。當(dāng)你覺得人騰起,已不著地,以致神氣身形變化漸漸自如,自然不著力。不到此地決不要妄求,以免變成假拳。 但蕩開不只是舒展,是指要將身體練松后,使全身骨肉運動成為鼓蕩運動而非骨肉曲折搬動。 既然叫拳,就必須過得了真刀實槍,但求意會是很危險的。所以但求按規(guī)矩練去,以求水到渠成。前人境界可作印證,不可附會。 若能渾身通透無著力點才對,在這之前,始終以腰為主宰,而僵塊漸會從腳下脫去,若著意在腳跟,那僵塊永遠無法脫去。 既然已是精神團聚所至,就無所謂腰不腰了,可以任意變化位置,如海低針就可以在手上。 但這一切必須從腰做起,水到渠成。先練得全身均勻,慢慢用神氣鼓蕩,漸漸身體也如化為神氣的一部分,真實隨心鼓蕩而動。不是思想的問題。(腰部)意念是微微挺著,剛開始要吃力點,慢慢不著意也會挺著。但是必須注意腰保持空靈的意思,盡量不能僵硬。若分得開才可談合,身體越松就合得越快,后來身體也如神氣的一部分,那時幾乎可以一樣快。 鏈接: ★ 中華太極一家親 |
|
來自: 新用戶64325103 > 《內(nèi)家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