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的針灸治療,主要以經絡辯證治療為主,效果顯著,下面就各種類型頭痛的一針療法做出歸納:(只介紹傳統針灸,董氏,平衡不贅述) 一、前額頭痛(陽明經為主): (1) 公孫公孫為脾之絡穴,脾胃相表里,對于眉棱骨疼痛,前頭痛用之皆有特效。 (2)中脘穴 胃之募穴,陽明經多氣多血,針中脘調理氣血,對于前額頭痛一般一兩針痊愈。 (3)太沖穴為肝的原穴,因為肝經連目,對于治療前額頭痛,尤其是眼眶周圍疼痛(西醫稱眶上神經痛)特效,下針痛止。 二、偏頭(少陽經為主): 一般偏頭痛都可以用太陽透率谷,很多情況都可以一針見效,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1)足臨泣 為膽經 輸穴,對于治療耳上部偏頭痛效果一針即可,也是治療血管性頭痛常用穴之一。 (2)陷谷 胃經輸穴,輸主體重節痛,尤其善治肝郁氣滯類頭痛。(另外有董氏奇穴門金、側三里可用) 三、頭頂痛(督脈為主膀胱為輔助) (1)束骨: 膀胱經輸穴,也是膀胱經木穴,對于頭頂痛特效。 (2)涌泉 取身體對應之理,《肘后歌》也有講述“頂心頭痛眼不開,涌泉下針足安泰”,也是古人用最多的治療穴位。下針痛即止。 (3)后溪,后溪通督脈,但此穴效果較上二穴差一些。 四、后頭痛(膀胱經為主、督脈為輔) 這里取穴與頂部疼痛思路基本一致。不過多贅述 束骨、后溪,至陰等穴皆可用。 五、顱內痛 束骨: 膀胱經入腦,取膀胱經輸穴,也是筆者用最多的穴位。可為特效,一針止痛。 另外常用的還有涌泉、太沖等穴,思路是一樣的,這里不過多贅述。 因為放圖片不方便,所以穴位就自己搜索吧,也不是很難找。如有更好的方法,可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從上面這些穴位可以看出,基本都是五腧穴,所以學好經絡和五腧穴,基本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