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武周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武周冊封賜姓的契丹首領李盡忠叛周襲殺營州都督趙文翙,史稱營州之亂。營州之亂中,居于營州周邊的突厥、奚、高句麗人盡皆從契丹作亂,然而這些異族之中卻有一支不安套路出牌直接乘亂攜族人東奔。這支逃離營州脫離唐朝掌控的便是由部落首領大祚榮率領并在日后創建渤海國的靺鞨人。 靺鞨人,源自肅慎,唐初分為七部,其中大祚榮所部乃是最靠近南方的粟末靺鞨部。因居南方,粟末靺鞨部先是依附于強盛的高句麗,待唐滅高句麗,其部自然被唐朝南遷內附。然而作為肅慎后裔,白山黑水才是他們的家園,這便是大祚榮率部東奔的背后根本。大祚榮最終成功了,一統南遷靺鞨諸部的大祚榮回到了故鄉并建立了政權,這個政權便是渤海國。渤海國,鼎盛時被稱為海東盛國。足見其強盛,那么緣何如此強大的王國卻最終泯滅在歷史長河之中了呢?顯然這背后有著深刻的原因! ![]() 渤海國遺跡 原因一:渤海國創建之際的成分復雜。渤海國初創之時,其主體民族的確是靺鞨人。但隨著唐王朝對東北叛變部落清剿力度的加大與渤海國政權不斷北遷,這期間不斷有高句麗、奚人甚至是契丹人加入,外加東北本土未受唐滅高句麗影響的本土靺鞨六部,渤海國的成分堪稱一鍋大雜燴。然而這鍋大雜燴竟然能頑強的存活下來,顯然外部環境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渤海國的外部無非是中原的唐王朝。在渤海國政權穩定之后南部中原政權也迎來了一位卓越的帝王,他便是唐玄宗李隆基。能在武則天死后權回李唐時激烈的政治角逐中勝出的唐玄宗一改武后外交策略,以兵制改革成功(從府兵制到募兵制)而再次強大的唐軍為后盾,恩威并用之下降服渤海國。兩國的和平為渤海帶來了穩定的貿易收入并將國內部族之間的矛盾掩蓋了起來。同時強盛的大唐于渤海也是一種威懾。于是利與威作用之下,渤海國這個拼湊起來的王國不但穩定了下來還迎來了其盛世時期。然而表面的繁榮并不能徹底解決內部的暗潮涌動,渤海國內的矛盾會在一次巨變中徹底爆發,而這一巨變便是安史之亂! ![]() 渤海國舊都 原因二:貿易利益的流失使得渤海國因內卷而衰弱!經濟發展是維持一個國家內部穩定的重要法寶。正是借助唐玄宗時期唐渤兩國和睦的外交關系帶來的貿易紅利,渤海國內部各族群能夠在享受收益的情況下摒棄異見。然而安史之亂的爆發瞬間打破了這種利好局面。河東、平盧、幽州三鎮扼守渤海與大唐之間的路上交通要道,三鎮既叛則等于便是阻隔了渤海內連的通道,貿易無從談起更不可能帶來紅利! 危機乍現,必須有應對之策。安史之亂被評定后不久,渤海國開始了南向擴張。向南一是為了打通對唐貿易商路,二是通過擴張領土解決王國內部因失去外部利益而可能陷入的內卷爭斗。約公元9世紀初,南向蠶食的渤海國占領了原屬大唐的遼東地區,但這并未能實現打通商路與轉移內部矛盾兩大訴求。這是緣何?一乃割據幽燕的河北三鎮實力強悍,渤海不足以對抗;二乃遼東的拓展雖然一度緩和了內部矛盾,但遼東漢人群體的加入進一步復雜化了渤海國內部的族群矛盾。沒有持續性的新利益誕生,內卷之下渤海國早已如一盤散沙,只需外部一個強大勢力稍稍“一戳”便可將這個“海東盛國”的虛假面目拆穿。而這個外部勢力便是新生的契丹國。 ![]() 安史之亂 ?原因三:契丹人的崛起給予了渤海最后一擊!渤海國初創時期,大祚榮正是借助著契丹叛唐得以成功,但它未曾想到百余年后毀滅渤海國的恰是替他們擋槍的契丹人。契丹人能夠崛起亦得益于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后,河北三鎮脫離中央自立,這間接使得契丹脫離了與大唐接壤進入了獨立發展時期。8世紀中至9世紀無疑是契丹發展最為迅速的百余年。百余年的積累最終在10世紀初開花結果-契丹耶律部一統契丹諸部成立契丹國。 契丹國即立,為拓展生存空間對外擴張自然成為了首選。南下中原看似是最優解,可惜彼時有沙陀李唐阻隔在前并多次擊敗契丹,這迫使契丹不得不放棄南下轉而東進。無奈之下的東進卻意外給了契丹人一個大大的“驚喜”。因內卷而崩潰在即的渤海國根本不堪一擊,契丹人迅速捅破了渤海國的表面強盛一舉將渤海全境納入契丹版圖。海東盛國,立國長達百余年的渤海國就這么輕易被契丹吞并,其敗亡之迅速讓人瞠目結舌。但意外中必有必然,渤海內部山頭林立內卷嚴重便是這根本的原因! ![]() 契丹鐵騎 尾聲:渤海國的失敗在契丹人手中完美解決!與其說渤海國亡于內部的部族林立還不如說是其缺乏解決部落分歧的能力。大祚榮建渤海,一切以唐制為模版,加上后續歷代與唐朝的交流,渤海國愈發變成東北亞地區的一個“唐朝翻版”。唐制,以中原國情為基礎設立的一整套國家制度,這種制度依仗的便是漢族是國家主體這一優勢。學習唐制者,如日本依靠的也是本民族是地區主體民族這一優勢。反觀渤海國,其國情則復雜許多。 渤海國主體民族名義上是靺鞨人,但統治階層卻是已高度被漢族同化的粟末靺鞨,與其他留在白山黑水間的靺鞨六部差異巨大,因此貿然套用唐制必定水土不服。更何況國內尚有突厥、高句麗、漢等其他民族部落,所以不是民族主體的粟末靺鞨難以駕馭整個國家便是必然的。那么契丹人又是如何解決的呢?很簡單,南北大院兩套班底分管游牧與農耕。分而治之有效地化解了民族矛盾為契丹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契丹南北面官制度是成功的,但也為帝國覆滅埋下了隱患。靺鞨人在契丹人的制度下迅速找回了自己并脫胎成為了有共同文化習俗的女真人。女真,便是覆滅契丹遼國的元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