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史源歷史專欄 ,作者史源歷史專欄

史源歷史專欄
歷史專欄作家,近現(xiàn)代紀實文學作家
1941年的皖南事變,導致新四軍三位重要領(lǐng)導人項英、周子昆、袁國平犧牲,葉挺軍長也在1946年被釋放后因空難不幸離世。可以說,皖南事變,無疑是對新四軍打擊最大的一次事件。
其實,除了皖南事變,還有三位重要的新四軍高級將領(lǐng)英年早逝,否則的話,都足以授開國大將。
第一位,是高敬亭將軍。

在紅軍時期,高敬亭就是紅28軍軍長了,堅持了三年游擊戰(zhàn)爭,是鄂豫皖根據(jù)地的一面旗幟。
新四軍成立后,高敬亭出任新四軍第4支隊司令。支隊這個建制聽起來比較低調(diào),其實相當于旅一級,而第4支隊,是新四軍4個支隊里面實力最強的,有3000多人,屬于新四軍的重要基干部隊。
高敬亭深受中央重視,也是新四軍早期不可或缺的骨干將領(lǐng)。然而,在判斷內(nèi)部斗爭形勢時,有些新四軍領(lǐng)導把高敬亭可大可小的個人問題無限擴大化,最終得出了錯誤的結(jié)論,在1939年6月將其公審槍斃。
新四軍的4位支隊司令,分別為陳毅、張鼎丞、張云逸、高敬亭,連粟裕都只是第2支隊副司令,可見高敬亭的地位之高,是足以授大將軍銜的。
高敬亭被錯殺時,新四軍軍部尚未得到延安的批復電報,毛主席希望能讓高敬亭去延安學習提高。但是這份電報送達新四軍之前,高敬亭就已經(jīng)被槍決了,非??上?。
第二位,是彭雪楓將軍。

彭雪楓和高敬亭不同,他并不是南方八省游擊隊的高級指揮員,而是參加過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中央紅軍將領(lǐng),彭老總紅三軍團的愛將,擔任過紅4師政委。
在1939年新四軍組建第6支隊時,彭雪楓被任命為司令員,皖南事變后出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在前線不幸中彈身亡,是唯一一位戰(zhàn)死在沙場上的新四軍師級干部。
彭雪楓在新四軍時期,率部消滅日偽軍48000多人,尤其是淮北反掃蕩的勝利,令他威震敵膽,在新四軍中威望極高。可以預見的是,擁有中央紅軍長征和擔任新四軍主力師長雙重經(jīng)歷的彭雪楓,如果能參加授銜的話,是具備大將資格的。
第三位,是羅炳輝將軍。

羅炳輝是這三位將軍當中,唯一一位在建國后被列入“36位軍事家”的,其軍事才能得到了軍委中央的高度肯定。
羅炳輝在紅軍時的地位,就是三人當中最突出的,出任過紅9軍團軍團長,被毛主席親口評價為“擅長軍事指揮”。而且,羅炳輝在新四軍時不光擔任過第5支隊司令,后期更是升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只要沒犧牲,建國后羅炳輝都是開國大將的級別。但可惜的是,羅將軍多年來積勞成疾,1946年6月不幸在山東解放區(qū)病逝,非常可惜。
后來,國民黨軍攻入臨沂,殘忍地對羅將軍進行了戮尸,引起了我軍上下的極大憤慨。陳老總公開宣稱: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短短兩年時間內(nèi),華東地區(qū)的國民黨軍精銳便被我華野部隊殲滅殆盡,為羅炳輝將軍報了仇。
(本文由史源歷史專欄公眾號授權(quán)轉(zhuǎn)載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