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您介紹人類認識光的歷史,從光到光學的過程。
一、什么是光學? 光學是研究光的發生、傳播、接收和顯示等性質以及光與物質相互 作用的科學,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與其它應用技術緊密相關的學科。隨著研究的深入,光學不再局限于人的感知和視覺范圍,研究范圍涉及微波、紅外、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的寬廣波段范圍內的電磁輻射。從光學的發展歷史來看,光學大致可分為幾何光學、波動光學和量子光學幾個 分支。 ![]() 圖1-電磁波譜 二、什么是光? 2.1、古人對光的認識 由于光與人類的生活關系太密切了,所以人類憑借 日常經驗很早就積累了許多光的知識。公元前400多年,中國的《墨經》記錄了世界上 最早的 光學知識,其中有影的定義和生成,光的直線傳播、小孔 成像實驗、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中物像關系等多條記載。無論從時間上還是就科學性而言,《墨經》都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幾何光學著作。 ![]() 圖2-《墨經》和小孔成像 古希臘人對光同樣充滿好奇,畢達哥拉斯最早把光解釋為光源向四周發射的一種東西,遇到障礙物即被攤開,如果被彈入人眼,人就會感覺到最后一個將光攤開的障礙物。 2.2、光學起步 對光的本性的探討是從17世紀開始的,并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論戰。主要可以分為兩種學說,一個是以牛頓為代表的微粒說——光是發光物體射出的大量微粒,另一個 是以惠更斯為代表的波動說——光是發光物體發出的波動,由于牛頓的微粒說更好地解釋了光在真空或均勻介質 中是沿直線傳播,光在不同介質的界面上的被吸收、折射和反射等光的現象,再加上牛頓當時再科學界的為王,微粒說占據了有利地位,并統治了整個18世紀,這導致了光學的停滯不前。 ![]() 圖3-物理學家牛頓 直到19世紀初,托馬斯·楊成功進行了雙縫干涉實驗,又一次扛起了波動說的大旗,菲涅耳在理論上補充了惠更斯原理,波動光學初步形成。不過,在那個階段討論的主要是光的傳播,很少涉及光的發射和吸收,至于光與物質相互作用問題還沒怎么研究過,許多現象尚未發現。 ![]() 圖4-托馬斯·楊及雙縫干涉實驗 2.3、波動光學的飛速發展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是物理學發生偉大革命的時代。19世紀后期,隨著對電磁學的深入研究,人們初步認識到光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1872年,麥克斯韋用四個方程推論出電磁波存在且以光速傳播,我們看到的可見光不過是一種波長在一定范圍內的電磁波。這個結論在1888年被赫茲的一系列實驗所證實。 ![]() 圖5-麥克斯韋方程組 2.4、新的光的微粒說誕生 至此,波動說完全占了上風,似乎已經達到了完美。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輻射的量子論。他把光的能量看成不連續的、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能量的“量子”,這在當時是絕大部分科學家所不能接受的,就連普朗克自己也因為引入能量量子而惴惴不安。年輕而大膽的愛因斯坦不僅接受了能量量子的概念,而且成功用于解釋光電效應,他把光的微粒叫做“光子”。新的光的微粒說——光的量子說由此誕生。 ![]() 圖6-光電效應實驗 2.5、光的波粒二象性確立 1924年,法國的德布羅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就是說光即是粒子也是波,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幾乎所有的微觀例子或者電磁波都是如此。 此后,光學進入了一個贊新的時代,成為近代物理學和現代科學技術前沿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激光的誕生。今天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激光(例如,CD、指示筆、光纖通訊等),激光還使光學的研究和應用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
|
來自: 西一里2l6sluho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