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研習君語 此君林下靜無塵,苗裔生來便逸群。 頭角嶄然圓玉峙,養成直節要凌云。 中國是世界上竹子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竹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竹制品從古至今都貫穿于人們的吃、穿、住、行等各個方面。竹材具有很好地彈性和韌性,在抗壓、抗拉和抗彎等性能方面甚至超過了很多珍貴木材。正因為竹材的這些優良天然物理性能使得其很早就已被我國用于制作家具。 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博古幽思軸》 明清時期,竹家具風格的形成得益于材質豐富、造型古樸、裝飾簡雅等方面的總體追求,樸素自然、簡約靜雅的風范在明清竹家具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儒道文化對竹家具的影響 儒學是中華文化的主干,在造物觀上也深深地影響了明清時期的竹家具,使其深深地留下了儒學的烙印。 明清時期是我國儒家思想轉變的一個重要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明清時期的儒家思想更加注重倡導經世致用的實學。所以明清竹家具的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緊密相連。 清 湘妃竹雙開門帶屜茶棚 明清竹家具的實用性體現在追求符合本體材質特征的合理造型與結構,家具的尺寸和比例更加以人為本,從而給人以“體舒神怡”的功能美感,無論是在貴族廳堂還是鄉間茅舍都能夠喜聞樂見、雅俗共賞。 明清竹家具對于實用的匠心除了體現在尺度和比例的運用上,還體現在對局部細節的處理上。這種對細節的用心處理源于匠人和文人士大夫對于日常生活的體驗和觀察。同時,明清竹家具也承載了儒家思想中關于君子人格與盡善盡美的人文情懷。 明清時期的道家思想主張“無為”,崇尚“自然”,主張從世俗的競爭中退入的“虛”、“靜”境界,具有“道”的品格。 這種審美趣味反映在明清家具上的最大特征就是裝飾的簡潔、線形的曲美和材質的天然。在明清竹家具中所體現的道家思想的率真、質樸的情懷將功能與審美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元代 扶醉圖 首先體現為“簡”,“簡”是一種大道至簡的審美境界。明清竹家具簡約實用的造物思想所體現出的是一種樸素、雋永的美態,與明清時期文人士大夫崇尚簡樸、隱逸的生活狀態相得益彰。 其次體現為“曲”,適宜的曲線是明清竹家具的重要特征之一,因為道家思想崇尚陰柔,《道德經》第七十六章中稱:“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說明了“曲”是生命的狀態,是萬物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的象征。因此,明清竹家具多呈現精煉、流暢的曲線造型,在曲線的運用上充滿了回轉靈動的生命氣韻。 最后體現為“材”,在對材質美的追求中,“道”的思想已深深融入明清竹家具的靈魂之中。老子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明清竹家具精于選材,采用紫竹、湘妃竹、金絲竹等優質竹材,其色澤清雅,紋理生動,并帶有美麗的斑紋,充分顯示出竹材本身特有的質感和自然之美,這是道家“返樸歸真”思想在明清竹家具上的完美體現。 清 湘妃竹拐子紋圈口三層架格 明清竹家具造型中的形式美 形式美法則是人們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成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明清竹家具造型中的形式美也是當時的匠人在總結生產生活中的美的規律后,通過自身的理解、提煉,總結出了適合于中國的審美標準并指導其造物實踐活動。 統一與變化 明清竹家具造型上的“統一”體現為家具的整體線條清晰有條理,有靜謐、穩定之感;而“變化”體現為在保持家具整體結構的基礎上在局部或者裝飾上更具有動感,克服滯郁、沉悶的感覺,使竹家具在視覺上更加活潑和靈動。 明清竹家具在整體造型上大多以統一為主,變化為輔,統一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有統一,既保持整體形態的統一性,又有適度的變化。 這對竹制花幾,整體造型采用直線與曲線的穿插組合,兼有竹材的粗細對比,在五腿之間采用圓棖,不僅在結構上起到支撐和加固的作用,在整體視覺上也和諧統一,穩定又不失變化,強化了家具的整體感。 對比與調和 對比與調和是明清竹家具造型中比較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主要體現在家具中線與線之間的組合關系,如組成圖案的大小、寬窄、凹凸等;線與線之間的結構關系,如線的長短、曲直、粗細等。 明清竹家具在整體造型上主要采用對比的方法,使竹家具最具美學特征的部分在視覺上更加醒目和突出。 這是一張竹制書架,支撐線條與裝飾線條的虛實、粗細、高矮、長短等體量關系都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視覺上的反差主要通過直線與虛線的對比關系進行了視覺上和心理上的調和,并且增添了兩個小屜,增加了虛與實的對比,使整個書架看起來靜中有動、張弛有度。 比例與尺度 明清竹家具在比例和尺度上借鑒了木制家具的優點,結合竹材的韌性和可塑性將家具的尺度感和比例更加科學的結合在一起,二者的協調統一使明清竹家具的造型形式美更加突出。 這對明清時期的竹制扶手椅,在造型上借鑒了木制椅的形制,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來看,這對扶手椅在比例和尺度上都具有明式家具的科學性,靠背和扶手舒適地包裹人的身體,給人以舒適、安全之感。 均衡與對稱 對稱和均衡是明清竹家具最主要的形式美特征。對稱是一種平衡的視覺美感,給人以平穩、整體、秩序的心理感受。均衡是以支點為重心保持平衡的一種形式,是對稱形式的發展。如果說對稱是視覺上的,那么均衡則是心理上的一種對稱。 明清竹家具中的對稱和均衡主要體現在竹材線狀穿插所形成的面積、圖案等具有一定量感的視覺要素,通過線型、色彩、肌理等形式美要素在整體造型中所表現出來的視覺和心理的雙重感受。 清 黃花梨嵌湘妃竹圓角柜一對 這對黃花梨嵌湘妃竹圓角柜,表面是由長短不一的小徑竹裝飾構件所構成,局部的對稱和整體的均衡都是通過線的合理排列組合達到的視覺效果。 節奏與韻律 在明清竹家具中,節奏的美感主要體現為通過點狀線或長線條之間的穿插互動、材色肌理的微妙變化、形體的高低錯落等因素作有規律的反復和重疊,從而使用戶和欣賞者在心理上享受到一種節奏的美感。 韻律是這種有組織的變化或有規律的重復,它是在節奏的基礎上,使節奏的強弱、輕重、緩急得到一定的調和,從而達到調節情趣的作用。 清乾隆 湘妃竹黑漆描金菊蝶紋靠背椅 故宮博物院藏 這張清代湘妃竹黑漆描金菊蝶紋靠背椅,棖子與靠背的裝飾就是由小徑竹條連接成的圖案,不同結構其裝飾線條的穿插也有變化,或方或長,或連或斷,或方或圓,或曲或直,這種變化的節奏賦予了椅子一種輕松、靈動的情調,不僅使沉悶的漆面得到緩解,同時也在視覺上和心理上給人以律動之美。 明清竹家具的設計與制作融入了傳統的儒學和道學思想,體現了造型中的統一與變化、對比與調和、比例與尺度、均衡與對稱以及節奏與韻律的形式美。它是我國家具發展史的有機組成部分,其所特有的形式美傳承了我國傳統造物思想和傳統美學觀。 1 參考文獻:《我國明清時期竹家具形式美研究》 《論明清竹家具設計之美》 |
|
來自: liangdatushu >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