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容貌焦慮”成為了網絡熱門話題,當我們打開社交軟件就會發現其閱讀量是何等的驚人。很多人表示對自己的外貌不自信,尤其是一些20歲左右的年輕人;并且打出口號:要想變美就要對自己狠。一些人甚至會為了瘦腿切斷神經、為了高顱頂做開顱手術,為了瘦身做吸脂手術,為了有寬胯細腰的完美身材選擇拿出一對肋骨。 當今社會,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們又改如何面對?  在這個虛擬的網絡世界,我們所接收的畫面全部都帶有柔光特效和完美比例濾鏡。 在沒有互聯網的時候,我們的比較對象是身邊的朋友,俊男美女畢竟占少數,大家都長得差不多。可是自從有了互聯網的介入后,我們頻繁地看到那些長得好看、身材又好的同齡人,不管是真實的,還是整容的、加了濾鏡的,總之看起來都完美無瑕。頻繁地看到那些長得好看、身材又好的同齡人,不管是真實的,還是整容的、加了濾鏡的,總之看起來都完美無瑕。但是對比之下,覺得自己皮膚好粗糙,五官不夠立體,身材不夠協調。仿佛互聯網里的人們永遠是高傲的白天鵝,而我們就是矮小又卑微的丑小鴨。正是因為互聯網上曬出的完美臉孔、身材,反襯出了我們的不完美,讓我們各種自我嫌棄。 為了迎合大眾審美,當今社會對于女性的審美也出現了單一化的趨勢,人們過分的追求瓜子臉,大眼睛,白皙的皮膚,因而誕生了我們所熟知的“網紅臉”。更有許多的人信奉“好女體重不過百”“白幼瘦才是真可愛”的審美“歪理邪說”,一些商家更是通過販賣“顏值即正義”的外貌焦慮,讓更多女性為此買單。為了賣出更多的護膚品、化妝品、醫美產品等,隔段時間就創造出“高顱頂”“精靈耳”“A4腰”“漫畫腿”的審美標準。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適當的醫美無可厚非。可容貌焦慮下的過度醫美,比如整容成癮、為整容欠下巨額整容貸、為瘦腿切斷小腿神經等自殘式整容,以及為了瘦身每次吃完東西都催吐造成食道損傷,瘦骨嶙峋了仍要節食甚至出現厭食癥等,都是極端的容貌焦慮的表現。當代女性的美應該是自信美,皮囊只是一時的,終有一天我們會變老,面容會發生改變,但是真正吸引人的是氣質,學識,品格等。況且,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這何嘗不是一種獨特的美。同時, 我們更需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自信,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理念。正如伏爾泰曾說過,“外表的美只能取悅人的眼睛,而內在的美卻能感染人的靈魂。” 我們無需把容貌焦慮看的太重,更沒有必要通過別人的肯定獲得自我肯定。每個人都要勇于為自己的美定義,掙脫所謂的“標準”。華裔女作家伍綺詩在《無聲告白》中道出了一句至理名言:“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也許終其一生都無法避免受到大眾流行審美的影響,但在更大程度上遵從自己內心,選擇真正讓自己快樂和幸福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們的使命。所以拒絕容貌焦慮,做美麗自信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