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下午的咨詢中,一位媽媽說自己五年級的兒子每頓都要剩飯,爸爸、媽媽和姥姥都特別討厭他這種行為。 姥姥說他剩飯是在折損福報,兒子還強詞奪理,說不吃的飯倒給別人吃了,這是在施舍福報。 面對兒子的強詞奪理,父母特別氣憤,每次都跟他強調不準剩飯,可是兒子一直改不了這個習慣,應該怎么辦呢? 聽了媽媽的描述,雷老師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實話,我為兒子機智的回答點贊! 首先說一說奶奶怪孩子剩飯,折損福報這個事。 幸好咱們兒子內心強大,沒有被動接受奶奶的暗示,認為自己以后就真的沒有福了,反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自己,是一個給別人帶來福報的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咱們兒子的思維很靈活,也說明他的內心積極樂觀。 其次,全家一起聲討兒子剩飯這件事,相當于不斷地往兒子的潛意識里面灌輸:'你每頓都剩飯!你每頓都剩飯!' 久而久之,孩子的潛意識里面就已經認可'我每頓都會剩飯'這個說法。 這是父母將負面的思維種植進了兒子的潛意識,這是不好的。 父母應該往孩子的潛意識里種下的是美好的,善良的,正能量的種子,孩子才會越來越好! 第三個方面,兒子已經五年級了,如果頓頓都剩飯,那說明這個盛飯的量是不合理的。 有兩個解決方法: 一方面,如果孩子每頓剩半碗飯,以后家長只給兒子盛半碗飯就好了。 為什么每頓非得盛那么多,然后又道德綁架,逼著兒子吃完呢? 另一方面,咱們兒子已經五年級了,對自己每頓飯能吃多少量,應該是有概念的,可以讓他自己去盛飯,并且告訴他,能吃多少就盛多少。 剩飯這個問題不是一下就解決了嗎?哪里至于三個大人對著兒子念叨? 對于家長來說,就是單純地想要孩子聽話,把所有的飯都吃完,大概從來沒想過是不是給孩子把飯盛多了。 他們只是想強迫孩子把飯吃完,來成全自己的執念或顯示權威。 我告訴媽媽,孩子吃飯這件事,他能吃多少就多少,哪怕是把飯剩著也不要強迫他吃完。 你今天能強迫他吃飯,明天就能強迫他干另一件事。 如果孩子每次都接受強迫,久而久之,他就會變成一個沒有思想的人,沒有反抗精神的人。 也就是說,我們是在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在培養一個奴隸。 一個人都不會獨立思考了,那他這輩子又會有什么大的出息呢?說得簡單點,他將來也就只能做個最底層的乖乖聽話的打工者。 如果你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能夠做到高層領導,或者自己創業什么的,那他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那就不要去強迫他接受! 當我把這個觀念告訴媽媽以后,她決定以后再不強迫兒子吃剩飯了。 您看,剩飯這件事,媽媽原本以為是孩子身上一個巨大的缺點,換個角度看,恰好是孩子身上特別存在的一個優點。 保護孩子特有的性格,就是在保護孩子的社會地位! 我是學霸教練雷老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一手家庭教育理論,一手學習提分方法,幫助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幫助家長解決教育難題。 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啟發,記得點贊關注,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