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性色av免费观看,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分享

《病人家屬,請來一下》:如果家人患癌,我該怎么辦?

 wsgmail 2022-06-14 發布于上海

關于作者

作者王興是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腫瘤科醫生,先后任北京、上海多家三甲醫院的胸外科主治醫師,長期受邀擔任中央電視臺《健康之路》節目嘉賓。榮獲《健康報》2017年度“健康傳播影響力人物”稱號。除此之外,他還長期從事腫瘤的科普工作,是頭條、知乎簽約作者。臨床醫生的工作,讓他知道什么是病人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而科普寫作的訓練,讓他能夠把很多專業問題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我們聽。

關于本書

本書是一名擁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腫瘤科醫生,專門為癌癥病人及其家屬寫的書。從認識癌癥到確診,再到治療、護理的全部環節為你提供全方位專業指導。本書中,既有醫學常識的科普,就診治療的建議,更有作者親歷的人間冷暖。它讓我們看到,癌癥雖然很難對付,但是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因此,這是一本實用且有溫度的癌癥就診指南。

核心內容

癌細胞是人體的一部分,患癌是一個概率問題。生病了,及時就近就醫。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告知病情的策略。在看病花錢的問題上,要保有理智和決斷力,量力而行地選擇治療方案。在漫長的癌癥治療和康復過程中,病人容易焦慮和抗拒,因此,要注重心態的調整。對于病人家屬及其他親友來說,要認真體檢、配置保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點擊查看大圖,保存到手機,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我是丹陽。今天要為你解讀的書是《病人家屬,請來一下》,這本書所說的“病人”,特指癌癥病人。

而我今天的身份有點特殊,不只是解讀人,同時也是一位癌癥病人的家屬。或許你會覺得,癌癥雖然很可怕,但離自己很遙遠,那我真心地祝福你,以及一切你愛的人,永遠都不要和這個詞扯上任何關系。但我還是要告訴你一個真相,世界衛生組織癌癥研究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增457萬癌癥病人,占全球的23.7%。而根據發達國家2018年癌癥病人的數據,85歲以上患癌的概率在50%,也就是說,只要我們活得足夠長,癌癥就有可能找上我們。

我們知道,癌癥被稱為“眾病之王”,它的致死率極高,治療過程痛苦,而且治療費用高昂。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很容易把一個家庭的心力和經濟拖垮。所以,抗癌不只是病人一個人的事,更是整個家庭的事。如果說抗癌是一場病人與癌細胞的賽跑的話,那么,病人家屬就是陪跑的人,他們雖然不用承受疾病的痛苦,但同樣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恐懼和艱辛。

一旦家人被確診,就有一大堆的問題和麻煩接踵而至。比如,要如何選醫院、選醫生?如何籌錢?要不要去大城市就醫?要不要告訴病人實情?要不要賭上一切去選擇最貴的治療方案?如何才能給病人最好的護理?如何才能讓病人重拾生活信心?等等。我相信,絕大多數病人家屬會和我一樣,在最初的那段時間里,內心是既恐慌又無助的。

這時候,如果能有一份權威的就診攻略,該有多好。所以,當我讀到這本《病人家屬,請來一下》時,如獲至寶。這本書幾乎覆蓋了從認識癌癥到確診,再到治療、護理的全部環節,不僅實用,而且還很有溫度。

作者王興是北京大學的腫瘤學博士,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多家醫院的胸外科任主治醫師,是一名臨床經驗豐富的腫瘤科醫生。不僅如此,他還是一位長期從事科普工作的作者,除了今天要解讀的這本書之外,他還出版了《癌癥病人怎么吃》《肺話》等科普著作。

臨床醫生的工作,讓他知道什么是病人和家屬最關心的問題,而科普寫作的訓練,讓他能把很多專業問題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我們聽。今天這本書中,既有醫學常識的科普,也有就診治療的指導,還有癌癥預防方面的建議。不管你的家里是否有病人,這本書都非常值得一聽,因為有備無患。

接下來,我會結合一年多來的陪診經歷,篩選出從就診到治療過程中最緊要的問題,從確診階段你需要了解的事、治療中的心態調整、防患于未然的行動策略三個方面,來為你解讀這本書。

第一部分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部分,確診階段你需要了解哪些事?

我想,幾乎每一位經歷過癌癥的病人和家屬都會無數次發問,為什么是我?為什么是我的親人?書中有一位病人家屬,剛剛博士畢業,還沒來得及開始新人生,就要面對父親胃癌晚期的殘酷事實。她無助又困惑,不明白生活規律、注意養生、半年前才體檢過的父親為什么會患癌。

但其實,是否會罹患癌癥是一個概率問題,世界頂尖的科學雜志SCIENCE曾刊登過一篇文章,標題大意為“癌癥是一種運氣不好的疾病。”為什么這么說呢?這是因為,癌細胞原本就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只不過正常細胞在人體中的分裂次數是有限的,而癌細胞的分裂是無限的,無限導致失控。只要我們活得足夠長,細胞裂變的次數足夠多,細胞癌變的概率就會上升。

關于癌癥的詳細病理學分析,咱們聽書欄目解讀過《眾病之王:癌癥傳》這本書,你可以找來聽聽,這里就不再贅述。咱們今天聊的主要是病人家屬所要面對的大小難題。

在確診階段,就有一系列問題。比如,是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看病?是選擇綜合醫院,還是專科醫院?高端醫療資源怎么用?別著急,咱們一個個說。

很多人在得病之后,首先想著來大城市。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現實是,在大城市大醫院掛號至少要花掉一周,好不容易見到醫生,說不了兩句,就會收到一堆檢查的單子,預約檢查、做檢查,通常小半個月又過去了。等你拿到檢查報告,還得再花一周的時間掛號、看診。如果人生地不熟,吃飯住宿還得花錢,看病成本大大增高,確實是又慢又貴的選擇。因此,王醫生建議,剛發現疾病,時間就是生命,先就近就診。之后可以帶著片子和病理切片來大城市會診。

那么,是選擇腫瘤專科醫院還是綜合醫院呢?這主要看病人的身體情況。如果病人有或曾經得過風濕免疫疾病、腎病等,那還是應該選擇綜合醫院,那里有完備的科室,可以為之后的治療保駕護航。如果病人大體健康,或者只是有一些常見的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那么腫瘤專科醫院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那里有外科、內科、放療科,可以為治療提供更完善的選擇。

現如今走出國門求醫問藥也很平常了,但是,有必要跑到國外去看病嗎?王醫生告訴我們,論做手術,其實中國醫生最擅長。不過,海外在新藥的研制上確實具備優勢,比如美國在罕見基因的靶向藥研發上就遙遙領先。但對大多數患者來說,海外醫療最有價值的地方在于,獲得第二診療意見。如果和最初的意見一致,那么就可以在國內進行治療;如果和最初的意見相悖,就可以再重新考慮治療方案。

確診之后,對很多家庭來說,第一個痛苦的抉擇就出現了,那就是到底要不要告訴病人實情?說了吧,怕病人在心理上承受不住,但不說,病人不積極配合治療怎么辦?

那么,到底要不要告知呢?王醫生為我們提供了兩條原則。

第一條原則:不同分期,不同策略。早期病人,如實告知和善意隱瞞都可以。因為這類病人通常都能治愈,無論怎么說,病人的心理負擔都不會太大。中期病人,必須告知。這類病人通常在手術之后還要進行輔助化療,如果病人不知情,抗拒后續的化療,很有可能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晚期病人,難得糊涂。比如,對于75歲胃癌晚期患者,考慮到分期和身體承受能力,都沒有太好的治療方案,那么如何提高生活質量,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才是首要目標。

第二條原則: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策略。對于上歲數的老人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可以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簡要告知。比如,“大夫說了,肺里有個小疙瘩,已經切掉了,沒事兒了。”對于年輕、受教育程度高的病人,可以如實相告病情。這類病人,往往有意愿了解,也有能力學習,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到治療過程中。

在王醫生看來,比起要不要告知,更重要的是如何告知。告知的時候,家屬要給病人希望,并且要讓他知道,他永遠可以信賴你、依靠你。

治療一旦開始,錢就成了繞不開的話題,癌癥是很容易讓普通家庭“一病返貧”的疾病。我在病友群里看到太多賣掉房子,維持治療的病友和家屬。但癌癥的治療更像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賽。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誰來花錢,如何花錢,就成了核心問題。

在誰來花錢的問題上,王醫生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概念,就是“女婿經濟學”,這源于他陪丈母娘就醫的親身經歷。在他看來,女婿是最適合在費用上拍板兒的人,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女婿可以在關心和理性之間達到平衡,這讓他擁有CEO一樣的決斷力,而決斷力在為至親看病花錢這個問題上,很容易被情感綁架。但請注意,這里的女婿,包含但不僅限于女婿,任何家屬,只要能保持理智和決斷力,都可以承擔起這個拍板兒的角色。

解決了誰來花錢,那我們再來看看如何花錢。當我們保有了理智和決斷力,就會發現,最簡單的購物道理同樣適用于治療方案的選擇,那就是,貴的不一定是好的,適合自己才最重要。這出于兩層考慮,一是費用,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抗癌藥面世,但是不少進口藥很貴,每年幾十萬的費用對于普通家庭來說,仍然是巨大的負擔。二是周期,抗癌是條漫漫長路,再神奇的藥物,都只能暫時緩解病情,時間長了,大概率都會產生耐藥性,我們需要為未來的治療保存經濟實力。

王醫生很貼心地給了我們一個評估公式:用藥程度=藥物效果-并發癥-價格-家庭負債。比如,這顆神奇藥丸的功效是100%,出現并發癥的概率是10%,價格是每年20萬,要用2年,家庭負債是80萬,用藥程度=100-10-40-80=-30分。低于0分,那就意味著從家庭長期效益來看,這個藥即便效果再好,也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因此,好的選擇是要做到兩個兼顧的,既兼顧當下和未來的治療,也兼顧病人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生活。

第二部分

好,經歷了確診階段的種種挑戰,治療正式開始,接下來會面對一系列治療帶來的新問題,比如,病人體內白細胞減少導致容易感染,血紅蛋白降低導致貧血,一些靶向藥還會造成皮疹、腹瀉、味覺改變等。更有心理層面的焦慮和抗拒,面對依舊像迷霧一樣的未來,以及副作用帶來的細碎折磨,誰都無法一直積極樂觀。

因此,在這個階段,治療癌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治愈被癌癥打擊的心靈。那么要如何治愈心靈呢?我將王醫生的建議總結成了心態三部曲,供你參考。

第一步是接納。

首先,是對疾病的接納,就像我們在前面說的,癌細胞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患癌也只是一個概率問題。因此,不要因為患癌,就過分責怪自己的性格、處事和生活方式。可以適度反思,怎么算適度呢?就看它帶給我們的是建設性的改變,還是無止境的懊惱。

比如,很多人生病之后開始全面反思自己的生活,煙酒全戒,早睡早起,堅持鍛煉,這很好;但也有些人,會陷入無限的自責中,怪自己的性格,怪自己的疏忽,過去仿佛成了沼澤,讓他越陷越深,根本無法前進。我媽媽的主治醫生說過一句話,“得病不是你的錯”,我想把這句話送給所有的病人和家屬,這不是你的錯,這只是基因搞了一個惡作劇而已。

其次,是對壞情緒的接納。這里不僅是對病人壞情緒的接納,也是家屬對自己壞情緒的接納。接納,意味著給予病人充分的時間消化這個事情。很多家屬認為,癌癥病人應該堅強樂觀,積極勇敢地與病魔斗爭,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有位病友家屬,她哥哥今年41歲,是家里的頂梁柱,卻被診斷出肺癌晚期。妹妹經歷了短暫的崩潰后,立馬投入抗癌的戰斗中,為哥哥爭取到最好的藥物,但是哥哥始終打不起精神。她疑惑哥哥為什么不能像其他病友那樣積極地生活,勇敢地求生。但其實,這位哥哥只是需要時間來消化這件事,消化他年紀輕輕卻只能被照顧的事實,消化他每天面對未知的恐懼,消化疾病、檢查、治療帶給身體的折磨。正如王醫生所說,這是一場對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暴擊,也是“一個人重新認識生命的過程,不要打斷或者人為地去加速它。”所以,各位家屬請多一點耐心,多給病人一些時間。

但接納不代表縱容,“很多人一生活得非常規矩且克制,但是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會把人性中最真實的欲望解放出來。”生病,加上家屬無下限的理解,甚至縱容,會讓一些病人仿佛特權在握。稍有不順,就拿家人出氣,這樣的關系并不健康。他們是病了,但只是病了而已,不要因為血緣親情失去原則,過分退讓。所以,王醫生建議,如果你認為病人的無理取鬧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請一定堅決地處理好關系,這是未來攜手抗擊疾病的充分必要條件。

當然,家屬也要接納自己的壞情緒。我想大部分家屬都有過進門前擦干眼淚、進門后強顏歡笑的經歷。還有一些家屬會變得非常敏感,生怕在日常生活中提及任何有“癌”的字眼。這都是“家屬敏感綜合征”的表現。我們都不是演員,硬要演出,只能動作變形,騙不了自己,更騙不了病人。對于病人來說,我們最應該成為一起扛槍上戰場的戰友,而不是一個只會順從的保姆。戰友身份的背后,首先是平等,其次是信任,最后是責任,這樣的陪伴和支持才是高質量的。

接納疾病和壞情緒之后,心態建設的第二步就是要重建生活。這里作者引用了兩個重要的概念,一個是精神熵,一個是心流。這兩個概念都出自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心流》一書。精神熵描述的是我們內心有序和無序的狀態。癌癥帶來的恐懼,會逐漸占據病人的精神和內心,讓他們透不過氣,這就是精神熵遞增的過程。很多病人家屬常常愛勸病人“別想太多”,但其實心理學研究表明,越不想想什么,就越會想什么。有些時候,病人看似云淡風輕,其實內心已經波濤洶涌,電閃雷鳴。

那么,有什么辦法能對抗精神熵帶來的無序狀態嗎?當然有!這就要說到心流的概念了。所謂心流,就是當你全情投入一件事情時,心里會產生高度的興奮感和充實感。但是,請注意,可以產生心流的活動,一定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比如說,你會做一些簡單的家常菜,那煮方便面應該不會讓你收獲心流,而做一道地道的酸菜魚,就有可能給你帶來心流體驗。這份寶貴的體驗,會驅動你向著下一個挑戰進軍。對癌癥患者來說,要在癌癥的打擊下重新回歸正常生活,就需要不斷追尋心流的體驗。

那么問題來了,哪些活動有利于產生心流體驗呢?王醫生給了兩個選擇,一是游戲,二是瑜伽和太極這樣的有氧運動。

游戲是最容易讓我們體驗到心流的方式,你可以回想一下小時候瘋玩的下午,還有現在睡前的手游時光。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們總覺得時間飛快,這就是心流的體現。書中講了兩位大爺的故事,這兩位大爺手術之后不好好吃飯,但是醫囑要求下次復查,必須要長夠多少斤肉,這可怎么辦?兩位大爺的兒子都知道老爸愛小賭兩把,于是就動了一點小心思。他倆拉著老爸組了一個麻將局,其間一唱一和地打賭說,看誰的老爸下次復查能體重達標,就給對方準備紅包。你可不要小看這小小的賭注,瞬間點燃了兩位大爺的好勝心,結果到了復查時間,兩人都超額完成任務。其實,每一位家屬都可以有這樣一些巧思,把抗癌之路變成晉級打怪的通關游戲,讓病人在趣味性中收獲康復。

瑜伽和太極也是容易讓人收獲心流體驗的運動。一方面它們能給病人帶來比較適度的體育鍛煉,不像跑步、游泳那么劇烈,對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膝蓋也更友好;另一方面,在練習的過程中,病人能夠通過指令,嚴格控制自己的行為、呼吸,慢慢讓自己的內心平靜,激活感受力,這都會讓他們重新收獲掌控感,以此對抗疾病帶來的焦慮。書中的一位患者,在堅持練習瑜伽三個月后,紅光滿面地走進王醫生的診室。她告訴王醫生,練習的過程,讓她看見了自己,也就收獲了踏實。我們的很多焦慮,都來源于對未知的恐懼,當我們通過這些練習重新收獲了掌控感,生活也就回歸了正軌。

心態調整的第三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那就是重新回歸社會。人是天生的社會動物,我們需要從社會關系中去尋找支持和力量。很多病人得病以來,幾乎切斷了自己的社會網絡,仿佛生病是一件讓他們丟臉和難堪的事情。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一方面他們不愿意讓外人看到自己的脆弱,這時候任何的同情和憐憫都會讓他們更難過;另一方面,疾病和藥物的摧殘,讓他們確實沒有信心和勇氣面對他人。

但是,在心里接納了疾病,在生活上重獲掌控感之后,就可以試著回歸社會了。如果是還沒有退休的病人,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回歸工作吧,從工作中收獲的價值感,不僅會讓人精神愉悅,還能增強免疫能力。一位著名的胸內科醫生,在短視頻平臺上分享過一位他的病人的經歷。這個病人患病8年,除了化療,一天班都沒少上。視頻里的這位病人,看起來狀態好極了。如果是退休的病人,那就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該跳舞跳舞,該遛鳥遛鳥。只有回歸原本的生活,病人才能回到正常的人生狀態。家屬們也別怕給他們添麻煩,在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多麻煩他們一下,會讓他們收獲生命的價值感。

第三部分

好,現在來看最后一部分,面對癌癥,防患于未然,我們還能做些什么?行動策略很簡單,一是認真體檢,二是配置保險。

體檢,人人都知道很重要,但大部分人的體檢其實是在走過場。這不是大家的錯,體檢確實是反人性的產品。因為,體檢無法給你帶來健康,一些檢查還可能會帶來損傷。錢花了,罪受了,如果沒事,暗自竊喜的同時,難免生出錢白花了的感覺;如果結果不好,更郁悶,還不如啥也不知道。那為什么還要花錢找罪受呢?就是因為,我們雖然難以預防癌癥,但卻能通過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拿肺癌來說,早期肺癌的治愈率在85%以上,只需要花5萬元手術費,而晚期肺癌的治愈率僅有5%,費用少則幾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這也是我們國家癌癥治愈率低于美國的原因,不是醫療技術差,而是我國85%的癌癥患者,發現時通常都是中晚期,美國重視腫瘤的早期篩查,很多患者發現時只是早期,做個手術就能治愈。

所以,最有體檢意愿的人,往往是那些家里有了病人的人。我就是在媽媽得病之后,才去三甲醫院做了全面的體檢。因為我知道疾病來的時候,不會和你打招呼。我也知道,或許只是早發現半年,結局就會大不一樣。

那么,怎么才能勸父母去體檢呢?首先咱們分析一下父母為啥不愿體檢。無非三個原因,一是僥幸心理。如果查出有問題,還不如不知道。針對這種情況,你可以給父母講講早發現、早治療的好處。二是怕花錢。面對這種情況,你可以接著講早發現、早治療能省錢,此外,大多數父母都有醫保,檢查費用一報銷,其實沒多少。三是怕麻煩。去三甲醫院體檢,確實可能遇到人多、費時、體驗差的情況。那你可以帶著父母去正規的體檢中心進行體檢,雖然這些機構的準確度比三甲醫院低了一點點,但是體驗感可是好太多了。之后,可以依據報告上的提示,再去三甲醫院針對性地就診。

最后給大家兩個重要提示,第一,胸片在早期肺癌的篩查中,幾乎沒有意義,可以選擇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第二,有家族病史的朋友,可以在親屬發病年齡的5到10年之前,開始做系統的體檢。比如,我媽媽是60歲查出的肺癌,那我就要在我50歲到55歲之間,開始進行肺癌的篩查。

所以,請認真體檢,這是對自己,也是對家人負責任的表現。

癌癥是很容易讓普通家庭“返貧”的疾病,我們除了依靠體檢,早發現、早治療,用最少的錢解決問題,還能做些什么嗎?能!那就是配置保險。

正如王醫生所說,“有什么東西是買了又不想用的,那大概就是保險了。”不過,一旦攤上事兒了,保險這種對抗重大風險的武器,可就派上用場了。我媽媽的一位病友,臨床現有的藥全都耐藥無效,唯獨美國新上市的靶向藥能救命,但這個藥國內沒有,從國外買需要每個月20多萬元的費用,我想這對于絕大多數患者和家庭都是天文數字,但沒想到他早年買的保險,涵蓋了這類醫療服務,讓他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用到了全球最新的藥物。或許比沒救更痛苦的,就是有救,卻沒錢。要避免這個問題,保險就是四兩撥千斤的最好武器。

但是,那么多的險種,如何選擇,怎么配置呢?聽聽王醫生怎么說。

首先是重疾險,主要解決正值壯年,因為重疾而給家庭帶來的財務危機。比如,一個人配置了5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那么這50萬元,會在他確診后一次性賠付,覆蓋掉看病的花費之外,剩下的錢相當于是誤工期間的經濟補償。那么,配置多少重疾險比較合適呢?王醫生基于目前癌癥治療的費用,建議中年人配置50萬-80萬元保額的重疾險。

其次是醫療險。配置了重疾險,為啥還要配醫療險呢?因為它可以覆蓋除了醫保報銷之外的所有花費。對于一個身體健康的中青年,每年300元左右的保費,卻可以撬動100萬的理賠杠桿。有了醫療險,重疾險就不用再給醫藥費填窟窿了。但是,請注意,只有身體健康的人,才能配置這款保險,因此,要盡早上車。

最后就是壽險,只要生命終止,保險受益人就能得到一筆賠償。那么,什么人適合配置大額的壽險呢?答案是,有負債的中年人。為什么?舉個例子,假如一個中年人有3萬塊預算,可以選擇配置100萬保額的重疾險,也可以選擇配置50萬的重疾險加300萬的壽險。那你可能要問了,為什么后一種方案,保額還高了呢?那是因為,當下國人,在50到60歲之間的死亡率較低,但很容易在這個年齡段得重疾,因此,壽險比重疾險的保費低很多。如果這個中年人某天不幸猝死,第二個方案可以讓他直接獲得350萬的賠償,就算有房貸、車貸,也不會讓家庭陷入重大債務危機。所以,在有限的保險預算下,有債務的,要考慮配置壽險;沒有債務的,可以多配一些重疾險。

我們都無法預測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但是我們心中都有最牽掛的人,因此,無論是認真體檢,還是配置保險,背后其實都是責任與愛。

結語

好,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我就為你解讀完了,我們再簡單總結一下。

癌細胞是人體的一部分,患癌是一個概率問題。發現問題,及時就近就醫,之后可以來大城市會診。醫院類型的選擇上,要考慮病人是否有其他疾病。海外醫療的最大價值,在于提供第二診療意見。關于是否要告知病人實情,不同分期、不同年齡、不同受教育程度,采用不同策略,即便告知,也要始終給病人以希望。在看病花錢的問題上,“女婿經濟學”告訴我們,要保有理智和決斷力,量力而行地選擇治療方案,為更長遠的治療保存經濟實力。

癌癥的治療和康復像跑馬拉松,漫長的過程讓病人容易焦慮和抗拒,這很正常,因此心態的調整在治療過程中至關重要。首先,要接納疾病以及壞情緒;然后,可以通過持續的心流體驗,重獲對生活的掌控感;最后,就是重新回歸社會和人群,讓生活回到正常狀態。患癌是不幸的,所以,我們要榨干這個疾病帶雙引號的“價值”,對于病人家屬及其他親友來說,要從中學會防患于未然。注重體檢、配置保險是對自己和愛的人最負責任的做法。

看到這本書之后,我有幸采訪到作者王興醫生,我問他最想分享給讀者的是什么。他說,是讓病人家屬知道更多的醫學信息和故事之后,能更坦然從容地做好家屬這個角色,接納和允許自己和患者的壞情緒,從而積極尋求最好的治療方案。我作為病人家屬想分享給大家的心得是,癌癥很難對付,但也沒有那么可怕,愛與信念會幫我們照亮前行的路,只要不放棄,其實生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日韩|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 中文字幕久久综合久久88| 人妻丰满熟妇a无码区| 中文字幕久久熟女蜜桃|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忘忧草18| 毛片大全真人在线| 18禁网站禁片免费观看|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无码福利在线观看1000集|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片色av| 国产sm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巨大巨粗黑人性aaaaaa|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牛牛影视|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一区二区| 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大地资源免费更新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精品无码中文字幕在线| а√在线中文网新版地址在线|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暮专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视频新浪|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欧洲有码无码|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国内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欲色广啪| 无码高潮爽到爆的喷水视频app| 任你躁国产自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婷婷成人基地| 黑人大群体交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成人无码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果冻|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毛片高清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