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周末和朋友們野餐時,孩子們將自帶的各種食物進行加工,吃得不亦樂乎。唯獨大家公認的“學霸”小玉,站在一旁,無助地看著她的媽媽。小玉的媽媽將一塊火腿夾入兩片面包中,做成一個簡單的三明治遞給了小玉。“小玉,這個還要媽媽幫你做啊?自己做會更好吃的!”另一個朋友沖小玉說道?!拔也粫?。 小玉弱弱地說完,低下了頭。 現代家庭獨生子女居多,對孩子往往比較嬌慣,舍不得讓他們分擔家務勞動。我常聽到些父母說:“孩子,你只要把書念好就行了其他的事都不用你管?!蔽覀冊摬辉撟尯⒆幼黾覄漳兀看鸢甘强隙ǖ摹?/span> 家務勞動不僅不會耽誤孩子的學習,相反會使他們擁有頑強的意志品質,培養他們做事有始有終、獨立、負責的態度。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愛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您不妨試著這樣做: 一、帶孩子一起走進廚房 每天,我們如果能夠合理安排好準備晚餐的時間,這將是一段美好的親子時光,也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大好時機。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可以把他們抱進廚房,讓孩子看著我們煮面條、捏餃子,允許孩子親手把面條、餃子“扔”到鍋里。再大些,我們可以把孩子領進廚房,給孩子參與動手做飯的機會。比如洗菜、摘豆角、炒菜、做面點等。 盡管讓孩子做飯有很多好處,但也存在使用刀、火、電的安全隱患。作為家長,我們要手把手教會孩子使用工具,講清廚房安全事項。當有一天,孩子能把面團變成的餅干送給幼兒園小朋友品嘗,把雞蛋和面粉做成的蛋糕送給爺爺奶奶時,他們會不僅懂得勞動的意義,更懂得分享的快樂。 二、巧用家務清單 我們可邀請孩子參加一次家庭會議,共同制定出家務清單。這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重要性,更會使他們懂得作為家庭成員自己身上的責任。 另外,每一位家庭成員都要從家務清單中自主選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對于孩子承擔的家務,您需要幫助孩子細化任務,示范引領。 我校在“人人爭戴感恩章”活動中,三年級5班學生劉雨霏同學在與家人共同制定的“家務清單”中承擔了“飯后服務”這項家務。她每天吃完晚飯,會在飯桌旁邊,把自己變為服務員:為大人添飯、盛湯、拿紙巾、遞牙簽兒。最后還會讓大人退后,她親自收拾餐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家長需要做的是耐心地指導孩子學習盛飯、盛湯、收拾碗筷的技巧,與孩子共同交流遞送物品的禮儀。重要的是要堅持不懈地鼓勵,允許孩子“不完美”。即使孩子不小心把事情搞砸了,我們也要高高興興地提醒孩子。在孩子剛剛開始承擔家務時,我們要堅持每天記錄孩子的表現,及時給予積極評價,直到孩子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還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孩子做家務是成長的最好機會,他們在家務勞動中學會獨立,學會生活自理,學會分擔責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