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定期有小福利 寫作交流可加微信,拉你進高質量寫作群,并贈送十本專業寫作電子書最近挺忙,腦子里堆了越來越多的東西,想寫出來,但每次都會否定:這個素材不能寫。然后反問自己:這個寫了有什么意義?別人會喜歡嗎?會發表嗎?達到出版要求了嗎?一直以來,我寫的都是不痛不癢看不出情緒的小事,正能量的溫情,或者是書評,影評,那些心事卻無處安放,只能存在心里,日積月累發酵。之前的文章寫過,我一直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寫完就設“私密”。后來那個網站改版,很多日記被刪了,再也找不到曾經。現在我想換一種方式傾訴:揉進素材,定好立意,寫成文章。之前我有個怪癖:總想捕捉靈感,覺得那樣寫出來的才叫文章,才會出彩。其實生活中的大美和悲劇,一樣值得寫,不要看不上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文章本來就是生活的升華,脫離了現實就會華而不實,失去了閱讀體驗。沒有人規定要一直寫文學作品,如果是那樣,產量就會少很多。為什么要拘泥那么多,一定要考慮能不能出版,能不能發表,給自己這么大壓力又怎能寫好呢?所以從今天開始,有素材就寫,雜文也寫,散文也寫,碎碎念也寫,隨時記錄自己的感想,記錄對生活的體悟。再者,上面我說的那些情況,涉及隱私的,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處理:以第三人稱,或者是加入別的素材,把它改成另外一個故事。希望我是為了寫而寫,為了快樂而寫,而不是為了發表,為了出版,為了進作協而寫。希望以自己的方式生活,不要被過多地套路,那樣的文章會失去靈氣(雖然我的文章還沒有達到無懈可擊、完美的地步),希望把日常寫到文章中去,作為一個練筆。他們就覺得文人迂腐,就是為了寫而寫,為了虛名而寫。其實寫字,除非是名家,或者自媒體做得很棒,很少有人幾年之內就會成名,賺的也只是零花錢,如果不是熱愛很難堅持下去,更沒有貪圖虛名之說。在有些人看來,打麻將、吹牛聊天等休閑方式都很正常,坐下來看書寫作就不正常。我就是那個不合拍的人,曾想融入人群,麻將學一下午都沒學會,打得心不在焉,后來干脆不學了。不喜歡快節奏的高壓生活,也不喜歡激情四射的休閑方式,這對別人來說也許很興奮,顯得年輕有活力,但對我來說就是消耗精力,坐一會都覺得累。那種一直輸出沒有輸入的活動,比如打麻將,跟男人插科打諢聊天,沒完沒了地逛街,天天在外面吃飯,偶爾一次可以,如果天天如此,我會崩潰。喜歡靜,喜歡慢,包括跳舞,聽音樂,都喜歡輕歌慢舞。靜下來就是我最舒服的時候,看書是我最快樂的時候,讓一個喜歡看書的人去做不喜歡的事是很痛苦的。別人的休閑方式未必適合我,我的方式別人也未必喜歡。昨天在QQ群遇到一文友,跟她聊了幾句,她很謙虛,語氣溫和,禮數周到,點開她的照片,那種文人身上的恬淡,溫和,正氣,這種精神內核讓人很舒服。看了QQ簽名,才知道她是教師,出過一本書,是河北省作協會員,每年公開發表10~15萬字,這樣算來她幾乎每天都在寫作。所以,寫作的人,之所以能堅持,就是因為熱愛,沒有別的原因。 柳兮,中原女子,現居昆山。 期刊作者。當地作協會員。平面設計師。寫作者。攝影愛好者。 作品見《知識窗》《金陵晚報》《農民日報》《新蕾》《廈門晚報》《自學考試報》《黃石日報》《現代家庭報》《南京日報》《中國審計報》《勞動午報》《大眾文化休閑》《淮河晨刊》等。 已出版散文集《陽光暖暖 流年珊珊》,第二本書即將出版。 出版小青春美文系列圖書合集《把世界放在耳邊》《拉著我的手》《十萬種鄉愁》《我在未來遇見你》等7部。 新媒體文見《安般蘭若》《駐外之家》《魚羊秘史》等。 今日頭條原創加V作者,百家號原創作者。曾獲今日頭條“青云獎”。 ?原創作品 授權發布(公眾號轉載須聯系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