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帶大家看看兩篇案例;案例一: 梁女士,36歲,近一個禮拜以來,出現發熱,屬于低熱那種,去藥店買了小柴胡沖劑合退燒藥,都沒效果,后來轉為看中醫,還是低熱,勞累后發作,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身倦乏力,心悸不寧,晚上不好睡覺,老是容易醒來,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薄白,脈細弱無力。 首先帶大家來看看這個病,脈細無力,屬于虛證,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自汗,屬于氣虛之證,再來看看病,開頭就講到長期低熱,那么病屬于中醫內科內傷發熱中的氣虛發熱,治法宜益氣健脾,甘溫除熱即可。給與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15g,黨參12g,白術、當歸各10g,陳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牡蠣30g,糯稻根30g,白芍10g。7劑,水煎服,每日一劑,一天兩次,每次200ml。吃完藥材后,沒有發熱現象,但還有點無力感覺,特別是勞累后,建議她以后可以去藥店買點補氣血的中成藥就可以,比如人參歸脾丸,平時泡黃芪30g,當歸10g,每天當泡茶喝,用當歸補血湯補氣血。 案例二: 江先生,男,27歲,近一個月以來,吃飯不香,饑不欲食,肚子脹脹的,脘腹滿悶痞滿,時輕時重,喜喝溫水,喜歡按著肚子,納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倦怠無力,語聲低微,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無力。 首先帶大家來看看這個病,脈細無力,屬于虛證,倦怠無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屬于氣虛證,便溏定位在脾,脘腹滿悶痞滿定位在胃,綜合定位脾胃,病屬于胃痞中的脾胃虛弱。治法宜補氣健脾,升清降濁。給與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15g,黨參12g,白術、當歸各10g,陳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枳殼10g,木香10g,厚樸10g,砂仁10g,神曲10g。7劑,水煎服,每日一劑,一天兩次,每次200ml。先吃了7劑,后面再抓了7付鞏固一下,后面沒有繼續吃。 那接下來,小編給大家講講補中益氣湯的事情!首先它的功效:補中益氣,升陽舉陷。那么,補中益氣湯的出處來源、方解速記方歌口訣、主治功效是什么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介紹吧。 歌訣功效組圖:有需要或者喜歡中醫或者中醫養生的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點最上面頂上藍色字體,小編會不定時更新大家喜歡的作品,也可以私聊小編,小編會盡可能滿足各位粉絲的喜歡的作品。 出處來源:來源(《脾胃論》) 藥物組成:黃芪15g,黨參12g,白術、當歸各10g,陳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3g。 方解析:本方為脾胃氣虛,中氣下陷所致。治宜補中益氣,升陽舉陷。方中主藥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輔以人參、白術、甘草益氣健脾;佐以陳皮理氣和胃,當歸補血活血,取其補而不滯,氣血相生;使以升麻、柴胡升清舉陷。諸藥合用,共奏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效。 臨床應用:本方為補氣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以少氣懶言,四肢乏力,飲食無味及氣虛下陷為據。若中氣下陷,內臟下垂者,加枳殼、益母草,倍黃芪;中氣下陷之久瀉久痢者,加芡實、蓮米;氣虛眩暈,惡嘔者,加天麻、半夏;腹中痛者,加白芍、炙甘草;頭痛者加蔓荊子、川芎。若氣虛發熱,或素體氣虛易患感冒,或氣虛外感發熱不退,體倦多汗等,均可用本方治療,以甘溫除熱。 脾虛即脾胃虛弱,臨床上除了通過藥物治療,還可通過推拿的方法來提高脾胃的功能。推拿療法在提高脾胃功能,治療胃炎、腸炎、消化吸收不良,以及健康養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脾虛的推拿手法如下: 1、圍繞肚臍神闕穴對腹部進行輕柔且有節律的順時針按摩; 2、輕柔、緩慢而準確地按摩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豐隆、上巨虛、下巨虛等相關穴位。 最后帶大家來熟悉熟悉把脈必背圖之一,實操考試考核內容之一,必須學會。也相信大家一定能記住。左心肝腎,右肺脾腎,牢記在心。 注意!!!: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一定要辯證清楚,那么就可以對癥下藥,并且一定要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這樣才能更好的改善病情,切勿自身照搬抓藥煎藥撿藥,只做參考不做其他用途,出現不良反應或者其他,與本平臺無關,本平臺只做學習借鑒參考,不適于辯證辨病治療。 零基礎,學中醫,非科班醫藥院校畢業中醫專業人員,找準我們,千里師徒一線牽,需要辦理師承的可以聯系我們,江西醫承教育助您一步到位,實現中醫夢!你也可以,趕緊加入我們吧,師兄師姐們等著你。有需要也可電話聯系:13794615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