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為什么總是這樣不自律、做事沒耐心、沒毅力、不專注等等呢? 嘴巴都說破了,就是不像別人家的孩子能學會這些品格,讓家長省心。 那么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我們來剖析一下。 我們來舉一個例子,孩子不自覺這件事情,當家長們遇到孩子不自覺總要靠督促才主動做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責備和反問: “你怎么這么不自覺啊,每次都要人提醒,不踢你就不動”、又或者告訴孩子:“這次我提醒你了,下次你要自覺一些啊!”。 當我們脫口而出上面這些話,氣急敗壞地質問孩子為什么不自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得先讓孩子知道什么叫自覺。 六七歲以前的孩子,你有沒有針對性地教過他們認識這個詞?深刻地知道哪些行為屬于自覺? 這里就是問題所在,你希望孩子自覺,就要首先讓孩子了解“自覺”這個名詞是什么意思,要在生活中找機會去做名詞解釋。 比如:“孩子,今天你不需要媽媽提醒,就自己收拾好房間,這就是自覺”,不斷地在生活細節中找到機會去解釋和鼓勵,讓孩子知道“哦,原來這些行為就是媽媽說的自覺啊”。 把自覺這個概念植入到孩子頭腦中,無形中也給了孩子一個自覺的行為標準。 這樣哪天孩子不自覺了,你和他探討自覺做法的時候,孩子才不會懵,他會真的懂下次怎么做是更自覺的,而不是被你罵得懵懵懂懂的下次繼續犯不自覺的錯誤。 下面我會分享一些話術給家長們,大家照著去給孩子做“名詞解釋”,給孩子指一條明路,了解哪些行為是自律、耐心、有毅力等等,今后孩子會自發地去強化這些行為,內驅力就慢慢培養出來了。 01自律 媽媽注意到,你已經連續3天不需要媽媽提醒和催促,就自己按照規定時間上床睡覺了,這就叫自律; 02耐心 媽媽發現你很想吃這個甜品,但是在服務員還沒有端上來的這五分鐘里,你一直坐著等待,不吵不鬧,這種行為就叫耐心。爸爸你看,寶貝學會了耐心; 03毅力 你今天看起來有點累了,但你還是克服了身體的疲憊和教練一起完成了今天的訓練,這就叫毅力,毅力這個品格你知道嗎,是通往成功必備的一個能力,你會為你具備這個能力而驕傲的; 04專注 你剛剛居然坐在這里20分鐘一動不動拼出了這個樂高,你知道這叫什么嗎,這就叫專注,媽媽佩服你的專注力; 05高效 你今天花了30分鐘完成了以往要做一個小時的功課,這就叫做高效,只有一個喜歡動腦子的孩子才能做到高效的,我發現你越來越愛動腦子了; 06認真傾聽 媽媽今天心情有點不好,謝謝你剛剛聽媽媽用10分鐘分享了今天發生的事情,你沒有打斷媽媽,這就叫做認真傾聽; 07克制 你剛剛關掉手機然后還給媽媽的那個動作真的太酷了,我能感覺到你還想看的,但是你停下來了,這就叫克制,這個能力很厲害的人才會有的; 08分享 你剛剛把你的玩具遞給妹妹玩,妹妹很開心的,這就叫分享,分享可以給人帶來快樂哦,而且,等會兒妹妹還是會還給你,別人拿不走還是你的,謝謝你的分享; 09情緒管理 孩子,今天弟弟搶了你的玩具,我看出來了你是有些難過都快要哭出來了,但是你后來沒有哭,而是自己找了另外一個玩具玩起來了,你開始學會用不哭的方法處理事情了,很冷靜,你擁有了一種叫情緒管理的能力; 10愛思考 孩子,剛剛那個問題,媽媽發現你想了足足有一分鐘,才給出你的答案,你學會了思考,等你的這一分鐘里,我太期待聽到你經過思考后的答案了,果然很不一樣,常常思考,能讓一個人少走彎路; 11細心 幸虧你提醒啊孩子,不然媽媽出門前連燈都忘記關了,你真細心,總能認真觀察,發現很多媽媽也發現不了的東西; 12嚴謹 媽媽看到,剛剛你在拼積木的時候,不斷地去調整木塊的位置,讓木塊之間縫隙更小,媽媽發現你有一個氣質叫嚴謹,正因為你嚴謹的態度,你看你把積木的基礎搭得很牢固,現在搭得這么高了,也不會倒,多虧了你的嚴謹。 我們把以上類似的這些好品格的概念深深植入到孩子的頭腦中,然后生活中找到機會,就要去夸孩子,去強化。 孩子會朝著這個人設的方向去做一些他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他們會潛意識地想這樣做才符合他的身份,慢慢地,孩子的價值觀也會有一個正向的形成,真的就成了你口中說的那個,有各種各樣好品格的人。 所以,下次如果你覺得孩子懶惰、粗心、急性子的時候,你要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告訴過孩子什么是勤快、細心和冷靜沉著? 如果沒有,那么先找到孩子這些方面做得好的時候,抓住機會反饋給孩子吧。 要想讓孩子在人生的答卷上解出更多難題,就要找到機會給孩子做更多的名詞解釋。 當你確定孩子們懂得這些詞的含義,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需要提醒家長們的是,一定要做正向反饋,而不是負向反饋。 正向反饋!正向反饋!正向反饋!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來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反面例子,我認識一個非常喜歡給孩子做負向反饋的媽媽。 他們家有兩個孩子,有一次,我注意到大寶非常細心地照顧二寶,于是我忍不住反饋給孩子,我就夸她:“姐姐真貼心,好會照顧弟弟,你是一個有擔當的孩子!” 當時我看到大寶眼里是有光的。可是一旁的媽媽馬上就潑冷水,開始典型的負向反饋:“有擔當就不會總是欺負弟弟了,一點也不會疼惜弟弟,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是自己藏起來,你都不知道她多自私。” 聽到媽媽這樣說,我真的不難理解為何她總在我身邊抱怨孩子沒有老大的樣子,她眼中看到的和給予孩子的反饋,通通都在打擊孩子。 其實,當我夸獎老大有擔當,看到她眼里有光的時候,我是相信老大內心此刻是涌動起一股做得好的力量的。但是媽媽沒有去肯定孩子的行為,去增進這股力量,而是在掐滅這股力量。 孩子被澆一盆冷水下來,會想:算了,再怎么做好,也沒人看到,也沒人理解我,我就不配做個好孩子讓她滿意。 另外分享一個將正向反饋做到極致挽救了一個“壞孩子”的媽媽。 有個孩子從小就被老師定義為差等生,第一次開家長會,老師在媽媽面前投訴孩子有多動癥,上課坐不住,這位媽媽回來并沒有批評孩子,而是和孩子說:“媽媽今天聽老師說你以前上課都只能坐三分鐘,現在能坐五分鐘了,有進步哦,你越來越專心了”。 第二次家長會,老師依舊投訴孩子成績差,拖班級后腿,媽媽回到家和孩子說:“你是今天老師點名表揚的為數不多的好孩子之一,因為你從班級倒數第一名進步到倒數第三名了,老師說相信你通過努力,一定能在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績。” 結果,這個孩子內心感受到滿滿的信任和力量,一路逆襲,后來成為了知名人士,這是真實案例。 相信很多家庭的孩子,天生資質并不會比上面這個孩子差,所以,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將孩子自己與自己比較,一定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的,要找到機會去將你期望孩子具備的好品格去做“名詞解釋”一定不難。 永遠記住這句話:父母的肯定和鼓勵是孩子最寶貴的內在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