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 中國有句古話,“富不過三代”。 幾千年歷史, 見證了太多家族的興衰, 常見的過程是: 上一輩白手起家,艱苦創(chuàng)業(yè); 下一輩老成守業(yè),艱難維持; 再下一輩坐吃山空,家道中落。 但有這樣一個家族卻打破了魔咒, 在復雜的時代大背景下, 狠狠地“富了十六代”, 連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都曾是他家的老宅.... 而且家族中名人輩出,其中就包括華人之光 —— 貝聿銘。 ![]() 貝聿銘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 這位享譽全球的大師, 自1935年學習建筑開始,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一生獲獎無數(shù), 被譽為“現(xiàn)代建筑的最后大師”。 很多我們熟知的建筑作品都出自他手。 ![]() ![]() 盧浮宮外的金字塔 ![]() 香港的中銀大廈 ![]() 蘇州博物館 ![]() 美秀美術館 ![]()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等等作品..... 2019年5月16日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去世, 享年102歲。 然而跟這些光環(huán)相比,更傳奇的是, 他“富十五代”的身份。 ![]() 貝家最早發(fā)跡于浙江, 一世祖貝蘭堂在明朝中葉從浙江舉家遷居至蘇州, 主要經(jīng)營中藥店,并且懸壺濟世。 到了乾隆年間, 貝家就發(fā)展成為了蘇州四大富豪家族之一。 幾百年來,歷經(jīng)了很多朝代的更迭, 貝家的興盛不但延續(xù)下來, 還在現(xiàn)代達到了新的高峰。 貝聿銘的叔祖父貝潤生成為了中國的顏料大王, 并在上海入手了一千套房子, 成為了近代中國聲名顯赫的房叔, 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 他購買了蘇州的四大園林之一,獅子林。 ![]() 貳 家族的“私人園林” —— 獅子林 大家看到獅子林,定會發(fā)出疑問:
也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 ![]() 1917年, 貝聿銘的叔祖貝潤生以近一萬銀元的價格 買下了獅子林及其附近的土地, 并花費80多萬銀元進行修繕與擴建。 在紀錄片《世界華人》中, 貝聿銘也曾說過: 獅子林以前是他家的, 并且只是把其當成花園。 ![]() 貝聿銘少時與堂兄弟們在獅子林中玩耍, 假山中的山洞、石橋、 池塘和瀑布給了他無窮的快樂與幻想。 對貝聿銘來說, 這里不僅僅是童年的桃花源, 更是孕育他美學思想的搖籃。 ![]() 少年貝聿銘在獅子林中 解放后貝家將其家園捐獻給國家, 才有了這中國最著名的旅游景點, 如今獅子林已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 ![]() 從先祖遷居至今, 貝氏家族已經(jīng)在古城蘇州綿亙生息600多年。 也正因此, 盡管貝聿銘在蘇州生活的時間加起來也不過3個月, 但他仍然認定自己是蘇州人, 即便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也一直惦念著蘇州。 所以在他87歲的時候, 他選擇把“蘇州博物館”作為自己的收山之作。 ![]() 他用材創(chuàng)新, 極簡線條的幾何造型, 勾勒出蘇州傳統(tǒng)園林的飛檐翹角, 一池湖水描繪出遠山青黛。 他也親切地把蘇博稱呼為“自己的小女兒”。 ![]() 其實回首看過去, 蘇州不僅對貝聿銘影響頗深, 它對整個貝氏家族而言都是一筆抹不掉的惦念。
除了蘇州的宅子, 在上海也有將近千套房產(chǎn)。 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南陽路170號的貝公館。 ![]() 館內花園保留了蘇式園林風格, 正中央的亭臺三面臨水, 能夠一覽花園全貌。 主建筑采用了典型的裝飾藝術風格, 坐北朝南,一共三層,占地有2400多平米。 而每處細節(jié)都有中西合璧的巧思。 ![]() 如今, 貝公館經(jīng)過改建后成了新榮記餐廳, 仿佛以另一種形式, 在滬上延續(xù)著貝氏家族的遺韻。 可惜其他老宅,就沒有這么好運了, 隨著歲月的變遷,這些老宅很多都被人遺忘... 那么,這些逐漸被遺忘的“宅邸”現(xiàn)在都如何了? ![]() 叁 貝家“豪宅”們,如今怎么樣了? 最轟動的一套房子, 應該是去年被拍賣的那套。 最開始許多人調侃, 一廳、無室、無衛(wèi)的二手房, 能賣出什么價格? 但沒想到, 它開價就是980萬人民幣, 經(jīng)過23次競價后, 最終以1090萬元成交。 ![]() 這棟房子能賣出高價, 最主要的原因是地段。 它所在的白塔西路是蘇州古城區(qū)最名貴的地段之一。 往西走,隔壁就是花鳥市場、市郵政局、觀前街;
是能到達貝聿銘晚年的得意之作蘇州博物館。 ![]() 這些房屋中最有爭議的一套是“嘉園”。 嘉園從前是貝聿銘的叔祖貝潤生的宅子, 這棟清代的蘇州老宅嘉園, 始建于乾隆年間,面積3200㎡。 這里不僅面積大, 地理位置更是可以用優(yōu)越來形容, 它幾乎囊括了整片老城區(qū)的中心版圖。 ![]() 就算足不出戶, 也能站在窗前將蘇州的著名建筑 —— 北寺塔,看得清清楚楚。 ![]() 不過它和“玉顧堂”不同的是, 它的新主人沒有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而是對它進行了一番改造。 ![]() 有不少人對此表示質疑, 僅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的日本設計師, 他真的能理解數(shù)千年中國文化底蘊, 做出符合中國美學、不破壞古建舊韻的好設計嗎? ![]() ![]() ![]() 但房子的主人解釋道: 青山周平雖然是一名日本設計師, 可他在北京的胡同里住了快10年。 ![]() 青山周平將這3200平米的大空間重新劃分, 保留3座清代古建筑, 建造4座現(xiàn)代磚混建筑, 還延續(xù)了粉墻黛瓦的蘇式園林風格。 從大街上拐進去, 入口處一片竹子肌理的混凝土墻面, 讓墻外的都市風光逐漸轉化過渡到墻內的自然園林。 ![]() 一進門則是一個休憩的小庭院, 融合了假山、植物、碎石子和水景元素, 石水相依,營造出獨特的中式禪宗意境, 激發(fā)和開拓人們審美想象的空間。 ![]() 庭院保留了中式園林風格,一步一景。 ![]() ![]() 共享廚房風格簡約, 又散發(fā)出濃濃的原木質感。 配套的桌椅和天花板, 都采用了溫暖質樸的木頭設計, 渲染出溫馨舒適的就餐氛圍。 ![]() 共享酒吧的開設, 為年輕人提供了另一種休閑娛樂方式, 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之間, 盡是濃濃的鄰里鄉(xiāng)情。 ![]() 客房都是木結構, 保留了中式的牌匾, 又加入了現(xiàn)代風的沙發(fā), 加上了日式的茶幾、花藝。 幾種風格混搭下來,你感受到的是不和諧, 還是渾然一體呢? ![]() 老宅原先的柱子是暗紅色的, 為了讓整個風格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青山用傳統(tǒng)工藝改成了黑色, 使之看上去時尚、大氣又精致。 ![]() ![]() 青山周平用現(xiàn)代極簡風格, 喚醒了塵封的歷史, 呼喚著自然的覺醒, 讓嘉園這座清代古建, 在保留了原始的歷史風貌與歲月痕跡的同時, 跳動著時代的氣息與韻律。 ![]() 改造完的房子,得面臨了很多不同的聲音。 反對派認為, 老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 現(xiàn)代化的改造不具有中國韻味 只會讓古建成為千篇一律的酒店客房, 沒有煙火氣也沒有人情味。 如果我們連老建筑都保護不好, 談何文化傳承? 中立派認為, 老宅寄托了國人對文化的一絲留戀, 這樣的改建只是說明了情懷抵不過時代發(fā)展。 贊同派認為, 這座古建本不在保護范圍內, 幾次易主也破壞得差不多了, 改裝成民宿是挽救, 讓有文化底蘊的老宅真正融入生活, 總好過眼看著它破敗消失…… 我們不得不承認, 改造后的老宅是美的,重現(xiàn)生機的。 讓古建筑在被忽視中腐朽, 還是在被居住中改變,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 這座煥然一新的蘇州古宅, 正在激勵著我們對中國設計抱有期待, 不久的將來, 一定會出現(xiàn)真正實用且美的“新中式建筑”。 或許有遺憾, 但就像人生一樣, 總要往前走, 總不能一成不變,不能太過安逸。 不過貝聿銘也曾說:
更希望公開出售它們。 所以, 貝氏家族很多的宅邸最后不是捐了, 就是出售拍賣... ![]() 有人說:太可惜了, 這價值這么高,要是留給子孫后代, 得是多大一筆財產(chǎn)啊,能少努力多少年! 但貝氏有家訓:
以獨有之產(chǎn)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chǎn)遺子孫。
![]() 肆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貝家先人以醫(yī)藥起家, 但當時也不是大富之家。 有一次貝家先祖貝和宇, 受人委托代銷中藥制品。 誰料強盜突然破門搶劫,在危急之中, 貝和宇最先想到的不是趕緊收拾好自己的財物, 而是帶著存放那位湖州商人藥款的盒子迅速轉移。 等回到店內,自家錢款早被洗劫一空, 唯有別人委托存放的錢款帶在身上,安然無恙。 貝家卻因禍得福,贏得了誠信的好名聲,生意也越做越大。 ![]() 后來貝家的醫(yī)藥生意做起來了, 他們就時常接濟看不起病的百姓、 施藥施棺、建橋修路。 第七世貝慕庭更是大慈善家。 他設立義倉賑濟災民,如果遇到米荒, 還會把自己的庫存糧食按照市價的三分之二賣給市民; 在他六十歲生日的時候, 更是將數(shù)萬兩銀子的債券當眾銷毀。 貝慕庭65歲時,身患重病, 自知不久于人世, 便將大量財物布施給周圍的窮苦人家。 做完這一切,老人家端坐椅中,從容而逝。 包括當年貝潤生購入多處房產(chǎn)包括獅子林, 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將其用作義莊, 接濟本族生活困難的人。 貝潤生與貝聿銘的祖父貝理泰還共同捐資, 在蘇州城開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式幼稚園, 二人對蘇州的公益事業(yè)和慈善事業(yè)做出了巨大貢獻。 很多富豪家族最多只能算是暴發(fā)戶, 難得的是富而不驕,樂善好施, 才算是真正的名門望族。 ![]() 放眼看看有多少名門望族都毀在“兄弟鬩墻”上, 近代的富豪們因爭奪家產(chǎn)而導致家族沒落的也不在少數(shù)。 而回看貝氏一族,從未出過“敗家子”。
長幼有序兄友弟恭, 沒有家族紛爭。 他們都很自信:有一樣東西誰也拿不走——知識。 ![]() 種種細節(jié)都能透露出這一個幾百年望族的深厚底蘊, 在家族的共同想象的牽引下, 每一個族人都自覺地用生命來哺育這條堅韌而粗壯的族脈, 這就是貝家歷經(jīng)十六代而屹立不倒的家族生命力所在。 所以擁有富貴而不貪婪,擁有名望而不驕傲,才是正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