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瑟手槍經常在各類歷史劇、或者抗戰劇中出現,久而久之,認識它的人就越來越多。 只要看到這支槍,第一時間就能想到“盒子炮”、“匣子槍”和“駁殼槍”這些綽號。 毛瑟手槍雖然由德國制造,但在德國人眼中并不受待見,卻在中國深受青睞。 那本期就來了解一下,我們熟悉的毛瑟手槍。 該槍最初叫做:菲德勒手槍,是由德國毛瑟工廠的菲德勒兄弟三人,利用業余時間所設計出來的產物,而并不是應要求所設計的制式武器。 該槍的雛形誕生在1895年,最初分為10發和6發兩個原型槍。 原型槍的特征:第一,該槍的擊錘外觀類似于“馬刺”的造型,第二,機匣頂部沒有標尺,第三,握把部分采用塑膠護柄,并帶有像蛇皮狀的防滑紋理。 原型版槍管長度為140毫米,發射7.65x25毫米博查特手槍彈,采用固定式彈倉,彈藥需從頂部填。 這支槍后來被毛瑟公司的老板所看中,在1895年為其申請了專利,并對該槍進一步完善,很快就推出了該槍的測試型。 但測試版只是將之前的“馬刺”狀擊錘,改為了“海螺”狀擊錘。 還把塑膠握柄,改為了木質護柄,上面帶有盤旋式的線條紋理,其余槍管尺寸、擊錘和內部構造,都沒有改變,其實它與原型槍的區別并不太大。 之后又經過一番改進,為其增加了100~1000范圍的標尺。 并在機匣兩側增加了凹槽,既能減輕重量,也可增強外觀的美感。 還將之前所使用的7.65x25毫米博查特手槍彈,改為了7.63x25毫米毛瑟手槍彈,不過該槍的內部構造沒變,槍管也還保持140毫米的長度。 最終在1896年,該槍被正式定型為:毛瑟M1896型手槍,簡稱:毛瑟C96,隨后開始面向世界,同時也被德國軍隊采用。 而之前的6發原型槍,也參照正式型號的標準,被改成毛瑟M1896緊湊型手槍。 到了1897年,又在毛瑟C96的原有基礎之上,衍生出102和120毫米槍管兩種型號,并也包括6發版和10發版。 從1896年定型,到1939年停產,在這四十年的時間里,毛瑟M1896衍生出了9毫米型、長短管型、全自動型和彈匣供彈型。 毛瑟C96手槍的基本參數。 全槍長度:288毫米。 槍管長度:分為102毫米、120毫米和140毫米,卡賓型還有275毫米、300毫米和370毫米。 槍身重量:1.16千克。 使用彈藥:早期型發射7.65x25毫米毛瑟手槍彈,后期型發射9x19毫米魯格手槍彈。 彈藥容量:10發或20發,后期卡賓型40發。 供彈方式:早期型采用固定式彈倉,使用橋架壓入,后期型采用可拆式彈匣。 有效射程:50~100米。 射擊模式:早期僅能半自動,后期可半自動,可全自動。 理論射速:全自動每分鐘900發左右。 從20世紀初期,毛瑟C96開始在世界上盛行,被多國采用為軍警武器。 尤其是當時的中國,早在20世紀10年代就開始購入毛瑟C96的各型號,到了20年代,已經成為了毛瑟手槍最大的用戶,并且開始對其仿制生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原本已經裝備魯格P08手槍的德國軍隊,但由于前者數量不足的問題,也將一部分各型號的毛瑟C96手槍,繼續保留在軍隊中使用。 一戰結束后,雖然德國還在生產毛瑟C96的各型手槍,但只針對外銷,不再被軍隊裝備,之前淘汰掉的也全部出售,基本也都賣到了中國。 進入30年代,毛瑟C96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從一種半自動手槍,發展成能使用7.63和9毫米彈藥的多口徑武器,并且增加了全自動發射的快慢機,還采用了可拆卸式彈匣供彈。 雖然后期生產的毛瑟手槍這么優秀,但那也沒有被德國軍方重新采用。 原因就是當時的德國人,對沖鋒手槍的理念過于保守,也認為毛瑟C96存在尷尬的地位,作為手槍又太大,太重了,作為沖鋒槍但火力又不如沖鋒槍,作為卡賓槍但威力又不足,所以毛瑟C96就被德國打入了冷宮,只針對外銷,到了1939年就結束了生產。 在這期間所生產的各型毛瑟手槍,也大部分都來到了中國。 雖然毛瑟C96不受德國自家人的待見,但在當時的中國,不僅數量多,還受到我軍的青睞,在抗日戰爭中,也更是我軍指揮員最值得信賴的手槍之一。 甚至在解放后,也仍有一部分毛瑟C96作為指揮員或者警衛的佩槍。 那毛瑟C96手槍為何在中國如此受青睞呢? 因為毛瑟C96的各種多,正常情況下使用的是10發彈匣,而在特殊情況下,還能使用20發彈匣,在彈容量上,這點要比當時的任何一款手槍出色。 30年代生產的毛瑟C96帶有快慢機調節,平常可以像手槍一樣半自動開火,如果子彈充足,需要火力的時候,還能像沖鋒槍一樣全自動開火,這點在當時可是很少見的。 該槍會配有一個硬殼式的收納包,也經常被稱為槍盒,除了能用來攜帶槍外,在戰斗時還能將槍盒安裝在握把后面,作為槍托使用,這樣可在連發開火時控制槍身,以便增強命中率。 還有就是,因為早在晚清時代,毛瑟C96手槍就開始進入中國,之后就一直沒有停過,那個時候各型號基本都有,而且幾乎各界勢力使用的也都是毛瑟C96手槍,所以我們當時對這種槍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雖然該槍經過多次改型,變種槍各式各樣,但無論怎么改,無論有多少個型號,但是槍的內部構造就從來沒有改變過,并且結構簡單,后來就對該槍和彈藥有了仿制的能力。 隨著可以仿制,還有源源不斷的原裝版進來,漸漸地這種手槍,在當時的國內就變得非常普遍。 再加上性能、堅固耐用、可靠性強、還有該槍如此之多的優點,對于當時缺乏武器裝備的我們來說,能遇到這樣一款優秀的手槍,自然會對它喜愛。 |
|